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麗
(竹溪縣中醫(yī)院,湖北 竹溪 442300)
鬼箭羽藥材來源及其質(zhì)控標準
吳坤麗
(竹溪縣中醫(yī)院,湖北 竹溪 442300)
鬼箭羽系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的具翅狀的枝條或翅狀附屬物[1],又名鬼箭、神箭、八樹、六月凌、蕓楊、鬼見愁、四面鋒、蓖箕柴、風槍林、四棱茶等,性味苦寒,具有破血、通經(jīng)、殺蟲功效,主治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淤滯腹痛、蟲積腹痛。鬼箭羽史載《神龍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時珍曰:“劉熙釋名奇人謂箭羽為衛(wèi)。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衛(wèi)立狀,故名。張輯廣雅謂之神箭,寇宗奭衍義言人家多燔之遣祟,則三名又或取此義也”[2]。鬼箭羽雖記載較早,但臨床運用較少,屬稀用中藥。近年來實際運用中,其來源有多個品種,甚至偽品。本文對鬼箭羽藥材的來源及質(zhì)控標準概述如下。
1.1 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 (Thunb.)Sieb.[3]
藥材枝細長圓柱形,長40~50 cm,直徑0.4~1 cm,表面粗糙,暗灰綠色至灰綠色,有縱皺紋及灰白色縱生的皮孔。木栓質(zhì)翅4 條,扁平片狀,近莖處稍厚,向外漸薄,寬4~10 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紅色,有微細致密縱直紋或微波狀彎曲紋理,有的現(xiàn)橫向凹紋,翅極易剝落,枝條上常見斷痕。枝堅硬而韌,斷面淡黃白色,纖維性。翅質(zhì)輕脆,斷面平整,棕黃色,細顆粒性。氣微,味微苦、微澀。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使用該品,為鬼箭羽藥材的主要來源。該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北部、中部、華東及西南各地,多用其帶翅莖,而華東地區(qū)僅用其翅狀物。藥材成分含豆甾-4-烯-3-酮、豆甾-4-烯-3.6-二酮、6-β-羥基豆甾-4-烯-3-酮、β-谷甾醇等甾類、衛(wèi)矛醇及香橙素、D-兒茶素、去氧雙兒茶素等黃酮類成分。
1.2 衛(wèi)矛科同屬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sacrosancta Koidz[4]
該品為鬼箭羽藥材的又一來源,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地區(qū),以黑龍江資源最為豐富。其帶翅枝條在東北、華北等地區(qū)作鬼箭羽入藥,性狀同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 (Thunb.)Sieb.大致相同。藥材成分含木栓酮、β-谷甾酮、衛(wèi)矛醇、槲皮素及槲皮素-3-半乳糖-木糖苷等,具有破血、活血祛淤、止痛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冠心病、肺心病、心絞痛、胸悶及心律失常等癥。
1.3 衛(wèi)矛科植物栓翅衛(wèi)矛Euonymus phellomanus Loes[4]
該品分布于陜西、甘肅、寧夏、河南及四川等地,其帶翅枝條在以上分布地區(qū)亦作鬼箭羽入藥,藥材性狀亦與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基本相似,功能為活血調(diào)經(jīng)、散瘀止痛,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淤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漆瘡等癥。
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中未收載鬼箭羽,但多地方藥材標準中有收錄,如《北京市中藥材標準》(1998年版)[5]、《湖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10年版)[6]等。這些標準均不同程度對鬼箭羽進行了質(zhì)控標準的規(guī)范,如藥材來源、炮制方法、性狀描述、理化鑒別及用法、用量等。鬼箭羽藥材在我國分布極為廣泛。陳萍等[7]對產(chǎn)自湖北、四川、浙江、安徽、山東、貴州及陜西各地的鬼箭羽從形狀、大小、表面、質(zhì)地、斷面及氣味方面做了考察,發(fā)現(xiàn)各地的鬼箭羽在性狀上確有差異,并對各地的鬼箭羽藥材做了顯微鑒別和薄層鑒別。為建立中藥鬼箭羽形態(tài)組織學的特征體系及其指標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為鬼箭羽的藥材質(zhì)量評估提供科學依據(jù),李明江等[8]以10 批不同來源的鬼箭羽樣本作為研究對象,生藥學制片技術觀察組織構造特征;參照2010年版《中國藥典》方法測定水分、浸出物和灰分;以柚皮素為對照品進行硅膠薄層色譜法(TLC)定性鑒別;分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鬼箭羽中總黃酮和柚皮素的含量,結果10 批不同產(chǎn)地的鬼箭羽藥材顯微特征基本一致:翅狀木栓細胞隨處可見,淡黃色至淡黃棕色,細胞呈長方形、多角形或方形,長38~72 μm,寬22~54 μm,細胞壁稍增厚;木纖維胞腔條狀,直徑15~20 μm,壁木質(zhì)化,其上具有退化的具緣紋孔;導管有螺紋增厚和網(wǎng)紋增厚兩種,螺紋導管常見,直徑8~14 μm,網(wǎng)紋導管不常見;木質(zhì)部外纖維細胞較厚,細胞腔呈縫隙狀,木薄壁細胞多角形或長方形,長約58 μm,寬49 μm,壁成連珠狀增厚,多紋孔;草酸鈣簇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直徑17~34 μm;厚角細胞呈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板狀增厚,常含葉綠體;氣孔器存在于嫩枝表皮中,副衛(wèi)細胞5~7 個,呈輻射形排列。鬼箭羽藥材相關指標應控制在如下范圍:水分不超過15.0%;總灰分不超過11.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過4.0%;薄層層析應檢出柚皮素;總黃酮含量以無水蘆丁(C27H30O16)計,不得少于1.5%,以此作為評判中藥鬼箭羽質(zhì)量優(yōu)劣的參考標準。
3.1 鬼箭羽的偽品
藥材市場中鬼箭羽的常見偽品為大果榆,其系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干燥莖,具有祛痰、利尿、殺蟲之功。二者來源不同,其莖亦為圓柱狀,具不規(guī)則木栓翅,枝堅硬而韌。鬼箭羽及大果榆可采用薄層色譜法進行定性鑒別,二者存在一特殊斑點,利用該斑點可以進行區(qū)分[9]。
3.2 鬼箭羽與鬼羽箭
有些地區(qū)臨床應用鬼羽箭的中藥飲片,因藥名極相似,有人誤以為同一種藥材。然鬼羽箭非鬼箭羽的別名,二者是兩種不同的中藥。鬼羽箭為玄參科植物鬼羽箭Buchnera cruciata Buch-Ham.的全草[1],別名黑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寧市藥物志》)、黑骨草、羽箭(《廣東中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用于癍痧、傷寒、癲癇、皮膚風毒腫痛。二者來源與功效迥異,切勿混淆。
3.3 鬼箭羽的藥用價值
鬼箭羽的藥用價值日益提高,對于多種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具有降血糖、調(diào)血脂、抗氧化、抗菌、抗過敏等藥理學作用[10]。各來源植物的藥材外部性狀和內(nèi)部結構及功能主治雖基本相似,但所含成分有所差異,應對其藥理藥效做更多深入研究,以期各品種資源高效利用和合理安全用藥。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695-1696
[2]李時珍.本草綱目[M].劉衡如,劉山水,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1410-1411
[3]徐鴻華.中草藥彩圖手冊(二)[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130
[4]《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57
[5]北京市衛(wèi)生局.北京中藥材標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20
[6]湖南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湖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42
[7]陳萍,力荔,梁馨月,等.鬼箭羽鑒別研究[J].陜西中醫(yī),2013,34(10):1413-1414
[8]李明江,張玉玲,潘揚,等.中藥鬼箭羽質(zhì)控標準的建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5):60-66
[9]王相,郭丁丁,陳靜靜,等.鬼箭羽與其偽品大果榆的薄層色譜鑒別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6,31(1):50-53
[10]孫瑞茜,彭靜,郭建,等.鬼箭羽的現(xiàn)代藥理作用研究成果[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2):245-248.
2016-12-19
(本文編輯:張紅)
吳坤麗(1974— ),女,湖北省十堰市人,主管藥師,主要從事醫(yī)院藥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