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茹
【摘要】“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去朗讀,讓學生領悟冰心在《憶讀書》中所倡導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人生哲理。語文閱讀教學要以情感為動力,情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是語文教師應孜孜追求的教學藝術。
【關鍵詞】網(wǎng)絡資源;閱讀;興趣;情景創(chuàng)設;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人心靈深處的饑渴,是點亮世界的火種。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指出,“閱讀是一種最為基礎的教學手段,是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學校教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弊鳛榕嘤说睦蠋焸兏鼞摻o學生營造一個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讀出作者那時的心境,與作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才能悟出書中文字背后欲表達的言外之意。
那么,如何做好情境創(chuàng)設,引學生進入意境呢?我覺得可以從開發(fā)和利用網(wǎng)絡資源著手去做:
一、開發(fā)和利用網(wǎng)絡資源,營造朗讀最佳氛圍
21世紀,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社會進入了網(wǎng)絡化大時代,網(wǎng)絡上的資源是巨大的信息寶庫,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無限的閱讀空間。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來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欠缺,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而小學語文的課文以語言文字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不易理解。所以,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寫的形象,老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課文中的形象。例如教學《黃山奇松》,教師可出示從網(wǎng)上下載的有關黃山十大名松的圖片。學生看到電腦上顯示的美麗畫面時,都被黃山奇松的美震撼了,一幅幅畫誘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驅(qū)使下,產(chǎn)生出濃厚的閱讀興趣。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對閱讀材料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小學語文中的課文大多比較短,許多是選自經(jīng)典名著,所以其中有許多需要補白的地方。如作者資料、寫作背景、經(jīng)典故事等,老師在課堂中,就可以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進行適當補充,進一步優(yōu)化朗讀情境。
1.搜集寫作背景:如學習《草船借箭》一文,學生能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只是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而對周瑜為什么為難諸葛孔明以及諸葛孔明怎么會到東吳去游說等恩怨糾葛,學生并不十分理解。所以,老師要事先指導學生利用電腦去查詢有關《三國演義》的內(nèi)容,弄清“草船借箭”的背景,觀看“草船借箭”的有關視頻,對課文中的幾個重要人物的個性作形象具體的、全面的認識。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還能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有利于幫助他們提升古典文學的素養(yǎng)。
2.查找作者生平:如北師大版五年級的《種子的夢》是當代著名詩人柯巖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噩夢就要結(jié)束,光明即將到來,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fā)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托。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地了解作者在語言文字背后表達的那種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老師可以先從網(wǎng)上下載柯巖的生平資料,讓學生先走近作者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帶著對作者的同情和敬意去讀課文,一定更入情入境。
3.補充經(jīng)典故事:《草船借箭》一文中蘊含著不少的經(jīng)典故事,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些學生如果沒有閱讀過《三國演義》,就不清楚,此時組織學生上網(wǎng)查找閱讀故事,不僅增強了課文的趣味性,同時積淀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增強語言文字運用:學習《荷花》一文,在學生反復誦讀“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后,及時上網(wǎng)瀏覽欣賞有關荷花的姿態(tài)各異的圖片,引導學生運用這種句式來描寫形態(tài)各異的荷花,這樣一來,荷花的圖片不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有效地提供了仿說仿寫的具體樣子,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寫出來的句子具體又生動。
二、開發(fā)和利用網(wǎng)絡資源,在朗讀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
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定性為“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質(zhì)上就是“語言文化”;準確地說,是“語言+文化”論的翻版。因此,語文本來就是帶著文化的精華來到課堂。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朗讀中領略到“文化”應有的甜味和魅力,讓語文更加具有“語文味”。
1.設置專題墻壁:為了提高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興趣班都專門開辟了“每周一詩”的專題壁報:詩的旁邊是同學們根據(jù)詩意畫的畫,圖文并茂,使同學們在意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教室的墻壁上懸掛有詩人的頭像,讓同學們時有榜樣學習;還有同學們自辦的手抄報等,讓同學們始終保持著對古詩文誦讀的昂然興致。
2.巧妙導課: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如在教《飛向月球》一課時,師生首先交流有關月亮的詩句,學生興趣盎然,積極踴躍,不知不覺中就悟到了月亮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為下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3.巧用插圖:抓住文中的彩圖,挖掘文化意趣。如在讀《憶江南》這首詩之前,我們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談談課文插圖的美,美在哪里。在學生充分感知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基礎上,再在朗讀的文字中感知江南的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次成敗在考試,一生成敗在讀書?!边@些名言都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每一位教師要做好學生閱讀指導的“引路人”,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實踐來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和諧交融的境界,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