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城品尚實驗學校 肖曉佳
一年級小學生剛入學,識字量有限,由于文字的障礙,學生看不懂題目、不理解題意,這樣對解決問題的教學勢必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通過對一年級小學生識字與解決問題的相關性研究,探索小學生識字量與解決問題的關系,使解決問題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有序地實施。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那么地熱衷于去捧一本故事書或一本連環(huán)畫,想不讓他看都難。同樣的道理,在對著數(shù)學問題情境進行思考時,孩子如果能讀得懂題目的意思,往往都是能獨立地而且興趣盎然地完成問題的解決。反之,當孩子理解問題有困難時,孩子就不會對解決問題感興趣,不愿去思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孩子才能獨立地進行審題、解題,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若學習只依賴于成人的幫助,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數(shù)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效實施更在于如何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的問題,從問題解決中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語言的簡潔性和針對性,而這種轉化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事實上,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數(shù)學結構。例如在解決“左邊有4只兔子,右邊有2只兔子,一共有幾只兔子?”這個問題時,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加法”與“4+2”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經歷“左邊+右邊=總數(shù)”這一數(shù)量關系的形成過程中,將題目簡化成“部分數(shù)+部分數(shù)=總數(shù)”的這一“求總數(shù)”問題的結構。
教師既要幫助學生認識數(shù)量關系是反映不同情境的共同屬性, 又要幫助學生經歷將數(shù)量關系與具體情境相分離的抽象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抽象的數(shù)量關系概念與具體的情境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lián)系,而不是死套數(shù)量關系式。
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厭靜,缺乏長久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體察生活,用數(shù)學的語言描述問題,用數(shù)學的思維解決問題。例如看圖題,可以讓學生在整體感知圖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再結合多媒體平臺還原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如此化靜為動,有助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正確地理解抽象的圖意,并且能夠運用數(shù)學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圖中蘊含的信息。具體做法有三步:一是讀圖??辞宄D中敘述了一件什么事以及此事的全過程。二是篩選、收集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三是表述。用正確的數(shù)學語言表述圖意。
如“拉拉隊情境圖: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學生可以這樣表述:“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自然也可描述成“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求一共有多少人”。
雖然是同一幅圖,有時候,表述的方法不一樣,解題的思路就完全不同。不過,有兩個要領始終不變。一是正確讀圖,用數(shù)學的眼光敏銳觀察,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正確解題,用數(shù)學的語言準確表述,把握解題的基礎。
問題的陳述與解決雖然需要用文字來表達,但是學生在表述時也可通過動作、畫圖、列表等方式來陳述問題。同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將抽象問題通過各種策略轉化成富有個性特征的直觀模式的問題。
(1)動手操作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如擺圓片、數(shù)小棒、折一折、圈一圈等方式,在“動手操作”中尋找解題的思路,明確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
(2)畫圖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階段,畫圖是必要的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能用圖清楚表示或用符號準確提示,便能很容易地檢驗學生對題目的理解程度。畫圖是學生隱性學習的顯性思考,更加便于學生通過直觀思維方式,將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躍然紙上。
(3)符號化
一年級學生側重于直觀性學習,對于抽象的文字與題型缺乏興趣與注意力。那么我們就要從理解圖畫意思開始,讓學生逐步學會用符號表示,并用幾個關鍵字詞注釋,引導學生對題意的深層理解。比如在“比一比”教學中,從主題圖到對應圖示,再配合一些的文字注釋,幫助學生從圖畫到文字的轉換,幫助學生進一步審清題意,并在連一連、圈一圈、比一比中滲透了數(shù)學符號化思想,成為學生理解題意的有效拐棍。眾多的問題陳述與解決策略,既避開了過于依賴文字理解的弊端,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盡快地將一年級學生領入數(shù)學的殿堂。
解決問題不僅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數(shù)學思想的過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其思維易受教師評價的影響而出現(xiàn)“從眾”和“停滯”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采用延遲評價的教學策略,以便讓學生更多地關注解題的過程、解題的策略,而不只是關注答案的正確與否。
總之,識字量直接影響一年級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有效解決,作為數(shù)學教師應該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讀題、解題困難,幫助學生構建多樣化的問題表達與解決問題策略。針對存在問題的癥結,并以恰當?shù)姆椒右越鉀Q,從而鋪就學生體驗數(shù)學學習樂趣的成功之路!使學生能用數(shù)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意義和魅力,最終使自己的數(shù)學能力得以鍛煉、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