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石洪
(貴州師范學院 文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題畫詞在清代至民國時期大放異彩。據(jù)統(tǒng)計,宋金元明題畫詞900余首,清代題畫詞13 200余首,民國題畫詞超過3 000首。況周頤(1861-1926)作為清民詞學理論大纛及詞學創(chuàng)作巨擘,精研金石之學,“嘗為忠敏(按:指端方)斠訂金石零文隊簡,多所諟正,旁籀博稽,莫不贍舉”[1]567;雅好書畫,跟吳昌碩、何維樸、汪洛年等書畫家過從甚密,間亦揮毫潑墨,“蕙丈畫菊石贈余,并題其上云……蕙丈能畫,世無知之者”[2]29(沙孟?!渡谌珍洝?。況周頤(以下多簡稱況氏)傳世畫作《紅梅圖》《梅枝棘雀圖》等,筆簡意長,頗具逸韻。況周頤傳世詞689首*據(jù)鄭煒明《蕙風詞總目》(《況周頤研究論集》第246-289頁)及《<蕙風詞總目>續(xù)編》(《況周頤研究二集》第246-252頁,齊魯書社2016年出版)統(tǒng)計,況氏存世詞689首,另11首存目詞及5首存疑詞擬不算入況詞總數(shù)。本文所引況周頤詞均出自秦瑋鴻《況周頤詞集校注》以及鄭煒明二書,恕不出注。,其中題畫詞88首,接近13%,可見題畫是況氏詞的重要題材。況氏題畫詞主要作于辛亥鼎革后,鼎革前僅作11首。有論者認為況氏晚年迫于生活壓力,“以詞換錢, 為富兒們寫壽詞、挽詞、合婚詞, 談不上獨抒性靈了,這樣的詞寫多了, 抒情之作自然也就少了”[3]。鼎革后,況氏也有應酬而作的題畫詞(況氏為關系較為疏遠者作的題畫詞約14首),但此期題畫詞的思想或藝術都要遠過鼎革前之作。鄭煒明說:“況周頤對寫作壽詞的態(tài)度,其實十分認真……在蕙風晚年的散佚詞之中,詠物、詠事、介祝、酬贈的作品,是值得我們作更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盵4]227況氏題畫詞表現(xiàn)了“義熙題遍,總是傷心筆”(況周頤《百字令·題孫德謙藏、顧粦士繪南窗寄傲圖》)的復雜遺民心態(tài),藝術上已臻蒼勁姿媚之高境。
況周頤將詞視為“夫詞者,君子為己之學也”[5]355的抒情達意工具,秉持作詞不為題所縛、轉以述懷為主的創(chuàng)作觀念:“名手作詞,題中應有之義,不妨三數(shù)語說盡。自馀悉以發(fā)抒襟抱?!?《蕙風詞話》卷一)[6]4413況氏評徐珂《摸魚子·題謝梅石梅石盦圖》詞云:“賦物不為題縛,自是能品?!盵7]111況氏題畫詞創(chuàng)作亦以述懷為主,是他藉以傳達幽隱心曲的重要手段,其題畫詞承載著豐富深刻的思想意蘊。
況氏身世坎坷,家庭變故接踵發(fā)生,原配趙氏,續(xù)弦周氏、桐娟、卜娛先后離他而逝,兩子兩女幼殤,晚年又罹清亡民興之社會劇變,真可謂“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6]4268(王國維《人間詞話》)。況氏在其題畫詞中多方面地表現(xiàn)了他的身世坎坷。
一方面,況氏在題畫詞中表現(xiàn)了他鼎革后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失意和迷惘。陶淵明于晉宋之交,還可聊隱鄉(xiāng)間,沉醉濁醪,以歸隱相高;鼎革后的況氏,蟄伏租界,除銳意著述賺取稿費以維生計外,還能有什么人生出路?其《金縷曲·題東軒老人山水畫冊,老人一號“寐叟”》詞攄發(fā)了他比陶淵明更見深隱更顯沉痛的亂世迷惘:
遺恨橫蒼翠。算年時、多情海日,見人憔悴。滿目江山殘金粉,叟也何嘗能寐。邱壑是、填胸塊壘。迭嶂層巒空回合,甚蘭根、欲著渾無地。知渲染,費清淚。 靜觀無那東軒寄。俯茫茫、同昏八表,濤驚云詭。陵谷遷流十年夢,并作無聲詩史。聊付托、迂倪顛米。兜率海山堪盤礡,莫驂鸞、回首人間世。墨黯淡,剡溪紙。
東軒老人即沈曾植(1850-1922),晚以寐叟、東軒居士名號寄其遺民情懷,沈氏“善書,工詩,山水不多作,偶寫胸臆”[8]1660。沈氏于1920年舊歷十月初三去世,后朱祖謀為沈氏整理遺著,請況氏為沈氏山水畫冊題詞。詞開端即揭櫫沈氏藉山水寄托遺恨的孤臣孽子情懷,面對滿目殘粉江山,遺民何嘗能置身事外,恬然入寐?沈氏聊藉“迂倪(倪瓚)顛米(米芾)”“解衣盤礴”的山水畫發(fā)攄填胸中塊壘,寄寓宋遺民鄭思肖那樣托根無地(“甚蘭根、欲著渾無地”)的遺民涕淚。詞下片化用陶淵明《停云》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等句詩意,抒發(fā)了詞人陵谷變遷以來(“陵谷遷流十年夢”),面對“濤驚云詭”“同昏八表”之慘目驚心亂世的傷悼情懷。“兜率海山”三句異常沉痛,謂沈氏仙去佛國兜率宮仙境盤礴作畫為樂,千萬別像成仙的丁令威那樣騎鶴(“驂鸞”)回首人間世,實是詞人現(xiàn)實痛苦生不如死的憤激之辭。世界之大,況氏居然只能蟄伏租界,不能像古人那樣歸隱江湖或隱淪鄉(xiāng)村,故況氏生發(fā)出“人天何許無塵地”的沉重嘆息(《點絳唇·題揮麈圖》),咀嚼著“江湖我亦飄零久,念伶俜已忍,棲息何枝”(《高陽臺·題王莼農十年說夢圖》)的人生迷惘,沉醉在“世外仙源如可即,門中人面最相思”的虛幻仙境中(《減字浣溪沙·自題畫梅》)。
再一方面,況氏題畫詞也表現(xiàn)了他羈滯海上的人生漂泊感。辛亥以來,況氏懷著“有鄉(xiāng)而不得歸者,今日士大夫之所同也”(王國維《彊村校詞圖序》)[9]818的人生隱痛,晚年寄寓海上的人生漂泊感更加強烈,如其《滿江紅·李太夫人八徽圖題詞之五,病榻服勞》詞下闋云:“遺不愍,天何處。環(huán)瑱徹,山河邈。愴同心鶼鰈,離群鸞鶴。世網(wǎng)也知成解脫,天涯從此真飄泊。阻殊鄉(xiāng)、風雪不勝寒,凄心魄。”詞中不僅抒發(fā)了對離世雙親的追念(“遺不愍,天何處”)和對亡妻逝妾的哀悼(“愴同心鶼鰈,離群鸞鶴”),也抒發(fā)了況氏阻隔他鄉(xiāng)浪跡天涯的人生飄萍感。其《鷓鴣天·題畫丐丐畫圖》詞以圖中乞丐形象來寄寓他風塵勞碌、悲辛感人的人生漂泊感,令人不忍卒讀,詞云:
慘綠韶年付酒杯。江關蕭瑟庾郎才。無聲詩筆憑誰識,只合髯蘇作伴來(東坡居士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游,下可以伴卑田院乞兒)。 腰帶緩,鬢霜催。吹簫我亦老風埃。勸君莫唱蓮花落,水逝風飄太可哀。
此詞載于1925年11月15日《申報·自由談》的況氏“餐櫻廡漫筆”專欄,系況氏去世前一年所寫。詞上片以“暮年詩賦動江關”的庾信自比,寫盡詞人漂泊海上有家難回的痛楚,“無聲詩筆”二句謂只有像東坡那樣無人不可為友的達士才能讀懂這幅“無聲詩筆”(畫)的真正內涵,含蓄表明詞人亦可與乞丐為友。下片“吹簫我亦老風?!本潼c明詞旨,詞人形容枯槁,牢落風塵,有如乞丐般的悲涼身世。末韻二句尤為沉痛,詞人對圖中乞丐不要唱蓮花落的勸告,實寫詞人對自己乞丐身世不堪回首的悲愴情懷,可謂幽憂憔悴,滿紙嗚咽。其《清平樂·庚申春暮,畹華重來滬濱,叔雍公子賦此調贈之,余亦繼聲,得廿一解,即以題香南雅集圖,博吾畹華一粲》其十八概寫他十年來海上生活的人生漂泊,詞云:“十年漂泊。照水驚衰白。第一愁人渾拚得??赡螣o雙傾國。 繞花一日千番。夢魂猶殢花前。何況無情風雪,空山冷臥袁安?!睙o情風雪實寓辛亥以來況氏遭遇的人生憂患,袁安典故表明了況氏羈留他鄉(xiāng)的飄萍和孤獨。況氏同題詞《清平樂》其十一也有“鳳饑鶴瘦,我亦飄零久”的感慨,況氏之人生漂泊感屢屢形之題畫詞中。
況氏深受儒家“君子之道,或出或處”(《周易·系辭》)看重出處思想的影響,鼎革后懷思前清,不仕民國,窮且益堅,老當益壯,1923年他在病中作挽聯(lián)勉勵自己:“半生沈頓書中,落得詞人二字。十年窮居海上,未用民國一文?!盵10]492況氏題畫詞又突出地表現(xiàn)了以才自負、個性狷介的疏狂情性。
一方面,況氏以游戲滑稽之筆墨抒寫他佯狂垢世的傷心懷抱和狂狷個性。1921年正月,況氏請吳昌碩為他繪圖,并自題《好事近》詞五首,詞序云:“曩歲辛酉首春,缶廬為蕙風作《惟利是圖》,畫折枝荔支,精麗凝勁,神采奕奕,蓋極得意之筆,蕙風自題詞并識?!标P于作畫緣由,況氏《天春樓漫筆》載:“蕙風戲屬缶廬作《唯利是圖》畫……缶廬書之,云:‘夔笙屬作是圖,以玩世之滑稽,寓傷心之懷抱,可為知者道耳。為設色畫荔支,取荔、利同聲字。夔笙自題五詞……辛酉燕九月,安吉吳昌碩并書于缶樓之一角樓,時年七十有八。’”[11]2020組詞圍繞畫題“唯利是圖”,用諧音手法,將畫面紅艷晶瑩之荔枝和銅山金穴之錢利雜糅在一起,顯得既詼諧幽默又志趣高雅。如第一、第五首:
荔與利諧聲,藕偶蓮連為例。便作吾家果論,拜缶翁佳惠。 多情為我買胭脂,艷奪紫標紫。風味銅山更好,問阿環(huán)知未。(其一)
何必狀元紅,老矣名心倦矣。安得珠懸寶錯,似側生連理。 缶翁之缶絕神奇,金合貯瓜子。萬一蘭因證果,在先生筆底。(其五)
第一首將畫面色彩艷麗、殷紅奪紫的荔枝風味跟銅山之利好相較,謂酷嗜荔枝的楊玉環(huán)可能并不懂得金錢的好處(“風味銅山更好,問阿環(huán)知未”)。第五首上闋二韻都用反詰語氣,富有深意。詞人晚年名心倦薄,又“何必”以“狀元紅”這樣的荔枝名品來吸引他的注意力呢?“珠懸寶錯”一語雙關,字面含義為形容畫面荔枝的布局錯落有致,深層含義則是詞人淡于名利,拙于謀生,家里安能“珠懸寶錯”的憤激之辭。下闋首韻調侃缶翁憑絕技可贏得滿盒瓜子金,次韻“萬一蘭因證果”二句更值得玩味,晚清時詞人滿腹才華卻仕進蹭蹬,鼎革后對前清思念至深而歷史潮流一去不復返,“荔枝”代表了詞人的美好理想和執(zhí)著追求,“蘭因證果”(喻婚初美滿,結局離散)概括了詞人一生追求美好理想而以失敗告終的種種悲慘結局,也是對組詞對“唯利是圖”畫旨調侃筆調和戲謔語氣的徹底否定,是一種含淚的微笑,表現(xiàn)了況氏佯狂垢世的傷心懷抱和狷介個性,也是將辛棄疾開創(chuàng)(如其《沁園春·將戒酒止酒杯使勿近》詞),王鵬運(如其《沁園春(詞汝前來)》詞)等人發(fā)揚光大的諧詞藝術又向前推進一步。
又一方面,況氏題畫詞表現(xiàn)了“目空一切之況舍人”(王鵬運《彊村詞原序》)[12]723的錚錚傲骨和凜然志節(jié)。況氏逝世前不久所作的《南浦·四明周湘云屬題<九石圖>之一……》表現(xiàn)了況氏的錚錚傲骨。詞上片描繪秀極能奇的奇石圖景,整個畫面籠罩在煙水迷離、月色如霜的朦朧中,遠浦縈回,歸帆天遠,江涵雁影,明星疏映,景色秀麗奇絕。下片綰合“支機石”典故、杜牧《秋夕》(臥看牽??椗?詩意、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詩意、蘇軾愛石事典及《聚星堂雪并敘》詩等,寫詞人由奇石圖景產生的仙源遐想及胸次崢嶸的兀傲個性,詞最后二句“邱壑胸中堪列宿,骨傲未須憐汝”是全詞題旨所在,表現(xiàn)詞人胸列邱壑的錚錚傲骨遠勝于“貞姿雪濯”奇石的疏狂個性。當然況氏“不仕二姓”的“迷戀骸骨”觀念在民國時期已顯得不合時宜,但況氏志節(jié)堅定、自食其力、不為利所動的凜然志節(jié)卻令人景仰。況氏在題畫詞中多方面表現(xiàn)了他的凜然氣節(jié)。他或以唐代煙波釣徒“玄真子”張志和自況:“煙波路、覓元(玄)真子,說與疏狂?!?《八聲甘州·題許奏云<云亭垂釣圖>》)或以鐫骨見芳的刻竹形象自比:“畫鐵凝姿成幼渺,鐫筠著骨見芳堅。”(《浣溪沙·題金西厓刻竹拓本》)或以氣節(jié)凜然的靖節(jié)先生相勖:“萬一東籬尋舊約,吾骨嶙峋猶昔”(《百字令·題孫德謙藏、顧粦士繪<南窗寄傲圖>》)或以椎心泣血、堅韌剛毅的拜鵑杜甫自況:“樹老云荒,拜鵑依約見臣甫?!?《臺城路·題戴錫三<春帆入蜀圖>》)或披露不與世俗俯仰的狂狷秉性:“坐中詞客狂顛。生平不受人憐?!?《清平樂·庚申春暮……即以題香南雅集圖,博吾畹華一粲》其七)
再一方面,況周頤27首關涉梅蘭芳(1894-1961)的題畫詞則表現(xiàn)他的別樣懷抱。1920年,梅氏至滬演出,況氏、趙尊岳等人在惜陰堂(趙尊岳宅)發(fā)起梅氏跟眾名流的兩次雅集(即香南一集、二集),并請吳昌碩、何維樸等人繪《香南雅集圖》紀念,況氏為圖題《清平樂》組詞21闋、《戚氏》1闋。此外,況氏還為梅氏畫圖題詞5首。這些詞繼承楚騷的美人香草傳統(tǒng),以常派“極命風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誹不能自言之情”(張惠言《詞選序》)[6]1617的比興寄托手法,將梅蘭芳(或梅花)演繹成“美人”或“香草”的寄托形象,抒寫況氏的身世家國之情。在其組詞《清平樂》中,或以女性的花容玉貌狀梅蘭芳的情態(tài)肌容,如“玉容依舊。便抵江山秀”(其二)的傾國之貌,“倚竹無言堪絕世。何況歌珠舞翠”(其五)的楚楚動人,“仙袂飄飄舉。最是殢人腸斷處。貼地蓮花曼舞”(其八)的散花天女。梅郎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亦花亦人,正如況氏《繪芳詞題詞》云:“一肌一容妍復妍,一字一珠圓復圓。一聲一淚濺復濺,美人勸我金觥船。”[11]1939或以男女情愛來形容詞人對跟梅蘭芳的眷念之深,如《清平樂》其七直以“此際微聞蘭氣息”的側艷筆法抒寫況氏對梅郎的眷顧(“仿佛傾城一顧,卻教感徹人天”),《清平樂·題趙安之為畹華繪天女散花像》(《梅訊》)[13]1515詞以形消神隕、為情所困的病維摩和病休文自比,極寫詞人對梅郎的相思以及梅郎畫像對多病詞人妙手回春般的仙藥慰藉作用。況氏這些題畫詞的意旨,實非況氏婿陳巨來《記趙叔雍》所云“況公本好男色者”[13]1674的皮相之談,亦非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謂“至題《香南雅集圖》諸詞,殊覺泛泛,無一言道著”[6]4268的偏頗之論,既是“清季文化遺民長歌當哭、以戲曲歌舞為消磨為沉淪為寄寓”的“詠梅詞”[14](詠劇詞),更是“以側艷寫沉痛,真古人長歌當哭之遺,別有懷抱者也”[13]1091(趙尊岳《蕙風詞史》)大力拓展題畫詞表現(xiàn)領域和思想深度的佳篇。
況氏深于情,其題畫詞表現(xiàn)的愛戀追悼亦悲惻動人。其作于光緒十八年(1892)夏秋間的《鷓鴣天·為半塘題玉奴詩畫便面,即采詩意成詞》詞表現(xiàn)他對亡妾桐娟的至深思念:“十樣山眉畫不如。人生何用五車書。蘭荃蕭艾成今古。此恨傾城道得無。 歌且舞,醉難扶。梅兄礬弟笑相呼。芳心未解秋風怨,記取云屏識面初?!痹娫~多以“玉奴”指代梅花,詞中“蘭荃蕭艾”“梅兄礬弟”字面也表明所詠“玉奴便面”當為“梅花便面”。此詞多化用屈騷及蘇黃詩意,藉詠畫悼其亡姬桐娟,亦花亦人,“十樣山眉畫不如”謂畫上梅花不如亡姬桐娟之修眉玉貌,“人生何用五車書”謂詞人滿腹詩書又有何用,又不能讓桐娟長留世間,“蘭荃蕭艾”二句喻亡姬去世對自己打擊之大,畫上傾城(喻梅花)又何能知曉詞人心中的幽恨?下片首韻“歌且舞,醉難扶”句化靜為動,既寫畫梅疏影橫斜,搖曳多姿,又寓有姬人生前跟自己輕歌曼舞盡情歡樂的溫馨回憶在其中。末韻二句謂畫梅(“芳心”)并不懂詞人的幽恨(“秋風怨”),云屏邊初識桐娟、她不勝嬌羞的畫面永遠定格在詞人的記憶中。
約在1924年年底,況氏夫人卜娛去世,詞人沉浸在老年喪妻的悲痛中不能自拔,一年多后,詞人繪梅并題《如夢令·蕙風近繢緗梅,作連理枝,自題》詞以抒哀慟。詞云:“明月一窗誰共。證取羅浮香夢。絲鬢耐吳霜,來作守花么鳳。珍重。珍重。端合瑤臺移種?!痹~前四句每兩句作一層,最后三句為第三層。畫里詞中的梅花是況氏夫人的象征,也是他們美好愛情的象征。第一層關合畫面梅花,用趙師雄夢遇梅花仙子和翠羽童子的羅浮香夢典故,表現(xiàn)詞人良辰美景無人與共、愛情香夢無法重溫的內心痛苦。第二層化用蘇軾《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悼亡王朝云詞詞意,表現(xiàn)垂垂老人對亡妻經得起時間考驗(“耐吳霜”)的至深感情,詞人會像“么鳳”守護梅花那樣執(zhí)著守護他們的美好愛情。第三層,詞人以瑤臺移植之梅花表現(xiàn)畫幅梅花的珍貴,寓意冥間亡妻一如仙境之梅那樣清塵脫俗,亦寓意他們愛情如梅的恒久馨香。此詞處處在描寫畫面,處處又關合夫人形象、美好愛情及詞人的哀悼之情,將垂暮老人的愛情寫得如此深沉含蓄而又堅韌執(zhí)著,洵為絕唱!
像李商隱的愛情詩一樣,況氏題畫詞的愛情抒寫又與家國身世之感交融在一起,拓寬了題畫詞表現(xiàn)愛情內涵的路徑。其《高陽臺·題王莼農<十年說夢圖>,自為圖序,分觭夢、客夢、哀夢、噩夢四說》詞堪稱典型,詞云:
錦瑟華年,蓬萊舊事,梨云回首成癡。栩蝶歸來,碧山一抹修眉。重尋四夢參差是,肯輸它、玉茗香詞。黯消魂,翦燭光陰,磨劍心期。 江湖我亦飄零久,念伶俜已忍,棲息何枝。薺麥凄迷,三生杜牧誰知。梧桐慣作西窗雨,費秋聲、各自天涯。問何時,著我梅邊,尊酒同持。
1919年,《小說月報》創(chuàng)刊十周年,王蘊章(1884-1942),請蔡哲夫、張傾城伉儷繪制《十年說夢圖》,廣征題詠。況氏應請而題。況氏藉圖抒發(fā)人生如夢的悲涼感受,似為追憶偶然遇合的愛情綺夢,或者借男女愛情抒寫詞人對前清的一片深情。詞上片,詞人追憶終身難忘的愛情遇合,沉思往事,如飲純醪,若癡似醉。首韻三句,詞人追憶與佳人共度錦瑟華年的美好時光,沉思煙靄紛紛的愛情往事,卻如夢中梨花一樣凄幻迷離。第二韻寫詞人夢中跟佳人相聚的情景,佳人修眉如碧山一抹,嫵媚動人。第三韻,詞人高度自許不減湯顯祖《玉茗堂四夢》的綺麗才情。過片謂西窗剪燭的溫馨回憶起來令人黯然銷魂,詞人的愛情之心依然如劍那樣堅韌不移。詞下片謂陵谷變遷,詞人飄零湖海,棲遲難穩(wěn),詞人依然舊情如昔,希望能與紅顏知己梅邊吹笛,尊酒同持。此詞字面多出自綺艷的唐宋愛情詩詞,表現(xiàn)詞人對偶遇愛情的深摯追念,亦可能借此表現(xiàn)詞人對故國難以言說的忠貞之情,情致纏綿而又悲哀婉轉。
“詞至清末,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內容充實,運筆力求重,用意力求拙,取境力求大”[15]96,題畫詞在清末民初亦臻高境。況氏題畫詞注重思力安排和藝術錘煉,已臻至“貞姿雪濯”“騷心苦”(況周頤《南浦·四明周湘云屬題九石圖之一……》)的蒼勁姿媚境界。
況氏題畫詞注重思力安排,用典琢詞,一歸自然。一方面,況氏題畫詞使事用典,精妙自然。況氏曾說:“填詞之難,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經前人說過……其道有二。曰性靈流露,曰書卷醞釀?!盵6]4410(《蕙風詞話》卷一)況氏題畫詞幾乎字字有來歷,又不著痕跡,巧融其中。況氏《百字令·康更生屬題何栴理女士畫冊。女士曾隨侍更生,遍游東西各國》(1916年歲暮作)詞是其典型。上片“仙槎”“十洲”“(方)壺(圓)嶠”等常典,突出海外游歷對何女士畫藝精進的重要作用。又以“玉臺畫史”(清湯漱玉《玉臺畫史》《玉臺書史》專論女性書畫史)、南宋女畫家楊妹子、元代畫家管仲姬襯托何氏在女性畫史上獨領風騷、俯視儕輩的才華。下闋“家世官閣吟梅”句檃栝杜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映襯何氏的家學淵源和高雅氣質;“東鰈西鶼”,鰈,指比目魚;鶼,指比翼鳥,典出上官儀《勸封禪表》及《韓詩外傳》卷五相關記載,表現(xiàn)了康氏夫婦比翼齊飛、琴瑟和鳴的深厚感情和海外游歷;“南田北苑”贊美何氏畫深得惲南田(壽平)、董北苑(源)、巨然等名家的妙處。另外,此詞還用了三處佛典,第一處“三生明月”暗用佛經“三生石”典故,既再現(xiàn)康氏夫婦海上游歷同叩船舷共賞明月的詩意畫面,又以三生宿世之前定姻緣贊美了康、何二人的伉儷情深。第二處“清課”謂釋家日行之課程也。第三處“優(yōu)曇影幻”,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yōu)曇缽花時一現(xiàn)耳?!钡诙幏鸬浔憩F(xiàn)了康氏在夫人去世后心情憂傷,常以佛書消解情愁的內心痛苦,也表現(xiàn)了人世愛情曇花一現(xiàn)轉瞬即逝的美好短暫,實則寓有況氏淪肌浹髓的喪妻之痛在內。全詞用典絡繹奔赴,輻輳筆端,幾乎“無一字無來歷”,而這些語典事典又是那么貼切自然,完全融鑄在詞人的情感變化和思想脈絡之中,毫無生硬拼湊之感,可見其題畫詞使事用典的功夫之深。
況周頤題畫詞用典靈活多變,即使運用同一典故,在不同語境下能生發(fā)不同的意境,表達不同的感情,毫無重復呆板之弊。如況氏題畫詞對莊周夢蝶典故的運用,“錦瑟華年,蓬萊舊事,梨云回首成癡。栩蝶歸來,碧山一抹修眉”(《高陽臺·題王莼農<十年說夢圖>》)之“栩蝶”,主要表現(xiàn)況氏的人生夢幻感?!拌虻氝€”(《戚氏·漚尹為畹華索賦此調,走筆應之,題<香南雅集圖>卷端》)之“栩蝶”則成了梅蘭芳的化身,梅郎到來帶給了詞人精神慰藉,梅郎離別,詞人悵惘不已,又要陷入無夢可做的凄慘現(xiàn)實中去?!绑@夢蝶,惜駒馳”(《鷓鴣天·題王星泉<顧影自憐圖>》)則表現(xiàn)詞人對時間流逝無可奈何的悲慨。況周頤題畫詞用典還有奪胎換骨之妙。如況氏題畫詞多次化用姜夔《暗香》、《疏影》二詞的意境和詞句。姜夔二詞可能寄寓詞人對合肥女子懷念(夏承燾),又可能寄寓詞人對靖康事變中被擄到北方的后妃的同情(鄧廷楨),還可能寄寓詞人對蒙塵二帝的同情(張惠言)[16]375,392,393。這兩首詞豐富的意蘊和清麗的詞句,很適合況氏晚年用艷詞懷思故國、遜帝和亡妻的心境,“縞衣”“倚竹”“羅浮”“縞衣”“翠羽”“何遜”“苔枝”等源自姜詞的字面在其題畫詞運用較多,這些典故既借助了姜夔原詞的意境和語句,又將姜詞意象或語句組裝,表現(xiàn)況氏題畫詞善于將前人語句詞意奪胎換骨融鑄創(chuàng)造新意境的藝術特點。
另一方面,其題畫詞注意錘煉字詞,有“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即倚聲家言自然從追琢中出也”[6]4555(《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一)的妙處。其《如夢令·蕙風近繢緗梅,作連理枝,自題》“絲鬢耐吳霜”句也有“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的錘煉不易之效果,“絲鬢”狀年邁蒼老詞人兩鬢斑白、白發(fā)絲絲之形象,給人一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鮮明貼切之感,“吳霜”形象寫出了無情流逝之時間、周邊冷酷之環(huán)境帶給詞人的心理感受,而在二者之間著一“耐”字,使得二者對比映襯,意謂老境頹唐之詞人心中的不滅愛情愈來愈經得起無情時間和冷酷環(huán)境的逼迫和考驗,庶幾近于他所謂“貞姿雪濯”的凌霜晚節(jié)和崢嶸傲骨。而此詞最后三句“珍重,珍重。端合瑤臺移種”,“珍重”“端合”均為口語,“端合”,應該的意思,唐宋人喜用入詩,“端合瑤臺移種”實則化用陸龜蒙《白蓮》詩意:“素蘤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币韵山绗幣_之梅花譬喻冰清玉潔和淡雅馨香的畫梅,以寓意亡妻清塵脫俗的美質和他們穿越生死的恒久愛情。這三句將提煉之口語和化用之詩意融合無間,表現(xiàn)了其題畫詞從追琢以出自然和自組麗中以出平淡的藝術特點。又如《鶯啼序·題王定甫師嬃砧課誦圖》以“驚秋斷杵,映雪寒窗”八字況秋士家貧,真是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當年仲姊月芬手抄《爾雅》教授詞人讀書的情景浮現(xiàn)眼前,霜氣彌漫,寒雪映窗,捶杵聲、讀書聲彼此相和?!绑@”字又極寫現(xiàn)實中窮愁潦倒的詞人從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到恍從噩夢中驚醒的感受,“斷”字極寫杵聲的哀傷慘悴,映雪寒窗的視覺畫面和驚秋斷杵的聽覺聲音交匯成一片,黯淡現(xiàn)實和美好回憶交織在一起,寫盡了坎壈寒士內心深處的秋聲秋意,有著“均非有學問有筆力者,不易拗鐵為撥也”[13]1094(趙尊岳《蕙風詞史》評)之拗折勁挺力透紙背的效果。
況氏“晚節(jié)漸于詞律細”,其后期題畫詞創(chuàng)作對聲律的要求更是審音析律,細入毫芒。一方面,況氏題畫詞嚴辨四聲,悉宋元舊譜填詞。況氏晚年寓居滬上,受朱孝臧影響,剖析四聲,嚴守格律,其《餐櫻詞·自序》云:“《餐櫻》一集,除尋常三數(shù)孰調外,悉根據(jù)宋元舊譜,四聲相依,一字不易。”[17]535其《餐櫻詞》作于1914年冬至1915年夏,況氏作《餐櫻詞》之前的題畫詞只有15首,那么況氏另外的73首題畫詞都是在他接受彊村影響以后嚴于審音協(xié)律的作品,況氏83%的題畫詞悉依宋元舊譜四聲,這在題畫詞史上也是非常典型、突出的。況氏《醉翁操·外國銀錢,有肖像絕娟倩者,或曰“自由神”,亦有其國女王真像》詞后注云:“此調本琴曲,用蘇文忠譜。辛忠敏亦有一闋,字句與蘇詞小異。文忠填詞,信不為宮律所縛,有時亦矜嚴特甚,即有此調,固無一字不按腔合拍。今四聲悉依之?!盵11]1987(《蕙風詞話補編》卷二)況氏認為蘇軾《醉翁操》字字按腔合拍,可謂深知音律,并非疏于音律(有時不愿以聲律束縛思想感情,或逸出聲律之外)。故況氏同調題畫詞(入編《餐櫻詞》),是況氏四聲平仄悉依宋元舊譜的代表作。經過比勘,況氏此詞平上去入四聲基本悉遵蘇軾《醉翁操》調,況詞僅有4處對應句的仄聲字跟蘇詞有所出入:
1.蘇詞:荷(去)蕢過山前,況詞:典(上)到故衫寒;
2.蘇詞:水(上)有時而回川,況詞:鬒(去)亸云而連蜷;
3.蘇詞:此意在(上)人間,況詞:此豸秀(去)娟娟;
4.蘇詞:醉(去)翁去(上)后,況詞:玉(況氏自注:去聲)容借(去)問。
況氏還說:“入聲字于填詞最為適用。付之歌喉,上去不可通作,唯入聲可融入上去聲。凡句中去聲字能遵用去聲固佳,若誤用上聲,不如用入聲之為得也?!盵6]4414(《蕙風詞話》卷一)可知入聲“玉”可代替去聲字,故況氏于“玉”字加注曰:“去聲?!睕r詞4處不同主要涉及上去聲的不同(在仄聲字范圍內,并未涉及平仄替代),可視為況氏因表情達意需要而有所調整。另外,況氏此詞葉韻跟蘇詞葉韻基本相合,均葉《詞林正韻》第七部通押韻。對于《醉翁操》調一處仄韻,況周頤于此詞后加注曰:“風引句,東坡作‘空有朝吟暮怨’,或以稼軒作‘或一朝兮取封’證之,謂怨當讀為烏員切,音淵。按:此琴曲也,鯫生(按:作者自謙)觕(按:通‘粗’)諳琴律,以為作去,尤婉美也。且第七部可葉之字多矣,東坡詎窮于一字而必以去聲字作平葉耶?”[17]342況氏根據(jù)自己通曉琴律的經驗,得出蘇詞“空有朝吟暮怨”之“怨”字用去聲更加婉美動聽的結論,故不贊同有人據(jù)辛棄疾《醉翁操》詞對應句葉平韻“封”而認為蘇詞“怨”字讀平聲的說法??梢姵鲈~人晚年對音律細加探究的認真態(tài)度。當然,況詞并非亦步亦趨地次韻蘇詞,而是根據(jù)表情需要在第七部通押韻字中選擇合適的葉韻字,這樣既保留了似蘇詞音律優(yōu)美的特點,又可以做到不以律害詞。
另一方面,況氏通過審音協(xié)律以臻于詞情、聲情調融一致,表現(xiàn)況氏“侔色揣稱”擇調體情的功力。況氏根據(jù)題詠意旨選擇不同聲情的詞調來表現(xiàn)詞情。況氏選擇《醉翁操》調題詠銀幣女王真像所表現(xiàn)的異域風情和妍美風姿,跟琴曲《醉翁操》表現(xiàn)滁州優(yōu)美山水的超曠閑雅和蘇軾原詞超逸絕塵的聲情詞情較為接近,故趙尊岳《蕙風詞史》稱此詞有“秀句新意,絡繹回環(huán),亦復可誦”[13]1082的妙處。《好事近》詞調了“連用多數(shù)仄聲收腳而又雜有特殊句式組成的短調小令,常是顯示拗峭勁挺的聲情,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18]43,故況氏選用此調題詠《唯利是圖》,表現(xiàn)況氏寓憤世嫉俗之情于滑稽游戲筆墨的兀傲情懷。況氏《戚氏·漚尹為畹華索賦此調,走筆應之,題香南雅集圖卷端》云:“未解清平調苦,道苔枝、翠羽信纏綿?!币云G詞寄托情懷,個中甘苦,未必為他人所理解,故有此感慨。《清平樂》調,《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19]208,周德清認為“大石調風流蘊藉”,“越調陶寫冷笑”(《中原音韻》卷下)。況氏選用此調,一方面表現(xiàn)風流蘊藉的艷情,另一方面表現(xiàn)他不諧世俗、懷思前清的感情,都與此調的聲情相符合??梢姏r氏題畫詞于擇調方面亦煞費苦心。
一方面,況氏題畫詞將常派的比興寄托手法,提升至“身世之感,通于性靈即性靈,即寄托”[6]4526(《蕙風詞話》卷五)的地步,真正做到了周濟所倡導而又未做到的“無寄托以出”的境界。況氏云:“凡題詠之作,遣詞當有分寸。譬如題某女士所畫牡丹,某女士系守貞不字者,詞中說牡丹之句,必須按切女士身分,不可稍涉輕佻。后段說到女士,亦宜映合牡丹,即畫即人,融成一片。如此作來,不但并不見難,而且必有佳句。從侔色揣稱中出,它題并挪用不得。”[6]4528(《蕙風詞話》卷五)可見詠畫(物)而不必膠著畫(物),轉以述懷為主,但又要注意侔色揣稱,畫(物)人融合無間,情感深隱,托寓深微。如況氏詠梅圖寄托的對亡妾或逝妻微婉深摯的愛情追悼,關涉梅蘭芳的題畫詞以美人香草或男女情愛托寓詞人家國身世的別樣懷抱等,已達到“為花為人,即花即人,已合之為一;極詠物之能事,盡寄托之遠致”[13]1090(《蕙風詞史》)的題詠寄托之高深藝術境界。畫面情景的描寫與詞人寄托的感情妙合無垠,詞人揮之不散、縈繞于心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地涌流于楮墨毫端。南宋風雅詞派吳文英等人題畫詞注意裁汰情感表達時的浮艷之思,將“哀感”包含在細織密縫聲色絢麗的意象畫面中,婉曲傳情,托興深微,哀感頑艷,大力提升和拓展了題畫詞感情表現(xiàn)的深度和廣度。況周頤題畫詞對愛情內涵深婉微至的書寫亦可媲美甚至超越吳文英此類題畫詞的藝術水準。
另一方面,由于況氏善用綺艷的詞筆托寓深情,故而形成了哀感頑艷的題畫詞風格。趙尊岳云其師況周頤:“辛亥后,幽憂憔悴,于詞益工,凄厲迥絕。蓋故國之思,滄桑之感,一以寓聲達之,而又輒以綺麗緣情之筆出之,遂益見其格高而詞愴?!盵13]1078(《蕙風詞史》)況氏題畫詞表現(xiàn)出哀感頑艷、凄艷入骨的藝術風格。況氏題畫詞多作于鼎革后,詞人“若有無端哀怨棖觸于萬不得已”的“詞心”活潑潑地傾吐到紙上,流露于行間,陵谷變遷、家庭變故及個人不幸等牽引著詞人敏感真摯的詞心,使得其題畫詞染上了濃重的哀傷筆調。“啼鵑”“銅盤”“麥秀”“新亭”等帶有遺民悲恨的意象經常在題畫詞中出現(xiàn),“淚”“愁”“恨”“夢”“塵劫”“飄零”等帶有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訴說著詞人的悲惻。況氏題畫詞中抒發(fā)的其種種不幸和哀愁又是通過“老去才情未減”“風致嫣然”[15]105的綺麗筆調來表現(xiàn),其題畫詞多呈現(xiàn)出一種哀而艷的特點。
其次,況氏題畫詞又表現(xiàn)出艷而頑的特點。況氏自云:“名手作詞,題中應有之義,不妨三數(shù)語說盡。自馀悉以發(fā)抒襟抱,所寄托往往委曲而難明。長言之不足,至乃零亂拉雜,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讀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蘄其知。以謂流于跌宕怪神、怨懟激發(fā),而不可以為訓,則亦左徒之‘騷’‘些’‘云爾’?!盵6]4413(《蕙風詞話》卷一)況氏認為作詞述懷為主,作家往往以荒唐之言、謬悠之辭來寄托委曲難言的隱衷。況氏還說:“問哀感頑艷,‘頑’字云何詮。釋曰:‘拙不可及,融重與大于拙之中,郁勃久之,有不得已者出乎其中,而不自知,乃至不可解,其殆庶幾乎。猶有一言蔽之,若赤子之笑啼然,看似至易,而實至難者也?!盵6]4527(《蕙風詞話》卷五)頑是一種融重與大于拙中的理想境界,是作家郁勃已久的感情不得已流露于筆端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內在的感情真摯、郁勃、沉痛,外在的文辭樸素、拙厚、謬悠。況氏題畫詞有著“外蕃麗而內幽怨”[13]1076(《蕙風詞史》)既艷而頑的特點,抒情沉痛,文辭綺艷而又拗折勁挺。況氏以《好事近》題詠《唯利是圖》的五首組詞,以游戲筆墨寫憤世心聲,亦是以胡天胡帝之語發(fā)攄沉痛之情的典型代表,表現(xiàn)出艷而頑的風格特點。況氏關涉梅蘭芳的題畫詞多有艷而頑的特點,其《清平樂》組詞十二云:“云帆萬里。法曲東風里。似小夫人千百乳。顛倒天之驕子。 東家不敢輕顰。櫻花低首香塵。安得三山立馬,艷陽時節(jié)逢君?!痹~上片用佛典小夫人乳汁對所生千兒的提頓和警醒表現(xiàn)詞人對梅氏的傾倒,詞下片“艷陽”句反用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句意,正用晏殊《相思兒令》“又春色漸芳菲也,遲日滿煙波。正好艷陽時節(jié)”等句意境,以芳菲萬千的艷陽時節(jié)襯托梅氏戲曲藝術的無邊春色,用典出人意表,語言層折透辟,這也是況氏題畫詞“胡天胡帝”匪夷所思的文辭荒誕之處,呈現(xiàn)艷而頑的風格特點。
蘇軾“以詩為詞”開啟題畫詞的吟詠之風;宋季風雅詞派吳文英、張炎等人裁汰題畫詞的浮艷之思,提升題畫詞的藝術意境;元明江浙畫家以意蘊深厚、情調高雅、個性鮮明的題畫詞引領推動了題畫詞的新發(fā)展;清詞中興帶動題畫詞的全面發(fā)展,題畫詞數(shù)量浩繁,內涵豐富,風格多樣;清中葉以來的文化鉗制,題畫詞發(fā)展不免出現(xiàn)內容空枵、藝術平庸的畸形“繁榮”。晚清四大詞人“以立意為體,故詞格頗高;以守律為用,詞法頗嚴”[6]4908(蔡嵩云《柯亭詞論》),他們將題畫詞視為宣示詞學祁向、聯(lián)結詞學活動、托寓士人情懷、隱喻遺民情結等復雜文化意蘊的載體,大大拓展了題畫詞的思想意蘊,大力提升了題畫詞的藝術水準,復經過清亡民興的血火淬煉,已臻至“劫后芳華仍婉晚”[20]454(王國維《清平樂·況夔笙太守索題香南雅集圖》)的窮且益堅、晚而彌芬的藝術之境。
況氏題畫詞在四家中最具情致,寄托遙深,藝術上密栗錘煉,哀感頑艷,堪稱題畫詞史上的藝術巨匠,影響和推動了民國題畫詞的持續(xù)繁榮。在題畫詞創(chuàng)作理論上,況氏不僅提出了不為詠題所縛、轉以述情為主的觀點,他還提出了題詠遣詞注意分寸,即畫即人、侔色揣稱以出佳句的理論(見前文),這對民國題畫詞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引意義。在題畫詞創(chuàng)作上,況氏亦對趙尊岳、徐珂等人的題畫詞寫作有著垂范和指導作用。況氏為《香南雅集圖》題《清平樂》組詞后,趙尊岳、林鐵尊、劉翰怡受其影響,相繼在《申報·梅訊》發(fā)表了若干首《清平樂》詞詠劇題圖,《申報》載:“甌海道林鐵尊,素事填詞,尤所傾倒者夔、彊二公……客年見題香南卷子《清平樂》,即相繼倚聲,別刊一冊曰《廣詠梅詞》?!盵13]1498況氏為梅蘭芳《天女散花》像(趙安之繪)題《清平樂》詞后,趙尊岳繼聲成同調詞三闋[13]1515。況氏曾批點徐珂的《純飛館詞》(其中題畫詞19首),對徐氏題畫詞多有允當之評??梢娦梁ズ螅~人的題畫詞寫作受況氏的教益和沾溉不少。
[1]馮幵.清故通議大夫三品銜浙江補用知府況君墓志銘[G]//卞孝萱,唐文權.民國人物碑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2]沙茂世.沙孟海先生年譜[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3]祖保泉.試論況周頤的詞[J].中國文學研究,1990(2):63-70.
[4]鄭煒明.況周頤研究論集[M].濟南:齊魯書社,2011.
[5]屈興國.蕙風詞話輯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徐珂.純飛館詞[C]//叢書集成續(xù)編集部(第161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
[8]李濬之.清畫家詩史[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9]龍榆生.彊村校詞圖題詠[C]//《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8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鄭煒明,陳玉瑩.況周頤年譜[M].濟南:齊魯書社,2015.
[11]屈興國.詞話叢編二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12]白敦仁.彊村語業(yè)箋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13]趙尊岳.趙尊岳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
[14]周茜.一生心事付吟梅——清季遺民況周頤“詠梅詞”論[J].中國文學研究,2016(4):45-48+53.
[15]朱庸齋.分春館詞話[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
[16]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7]秦瑋鴻.況周頤詞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8]龍榆生.詞學十講[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9]龍榆生.唐宋詞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0]陳永正.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