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嵩陽一小 李麗娟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我們的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皩W困生”是教育教學中必然存在的一個群體,如何更好地引導“學困生”、縮小兩極分化、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以課堂觀察為切入點,多角度、深層次地去反思在常規(guī)課堂中要面向各個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真正地提高課堂實效。
“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是老師們教學工作的一大挑戰(zhàn)。“學困生”最終能學到多少,主要取決于課堂。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而“學困生”往往處于課堂的“盲區(qū)”:靠墻兩旁的學生或前后排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哪怕“學困生”舉了手,教師們怕他們答錯浪費了課堂上的時間,就會忽略他們而把機會讓給優(yōu)等生,“學困生”淡出教師的視線,這就更造成了“學困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走神、做與學習任務無關的事甚至打瞌睡。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把足夠的目光投射到“學困生”的身上,這才能有效地提升40分鐘的教學效果。
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捕捉教學復雜現(xiàn)象,分析研究教學情況的基本途徑。以此為基點,我們教師就可以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課堂觀察還可以喚醒隱藏在教師心中的教學智慧,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課堂觀察為我們創(chuàng)新教學指引了方向,特別是對“學困生”的關注。讓“學困生”擺脫自卑、樹立自信,從而自主學習,其方式方法很多,特別是在課堂上對 “學困生”給予足夠的關注要比課外補課的效果好得多。
“學困生”最缺的就是教師對他們的愛。試想,如果一節(jié)課老師愛的目光從沒沐浴過他們,老師的身影從沒在他們的身邊停留過,老師魔力般的愛語從沒光顧過他們。老師只是把博大的愛撒向那些優(yōu)生,這些所謂的“學困生”從哪去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優(yōu)先安排他們的座位,讓他們能與老師有直接交流的機會,這會給予他們以真誠和期待,樹立他們參與課堂的自信心。
手語在課堂教學中也會發(fā)揮鼓勵、安慰、提醒的作用,如走近“學困生”,輕撫他們的頭表示關心;輕輕拍打肩膀表示鼓勵;稍用力的拍打表示提醒 ;順著豎起三個手指表示集中注意力、“OK”手語表示鼓勵等。這些無聲語言,有時勝過千言萬語,在與“學困生”的默契中,提升了彼此的信任。教師一點點的愛是點燃“學困生”課堂學習熱情的星星之火。如果讓他們感悟到老師的愛心和期待,他們就會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到那時,就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人”。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迸囵B(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困生”通常存在知識殘缺、前后知識鏈接不好等問題。因此,加強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教學,可以激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以教學單詞為例,呈現(xiàn)單詞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等,PEP小學英語課本中又有許多的活動、故事、歌謠、歌曲,每一個小內(nèi)容都可以激起學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比如,鼓勵“學困生”參與歌謠比賽、展示他們做的手工,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有一個部分是做手影活動,我們可以讓“學困生”上臺表演,做得好的給予一定獎勵等,以各種方式來激發(fā)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
有創(chuàng)新、實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比如,在小組活動中優(yōu)劣互補,讓好的學生幫助、帶動“學困生”,使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shù)。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按照“各盡所能”的原則而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能為提高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由于實施這一原則,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們逐步地發(fā)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階段上,他們就能在哪怕一門學科上取得好成績。哪怕一次很小的表揚、一張鼓勵的小貼畫、一份原本不及格但有老師值得肯定的地方的試卷,都能使“學困生”覺得自己融于集體、受到鼓勵,使他們樂于接受下一個學習任務。
教育的本質(zhì)是對人本身的一種完善,是人從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個過程。特雷莎修女曾說過:“我們無法在人間做大事,我們只能用大愛來做小事。”教師就是這樣一種用大愛來做小事的職業(yè)。“學困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和關懷,鮮花也需綠葉襯,“學困生”就好比一片片綠葉,我們的課堂不僅要有“笑傲枝頭的繁花”,也需要“默默無聞”的綠葉來裝點,這樣才有春的氣息。
1.《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淺談小學英語課堂觀察初探之關注“學困生”》張貴香
3.蘇霍姆林斯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