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興義市下五屯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周朝敏
譚策中,男,六(3)班學生。該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做小動作,跟同學說悄悄話;作業(yè)不能認真完成,特別是家庭作業(yè),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亂寫一通,全是錯別字,甚至連抄寫詞句也是錯誤百出;每次檢測,他都只得二、三十分;倔強、固執(zhí)、惰性;自由散漫,經常違規(guī)違紀。沒有良好的勞動意識,每次值日都會有逃跑現(xiàn)象。以自我為中心,經常跟同學發(fā)生矛盾,不打這個就打那個。學校的“今日視點”上經常有他被扣分的名字。
我通過家訪和其他渠道了解到:譚策中同學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父母沒有固定收入,經常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歸,加上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根本無法管理和輔導孩子。文杰整天挨爺爺奶奶,爺爺奶奶視他為“小皇帝”“小祖宗”,對他百般疼愛,誰也不碰他一下,誰也不罵他一句,哪怕是犯了錯誤。于是他就養(yǎng)成了固執(zhí)、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后果,學習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要么胡亂完成了事,要么不按時完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置之不理,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基礎又不扎實,導致學習成績較差。他在班上經常跟同學發(fā)生矛盾,不打這個就是打那個;值日的時候先逃跑回家;上課做小動作,不影響左邊的同學就影響右邊的同學;經常不是遲到就是沒戴紅領巾校牌,或者是個人衛(wèi)生差:衣服臟、黑脖子……學校的今日視點上幾乎每周都有他被扣分的名字。同學們討厭他,不喜歡他。
根據(jù)譚策中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肯定會有所改變。因此,我就想方設法教育他,引導他,想讓他盡快走出“后進生”的行列。為此,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如下。
在譚策中的轉化過程中,我首先在學習上、生活上付出真誠的愛,去關心他、愛護他,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他,校正他的行為,使他真正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愛。這時候,再向他提出刻苦學習,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的要求,他就會為回報我的愛而不折不扣,盡心盡力地按我的要求去做,生活的熱情就倍增了,學習的興趣就加濃了。
樹立自信心,是教育“問題學生”的關鍵。為了及時了解、掌握譚策中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通過個別談話、與家長溝通、表揚鼓勵、正面教育等方式,引導他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幫助他制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對他布置的任務輕一點,要求低一點。
鑒于譚策中的懶惰,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我就隨時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他的不良行為,不是嚴厲批評,而是耐心細致地教育,幫助他及時糾正,還教給他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比如,他的字寫得很亂,多筆少畫,我就手把手,一筆一畫地教他,讓他掌握把字寫規(guī)范的基本方法;不會聽寫詞語,我就教他多讀、多寫、多記;遇到難題,我就教他用多讀課文,查閱資料,請教別人等多種方法解決……見到他有點滴的進步,就給予肯定、鼓勵,使之不懈努力,并激發(fā)他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的熱情;打掃衛(wèi)生認真,就給予鼓勵;他主動幫助了其他同學,也給予肯定。就這樣,他慢慢地養(yǎng)成了勤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保護自尊心,是教育后進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尊重譚策中的人格,像對待優(yōu)等生一樣平等對待他,不厭惡、歧視他,不當著大家同學的面批評、指責他,用教師人格的魅力去感化他,改變他。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和尊重,讓他漸漸找回自尊與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觸情緒,愿意接受老師的幫助和教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當譚策中犯了錯誤,我不是氣勢洶洶地責備他,而是耐心細致地引導他,和他認真分析錯誤原因,讓他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教育他做人要寬宏大量,做事要踏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精益求精。并引導他向班上遵守紀律,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學習,還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跟他們交朋友,在學習、生活上幫助他,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使他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譚策中在我和其他任課老師的幫助下,成績一步步上升。這學期檢測時,成績有些出乎意料。其它方面也不像以前一樣了,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相信以這種狀況發(fā)展下去,他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譚策中的轉化教育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轉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轉化后進生需要一個過程,要抱著滿腔熱忱,本著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指導;再加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就能取得令我們欣喜的教育效果。轉化后進生的經驗有千條萬條,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多向他們奉獻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他們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他們的成長。
總之,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yè)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于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tài)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