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要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必須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式方法,經(jīng)常地、反復地進行教育、訓練,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基本方法與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德育目標要細化、實際有效
學校德育要遵循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辦事,要求青少年從日常行為習慣、身邊小事入手開展近距離教化。
1. 分年齡進行目標認知及行為強化,不尚空談。小學、中學等不同年齡,認知水平與行為能力不同,例如愛祖國的教育,小學與初中初期應著力感受親情、感受美景的情感滲透,培養(yǎng)安全感,重視行為訓練與強化更切實可行。初中中后期與高中學是理想引導,個人奮斗目標抱負與祖國發(fā)展前景結(jié)合,培養(yǎng)責任感與使命感,為改善祖國的使命而學習。
2. 目標細化,經(jīng)?;牡掠逃?,人皆向善,想獲得認同與贊譽。通過表揚、同伴影響、提高認知水平,使社會要求、學校規(guī)范“內(nèi)化”成學生自己的道德行為習慣。從小處入手,要惜時守信,從按時到校入手;要成為現(xiàn)代公民從愛護公物入手;其他如上課要認真聽講、要刻苦學習、要獨立完成作業(yè),著裝要大方樸素等,從一點一滴的身邊的小事做起,低起點,嚴要求,使學生在社會、家庭、學校三個環(huán)境中接觸到每個社會人都能成為德育教育者,天天檢查,人人關心,久而久之就會“潤物細無聲”,收到良好的潛移默化德育實效。
二、培養(yǎng)價值觀,辨別是非、美丑
德育不但需要潛移默化,更離不開有形灌輸,特別是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價值判斷,學校德育進行正面教育,講的都是社會人間的真、善、美。而社會是豐富多彩、復雜繽紛的,存在“假、惡、丑”現(xiàn)象。就像大自然的香花與臭草并生,社會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并存。因此,應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辨別是非、美丑。引導學生對“假、惡、丑”現(xiàn)象分析、批判。就像人們對肌體打“預防針”用的疫苗,可使健康的肌體增加抗病毒能力那樣,使學生增加抗體,自覺起來抵御不良,達到預防為主,超前控制。教學生學會拒絕那些“假、惡、丑”現(xiàn)象,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三、重視內(nèi)化,“慎獨”
讓學生把良好綜合素質(zhì)標準自我內(nèi)化。在學校德育中,提倡良好的倫理道德、公共道德、社會責任。讓學生學會熱愛。從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開始,學會愛家庭、愛環(huán)境、愛勞動、愛學習、愛社會,最終達到愛祖國、愛人民的境界。要使德育內(nèi)容分層合理,便于內(nèi)化。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抓好系列班會課課程的教育,要注意科學性,加強針對性,著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培養(yǎng)道德情感,以指導他們的行為。并且要樹立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使德育貼近生活,便于行動。
2.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文明校園”活動。使校園文化建設健康向上,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用好同伴教育和同伴影響。
3.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寓德育教育于學校的各種活動之中。學校應從加強常規(guī)管理入手,建立和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向?qū)W生講清道理,教育大家自覺遵守,并使之經(jīng)?;⒅贫然?、規(guī)范化,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勞動和各項活動中的思想言行都能有所遵循。有效地利用文化活動,如組織觀看有意義的電影戲劇,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廣場舞、微視頻、歌詠比賽等。創(chuàng)建平臺,讓學生得到展示、鍛煉,并且做到每次活動及時點評,鞏固收益。
4. 階段性的定一些小目標,成系列。如第一周、第一月應做到什么,下周再要求什么,循序漸進,使德育步子小一些,實一些。突出德育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德育層次觀,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角色,提出不同要求。以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構(gòu)建師生健全人格。
四、樹立大德育觀
大德育觀即德育的社會觀,具體是:要求德育從我們所處的時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觀察各種德育現(xiàn)象。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個社會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學校樹立“三全”德育思想。即:全員——所有教職工都是德育人員,全體師生要共同參與;全方位——學生的所有教材都是德育教材,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質(zhì)教育;全過程——將學校教育活動均視為德育活動,抓住一切時機,全面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與德育有關”的德育工作大環(huán)境。
學校與家庭、社區(qū)聯(lián)動。建立家校微信群、Q群、社區(qū)德育實踐基地。
聯(lián)系有資質(zhì)的社區(qū)、家庭,為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安排短期寄養(yǎng),創(chuàng)造機會,讓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感受關愛,能健康陽光的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