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特殊教育學校 高 平
聾生語言康復是指由于聽力殘疾而導致語言障礙的聾生用功能補償與代償?shù)霓k法和教育訓練的手段。聾生只有通過聽力語言康復才能使其克服障礙、學得語言。只有學得語言才能開發(fā)智力,才能促進其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語言康復是根據(jù)聾生聽力損傷的特殊需要而提供的具有康復作用的早期干預和特殊教育。因此,語言康復是對聾生進行道德養(yǎng)成、智力培養(yǎng)的首要任務。由于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及多數(shù)人對殘疾人的歧視,語言康復程度不可避免的影響著聾生的終身幸福。因此,對聾生進行語言康復是非常必要的。語言康復是聾生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也是終生教育與受益的需要。因此聾生的聽力語言康復工作勢在必行。
通過佩戴助聽器并進行聽力言語康復訓練,是聾兒回歸社會的切實有效的途徑。但是現(xiàn)在多數(shù)聾校學生的語言狀況是怎樣的呢?
大部分聾校由于受條件限制,語言康復訓練工作沒能認真扎實開展,尤其是對聾生早期康復訓練不夠,喪失了康復訓練的黃金時期, 多數(shù)聾生沒有口語表達能力,只能用手語和別人交流。多數(shù)學生說話語序顛倒,主謂賓搭配不當,很多句子是由詞語堆積起來的。一部分學生詞語積累的少,詞語不會用。教師教學中采用手語為主的教學模式,沒有針對聾生的特殊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聾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那么,怎樣對聾生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呢?
要把聾生當作健全人來看待,平時用正常語序和他們說話。不要說“啞巴”話。我們要用正常人的思維和語言來帶動他們,而不要隨著聾生,按著他們的思維和語序去說話、打手語。有聽力的學生,和佩戴助聽器的學生,多訓練他們的聽力,訓練他們的用“耳”能力。盡量讓他們?nèi)ヂ?,避免他們因看慣手語而忽略用耳去聽。另外還要培養(yǎng)一部分學生的看口能力。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如何對聾生進行康復訓練:
聾生的殘余聽力不同,年齡性格不同,興趣愛好不同,領(lǐng)悟能力不同,因此教學方法應從聾生的實際出發(f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聾生與正常兒童有所不同,因?qū)φZ言聽不清楚,記得慢,忘得快,在教學中,遵循記憶曲線先快后慢規(guī)律,不斷復習,溫故知新。要把聲音和語義對應起來,以免弄錯了。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語言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語言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發(fā)言,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積極營造和諧的語言氛圍,啟發(fā)學生開口,激發(fā)他們的說話欲望,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工作。
實踐證明,耳聾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各人不同的生理基礎,形成聽(看)、說、讀、寫的實際能力,來學習知識,表達思想,順利地進行社會交往。在語文教學方面語感是一種語言的修養(yǎng),是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yǎng)成的一種有濃厚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聾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在比較、揣摩中,在朗讀訓練中才能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語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語文知識、生活經(jīng)驗、思維成果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必須從低年級階段起就要有意識地耐心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要求以達到目的。
耳聾學生語言實踐的時間和機會相對較少,特別是住校生。他們不能通過聽覺隨時隨地地聆聽語言、檢驗自己的語言水平,而且經(jīng)常會不自覺地依賴于手勢語,語言很容易遺忘。所以,要設法增加語言實踐的時間和機會,鞏固積累聾生的語言。
喜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聾生喜愛的活動。它集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它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注意力。老師經(jīng)常創(chuàng)造出一些情境,讓聾生們學習語言。在情境游戲中學習語言,聾生的積極性較高,也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識。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它對學生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功能。低年級的課文短小易懂,學生讀得多了,熟讀成誦,有些書中的好句子就會不知不覺運用到自己平時的說話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復述課文,也是對聾生進行說話訓練的一種方式。 孩子們十分喜愛小動物,也愛聽童話故事,如《九色鹿》《白雪公主》等,教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故事講一講,或是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敝灰覀冊谄綍r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師要和家長多溝通,讓學生在家多結(jié)交一些健全的小朋友,多和他們聊天、玩耍。因為同齡,有共同語言,這樣對學習語言有很大幫助。實踐證明,和普通孩子接觸多的聾生,他們說話的語句就很通順,而且與人溝通能力也很好。另外,有意識地要求聾生多用電話交流?,F(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強化聾生語言教育的活動走出了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微信或者QQ和朋友上網(wǎng)聊天,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也可讓學生不會與時代脫軌,讓我們的聾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像正常孩子一樣快樂的生活。
總之,我們應根據(jù)聾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康復訓練,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和普通孩子一樣的成長環(huán)境,使其在離開學校的時候,能快樂地融入這喧鬧多彩的世界,能夠與人進行溝通,進而使他們能夠較快地回歸社會。他們將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累贅,而且也能成為建設祖國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