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靈武市第四中學 王會霞
對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班主任在這方面具有極大優(yōu)勢:接觸學生時間長,次數(shù)多,對學生了解較全面深入;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在時間與空間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校內(nèi)校外,課內(nèi)課外,既可利用較長的時間,如入學教育和班會時間,也可利用較短的時間,如課間休息和放學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負責具體管理班級及本身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生面前具有較大的權威性,學生的認同感、親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依托學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這是德育的基礎,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和原則,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班主任能夠也應該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不平衡性,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個別差異性等,特別要深刻認識中學階段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帶來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要及早做出正確判斷,采取果斷措施,防止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續(xù)的健康狀態(tài),主要包括發(fā)育正常的智力,穩(wěn)定而愉快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諧的人際關系等。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具有以下特點:
自尊:自尊心強,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自強:具有遠大的理想,從自己實際出發(fā),自強不息;
自愛:既不妄自尊大,自我欣賞,又不言目自卑,消極怠懶,充滿自信;
自知:自我評價全面,能正確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自持:情緒穩(wěn)定,豁達,開朗,善于控制苦惱,排解消極情緒,有樂觀主義精神;
自制:服從集體,遵守紀律,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
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學習問題所占比例在三個年級中分別為各類問題之首,隨著升學考試的迫近,初三學生的此類問題特別突出。據(jù)統(tǒng)計,學習問題占40%左右,可見學習方面帶給學生們的壓力是很大的。壓力來自多方面:首先,社會上重視學歷,輿論導向使每位學生重視分數(shù)的高低;其次,父母望子成龍,不容許半點松懈;再次,學生在學校中必須適應高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高標準要求,"優(yōu)勝劣汰"時刻敲擊他們心中的警鐘,長此以往處于這種多方壓力下,其對學習成績的敏感程度,對分數(shù)的重視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學習問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學習焦慮,學習疲勞,厭學癥,學習困難和考試焦慮等。
現(xiàn)在有些學生缺乏最起碼的交往能力,如事事處處以"我"為中心,對人苛求,好嫉妒,愛猜忌別人;拉幫結伙,攻擊他人;膽小羞怯,不善與人溝通等等。這些不當方式都會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及未來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早戀的初中生往往精神萎靡。
精情恍惚,嚴重影響自身發(fā)展。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從內(nèi)因來看,由于近些年來人的體重和身高提前1-2年達到平均標準,這種發(fā)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識的產(chǎn)生,同時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戀對人對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難以控制早戀的激情。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不當態(tài)度造成的。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diào)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yè)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要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網(wǎng)絡,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勸說前要深入了解勸說對象,關注每個學生。 勸說表面上是語言的交談,實質(zhì)上都是心與心的交流,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其次,要讓自己保持一種熱情的、友善的、沉穩(wěn)的心理狀態(tài)。選擇舒適、放松的環(huán)境,與學生的距離適當,盡量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使這種熱情的、友善的心理為學生所領會。不論學生在交談過程中出現(xiàn)何種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緒,班主任自身必須始終具有這種心態(tài)。
自信心的培養(yǎng):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可見,自信心是人自身能力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是人們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在家的時間比較長,受父母的影響較大。但由于有的家長沒有正確的健康標準,較注重身體的健康,不太關心心理健康;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對子女要求過高,動輒打罵;要么對子女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家人的這兩種態(tài)度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走向兩個極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處于恐懼狀態(tài),性格內(nèi)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則過于散漫,缺乏進取心。 班主任應啟發(fā)、引導家長不斷自我完善,家長之間應有親密和諧關系,親子間應有平等、互愛的關系,形成關懷、愛護、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勵為主的教養(yǎng)方式。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班主任工作繁瑣又勞累,為了孩子,班主任必須潛心鉆研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知識,科學有序地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使班級成為一個和諧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