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兆軍
秋光很美,微風涼涼的天,姹紫嫣紅的景,浪漫、純厚。可以悠閑地沏杯茶,看茶葉吸足了水分,舒腰展體,仿佛又回到了枝頭。陽光溫暖如棉,透過窗子照進來,晾衣架上剛洗完的衣服在不緊不慢地滴著水……這樣的季節(jié)讓人變得安靜而平和。
從前,一切都很慢。一粒種子播下去,慢慢地發(fā)芽、抽蔓、開花、結果。它不著急,它懂得生長的節(jié)奏。鄉(xiāng)民喂的家畜,千瓢食萬瓢水地飼養(yǎng)大,很慢,但肉質嫩滑,吃起來香味四溢。坐在山坡上,看著太陽慢慢地隱入天際?;氐郊?,守著母親慢慢地包一頓餃子……很普通的慢,很自然的美,卻讓人心生懷念。
鄰家嬸子是一位“慢手工”愛好者,退休后迷上了十字繡。一幅幅作品針法細膩,層次清晰,做工考究。嬸子說,在一針一線中,最能修身養(yǎng)性,它讓人心平氣和,不再急躁,繡十字繡其實就是繡人生。
有多慢,就有多難忘。有多慢,就有多長久。
去過一個邊遠的山村,石頭砌成的小路,像四處蜿蜒的藤,那一戶戶農(nóng)舍,則是掛在藤上的葫蘆,在歲月里閉目養(yǎng)神。村的場院里,幾位老人在曬太陽,她們互聊著家常,或什么都不說,像農(nóng)作物一樣,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生長與呼吸,靜默、篤定、安詳。突然間感覺歲月永恒,人間靜好。
想起了楊絳先生,她有篇散文名為《隱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錢鐘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于“隱身衣”,隱于世事喧嘩之外專心治學的一生。楊先生不慕名利,追求的是生活中的閑,生活中的慢。“心寬益壽,德高延年。”這大概是她長壽的秘籍吧。
慢很容易,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忙”,忙得腳后跟打后腦勺,忙得不知忙些什么。比如外出旅游,有些人急急忙忙趕景點,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離去,回來后除了相機里的幾張照片,感覺什么都沒留下。
張愛玲有句冷幽默:“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逼鋵?,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優(yōu)雅的寧靜,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忘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你得慢慢走、細細品、靜靜思,其中的“真意”,也就隱藏在這慢的細節(jié)之中。
慢生活不是偷閑不是偷懶,更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多留點閑情逸致,多一些隨性從容,保持一顆不老的心,讓自己活出格調(diào),活出愉悅,活出精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