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白鷺》是郭沫若筆下的一篇詩化的散文。他寫的這篇《白鷺》,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濃妝艷抹的渲染,樸素的語言,卻讓我們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蘊含著的不平凡的美。作者開篇把白鷺比作一首詩,其實,白鷺如詩,《白鷺》亦如詩。這篇散文展現(xiàn)著詩的意象美,營造著詩的意境美,更有著詩的凝練美。同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二者巧妙融合。正如古人的描繪,“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畫面優(yōu)美而富有意境。
一、意象·白鷺
意象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栋槨愤@篇散文用簡練的文字,描繪出白鷺“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抒發(fā)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白鷺這一意象是美的,不僅美在外形的精巧,“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更美在它的樸素、平凡,它舉手投足的優(yōu)雅和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神韻。由意象入手,是一步步走進文章的必然途徑。
師:一種事物具備什么樣的特征我們才會把它比作詩呢?
生:應該很優(yōu)美。
生:外形要像詩那樣精巧。
生:非常有韻味。
師:把同學們說的要素綜合起來,也就是它既要有外在的精巧美,又要有內(nèi)在的神韻美。所以,作者開篇就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那么,白鷺這一意象美在何處?
生:美在它的精巧。
師:白鷺的精巧體現(xiàn)在何處呢?
生:色素和身段都很適宜。
師:你能再具體一點嗎?
生:文中說:“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它的色彩簡潔,它的身段不大不小,正好。
師:白鷺的色彩簡潔,只有哪三種顏色???
生:白色、鐵色和青色。
師:這三種顏色不是絢麗、耀眼的,顯得白鷺……
生:平凡。
生:素雅。
師:是的,白鷺素雅、樸素,大小適宜,與朱鷺和蒼鷺相比,又顯得常見而平凡。它既有渾然天成的身段美,又有恰到好處的色彩美,所以,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啊!
二、意境·畫面
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情感和富有特性的客觀景物有機融合而形成的審美氛圍和境界?!栋槨愤@篇散文不僅展現(xiàn)著詩的意象美,還營造著詩的意境美。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鷺》的意境美通過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果說第五自然段是一幅白鷺的特寫,那么六至八自然段則是三幅寫意的風景,當然,白鷺是畫面的主角。如果說前者重在白鷺靜態(tài)美的展示,那么后者則是白鷺動態(tài)美的表現(xiàn)。如果說前者側(cè)重于白鷺的形象美的描摹,那么后者則側(cè)重于畫面的意境美的追求。六至八自然段分別描繪了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和白鷺低飛圖。
(一)白鷺釣魚圖
這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畫,白鷺在清水里釣魚,而“田”卻成了畫面的“鏡框”,在畫里,白鷺帶給清水田以美麗,清水田又使白鷺更美。到底是白鷺裝飾了田,還是田包容了白鷺?留給我們豐富的想象空間。美麗的田園風光與充滿生命活力的白鷺相結(jié)合,動靜相宜的畫面營造出和諧安寧的意境美。
(二)白鷺瞭望圖——悠然脫俗
這是一幅靜中有動的畫面。寫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上的“嗜好”。通過“像不是安穩(wěn),而它卻很悠然”的細節(jié),通過與“別的鳥”的對比,表現(xiàn)白鷺“嗜好”的獨特,說明這是一只人格化的白鷺。最后一句反問句“可它真是在望哨嗎?”顯然不是,“望哨”是動物界弱肉強食的行為反映,是緊張,是警惕的,如果白鷺真是在望哨的話,畫面就欠缺美感了。此外,根據(jù)文段中“悠然”一詞所表達的意境來看,也應非望哨。其實,作者故意用一種人們不準確的看法作鋪墊,作對比襯托,以突出白鷺登高眺遠、悠然自得、氣度非凡的特點,并且引導人們通過想象來品味畫面悠閑嫻靜、空闊遼遠的美好意境。那白鷺并非是在望哨,那么它在眺望什么呢?青山?碧水?藍天?閑云?意境隨人們的想象而開闊,畫面因語言的含蓄而美麗。
(三)白鷺低飛圖——清澄活力
白鷺的低飛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因為它給黃昏中的鄉(xiāng)村帶來了美麗,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扒宄巍币辉~一般用來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來形容畫面,即突出了畫面清純美麗的特點。這幅圖中,白鷺是清純美麗、生機勃勃的,營造出一種富有生命活力的意境美。
在教學中,由分析畫面入手,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意境,白鷺的神韻在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出來。
師:《白鷺》不僅塑造了白鷺這一意象,更營造出了一種意境美。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jīng)這樣描繪白鷺:“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卑樖艿襟@嚇向遠遠的碧綠的山林飛去,好像晚風吹落一樹的梨花。意境開闊而又悠遠。這里的意境是在什么中體現(xiàn)出來的?
生:畫面。
師:是的,意境是通過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的。文章中的畫面描寫主要集中在哪幾個自然段呢?
生:六、七、八三段。
師:請大家齊讀六至八自然段,邊讀邊大膽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優(yōu)美的畫面?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我看到了白鷺悠然釣魚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瞭望的畫面。
生:還有在黃昏的空中低飛的畫面。
師:在這些畫面中,哪一幅最吸引你呢?
生:我喜歡望哨圖?!八陋毜卣玖⒃谛涞慕^頂”,可以看出白鷺孤高自傲的特點,但它神態(tài)又很悠然,在那么高的地方還能如此悠然,很了不起。最后用反問的手法,令人想象無窮。
師:你看到了一只孤高自傲而又悠然的白鷺,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紛繁復雜,多么喧嚷吵鬧,也要詩意地棲居。那你說說文中的白鷺到底是不是在望哨呢?
生:不是。
師:那白鷺不是在望哨,它可能在做什么呢?
生:它可能在悠然地欣賞田園風景。
生:也可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
生:也許就是靜靜地站著,享受當下。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可它真是在望哨嗎?”一個反問句,卻給我們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畫面因為含蓄而美麗。吸引你們的還有什么呢?
生:白鷺釣魚畫面也很美。白鷺釣魚,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白鷺讓田地更美,變成精致的一幅畫,從而體現(xiàn)白鷺本身更美。
師:說得真好,兩者互相映襯,互相點綴,構(gòu)成了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畫。
生:我也喜歡白鷺的低飛圖。
師:說說看。
生:因為白鷺低低地飛,富有活力,也給人們帶來了生機。
師:作者說,白鷺的低飛,“更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可見,對于白鷺的低飛,作者是……
生:心存感激的。
師:大家想象一下,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最后一抹霞光柔柔地鋪在地面,偶有一只白鷺伴著晚霞低低地飛翔,這不禁會讓人想起王勃的名句……
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師:是的。它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它把詩情引到鄉(xiāng)村暮色。此情此景,是大自然的又一杰作,擁有這樣美的享受,怎么不令人感嘆!
師:同學們,三幅畫面都美得動人,美得感人。在畫面中,情、景、人巧妙地融合,構(gòu)成了獨特而又耐人尋味的意境,令人陶醉!讓我們充滿感情地再讀六至八自然段,感受《白鷺》的意境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凝練·語言
詩歌的美在于它的言有盡而意無窮,語言凝練簡約卻韻味無窮。《白鷺》如詩,它沒有華麗迷人的詞藻,也沒有濃妝艷抹的渲染,樸素的句子,凝練的用詞,卻讓我們產(chǎn)生無數(shù)的想象與聯(lián)想?!栋槨返拿?,在于它意味深長的美,在于它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美,在于它有盡的語言背后無窮的韻味美,正如國畫,主要含義不在畫內(nèi),而在畫外。
比如,白鷺釣魚圖中,作者說:“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庇谩搬烎~”而不用“啄魚”“捕魚”,白鷺閑來垂釣碧溪上的悠然之感就油然而生。此外,白鷺釣魚的過程沒有具體描述,只是簡單幾筆勾勒,一個亭亭玉立、姿態(tài)優(yōu)雅的白鷺形象就躍然紙上。
再如,“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作者沒有直說白鷺究竟在做什么,一個反問句,引人遐想,令人回味。在教學中,品讀語言的凝練美,既可以進一步理解課文,感悟白鷺的神韻,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這是散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古人云:“凡作文發(fā)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言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惫系倪@篇文章,語言是非常講究的,皆是精語,你們找找看,哪些詞語、句子用得巧妙?妙在何處?
生:“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釣魚”,這個“站”字把白鷺擬人化,寫出了它的亭亭玉立。
師:除了“站”字還有其他的字嗎?
生:……
師:那么,我這么改“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捕魚”,好不好?
生:不好。感覺捕魚是動態(tài)的,動作粗獷,釣魚是靜態(tài)的,顯得安閑自然。
師:說得不錯,一個“釣”字,就表現(xiàn)白鷺的優(yōu)雅自然,安閑靜態(tài)之美。
生:“嵌”字也用得很好,體現(xiàn)了白鷺與清水田完美地融合。
師:白鷺靜靜地站在清水田中釣魚,與清水田完美融合,這不禁讓老師想到了顧城的一首詩: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此時的畫面,無聲勝有聲??!
生:“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中“實在”一詞用得好,它是一種強調(diào),說明作者喜愛之至,確定無疑,白鷺是美的,就像是詩一樣。
生:“韻在骨子里”的“韻”用得好,白鷺的美不是只有外在的,更有深入骨髓的內(nèi)在美,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魅力,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
師:作者對白鷺的描寫只是簡單幾筆勾勒,但是我們卻從這極其簡潔的文字背后讀出了文字以外的白鷺的神韻,在極其簡單的畫面背后看到了畫面以外更為廣闊的圖景,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啊!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精妙的語言、精美的畫面留在心中!
(學生齊讀《白鷺》)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白鷺》這篇文章巧妙地借助畫面,在意境中呈現(xiàn)出白鷺獨特的韻味,或?qū)庫o,或悠然,或超然脫俗?!栋槨芬磺呀K,仍讓人感到余音裊裊,繞梁不絕。在教學中,緊扣意象、意境、畫面、語言等要素進行剖析,品與讀相結(jié)合,分析美,鑒賞美,感悟美,學生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