廣東省四會市東城街道周開泉小學 潘金萍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睆娬{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闭Z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通過祖國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傳統(tǒng)之美,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tǒng)得以光大。
《課標》明確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倍C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fā)展個性品質。這一活動的過程更適合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
如五年級語文上冊《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實踐活動,從文字的產(chǎn)生、演變、發(fā)展到運用等漢字之源、之趣、之法、之美進行探究,為學生構建一個廣闊的展示空間,學生以找、查、寫、說、演等實踐活動為載體,來承傳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
面對浩瀚的傳統(tǒng)文化,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更好滋潤學生的心田呢?這就決定了每位教者都要精心挑選內容開展教學。如現(xiàn)在的中高年級語文課本中都有安排主題的教學。四年級的“古詩詞單元”的教學,就讓學生深愛上了古詩詞,自覺進行課外閱讀,認識了許多著名詩人,積累許多好詞佳句。有的孩子能背誦岳飛的《滿江紅》,被岳飛精忠報國的氣節(jié)所感動,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孩子認識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所折服。有的孩子認識了李清照,懂得了一個女詞人一樣可以擁有大丈夫的襟……在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發(fā)揚老舍精神,做真、善、美的人”的思想教育也自然地進行了,可謂是潤物細無聲。而五年級教材中就有中國古典名著節(jié)選的閱讀教學,勇敢機智的武松、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七使二變的美猴王……無不引領著學生在名著中遨游,去親近,去感受,去細細品位。還可以去領略原著中的精彩故事!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領略民族傳統(tǒng)文化風采,接受人文熏陶。
實施“校本課程”,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吸收經(jīng)典營養(yǎng)(親近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確定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本著“匯知識之萃,補教材之缺”的學術精神,采用單元專題形式,按照“禮儀歌謠”“經(jīng)典誦讀”“禮儀故事”“格言選萃”的體例,選文以儒學文化的精髓“仁、義、禮、智、信”構建教材的核心內容,同時兼顧近現(xiàn)代涌現(xiàn)出的精美篇章。力求濃縮精華、體現(xiàn)中華文化神韻,拓展視野。
與好書交朋友。每班都設立一個“讀書角”,老師定期推薦有關文明禮儀的書報讓學生讀。各班學生也紛紛自覺到書店購買《唐詩三百首》《古詩》《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論語》《弟子規(guī)》等古詩文讀本,每天讀或背一首古詩給家長聽,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傳承傳統(tǒng)美德,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逐步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利用校園內的“古詩文誦讀墻”,帶著學生穿梭于活生生的圖文結合的畫面前,朗朗的誦讀,悠揚激蕩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那一頓一挫幼稚的聲音帶著一股濃濃的詩韻味兒……
每天誦讀小高手都輪流帶領大家沉醉于古韻詩香中。一首《望廬山瀑布》,吟誦得繪聲繪色,仿佛置身其中,聆聽著那未見其景,先聞其聲的浩蕩聲勢,綜觀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心胸舒暢!
古韻新唱,別有一翻韻味。經(jīng)過精心的挑選,經(jīng)典的古詩詞一經(jīng)配樂,更顯幽幽的味兒。唱著唱著,《鋤禾》的珍惜糧食銘記于心;一首《游子吟》唱出了孩子心中偉大的母愛。每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下課后,按計劃安排各班學生到廣播室輪值誦讀古詩文。每天播放10分鐘古詩誦讀,10分鐘古詩歌曲,學生在古韻詩香中耳熟能詳,逐漸感悟個中道理。
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家長、學生禮儀征文活動,共同感悟傳統(tǒng)禮儀在心中。如搜集傳統(tǒng)“禮儀小故事”“禮儀名言”,寫“讀書心得”等,評出一、二等獎,在全校家長會上進行表彰。
利用校刊《晨曦》進行征集禮儀故事和家長禮儀教育心得,開設“禮儀小故事”和“育兒天地”欄目。??€收集整理“小記者社團”各類征文,向報刊推薦發(fā)表。家庭、校園盛開禮儀之花
每學期,我校都舉行古詩擂臺賽,形式多樣,有教師個人、級組的比賽,有師生同臺競技。學生的比賽別開生面,有古詩二重讀、表演古詩、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他們或誦、或舞、或唱,或演、或畫……以各種形式演譯古詩。培養(yǎng)了學生的鑒賞能力、愛國情操、文明禮儀、承傳傳統(tǒng),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古詩詞進行詩配畫或改寫成小散文。在這一感悟與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手中的小畫筆進行描繪。通過這樣的學習,孩子們更加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現(xiàn)生活中的美,提高了審美情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p>
溝通課堂內外,讓孩子從小背誦古典詩文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他們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接受中國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廣大少年兒童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素質?!案褂性姇鴼庾匀A”,指的就是這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