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成,鞏玲瓏
1.甘肅省徽縣人民醫(yī)院外二科,甘肅隴南 742300;2.甘肅省徽縣人民醫(yī)院理療科,甘肅隴南 742300
隨著相關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微創(chuàng)技術也越來越廣泛的被應用到了臨床手術治療中[1]。與傳統(tǒng)痔切除術相對比而言,吻合器微創(chuàng)痔切除術手術時間更短,操作簡便,且患者在術后的痛苦程度輕,預后恢復更快,有著十分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該文對傳統(tǒng)痔切除術與吻合器微創(chuàng)痔切除術兩種術式進行了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該院在2015年1月—2017年3月所期間所收治的120例復發(fā)痔患者,將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為2次或以上次數(shù)因痔入院接受手術治療,依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均符合《肛腸科病癥診斷療效判斷標準(ZY/T 001.7-1994)》予以確診,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其中觀察組共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齡 33~67 歲,平均年齡(45.72±11.25)歲,病程 3~5年,平均病程(4.16±1.02)年;對照組共 57例,男 36例,女 21 例,年齡 34~68 歲,平均年齡(46.81±12.17)歲,病程 3~6 年,平均病程(4.27±1.51)年。 將兩組患者的各項常規(guī)統(tǒng)計資料展開組間對比分析,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所有入選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護理并做好術前準備。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痔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實施吻合器微創(chuàng)痔切除術治療。采取硬膜外麻醉,在肛門部位肌肉松弛后,能夠觀察到內痔脫出,于齒狀線上端,采用組織鉗下拉痔核根部粘膜,切忌避免碰觸齒狀線下部組織。在完成夾取處理后,于齒狀線上端約1.5 cm位置實施痔體縫合,直至粘膜下部,同時依據(jù)肛管狀況選取適宜吻切組件,通過抵釘座替換墊刀圈送至腸腔室內,同時將之固定至中心桿部位。將抵釘器與椎釘器對接,調節(jié)螺母并向外拉伸,這時應切忌肛周皮膚卷至切刀當中,在螺母調至最大值后實施切閉處置。若患者有少量出血現(xiàn)象,則可選用壓迫止血方式,若出血量較大則應采取縫扎處理,術畢采用凡士林紗布填塞肛門。
①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傷口愈合時間與術后出血量。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敏感、軀體化、抑郁等情況,并展開組間對比分析。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與術后情況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分析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分別對兩組患者采取了相應的手術治療措施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5.39±6.47)min,傷口愈合時間(4.37±1.03)d,術后出血量(38.25±12.11)mL;對照組手術時間(31.36±9.17)min,傷口愈合時間(11.46±4.02)d,術后出血量(59.25±13.08)mL。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組間差異有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在術后的疼痛、敏感、軀體化3個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計學意義(P<0.05);而在抑郁程度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敏感、軀體化、抑郁等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敏感、軀體化、抑郁等情況比較(±s)
組別 疼痛 敏感 軀體化 抑郁觀察組(n=63)對照組(n=57)t值P值13.23±2.17 17.57±2.09 8.522<0.05 11.12±2.92 17.51±3.21 8.712<0.05 11.18±3.21 15.98±3.37 6.101<0.05 4.97±1.13 4.86±1.21 0.393>0.05
傳統(tǒng)痔切除術是痔瘡形成的病理性過程著手,通過剝離靜脈曲張來實現(xiàn)對痔瘡形成條件的根除。但隨著臨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這一術式的缺點也逐漸顯現(xiàn)了出來,其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傷口愈合時間長,另一方面便是無法避免痔瘡的再次復發(fā)[2]。而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吻合器微創(chuàng)痔切除術也得到了廣泛性的應用,此術式不但能夠有效切除痔體脫垂組織,在齒狀線上端約1.5 cm位置實施縫合處理,切口位于1 cm處,可留存約0.5 cm的移行帶組織,其優(yōu)勢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①可有效降低齒狀線組織的受損程度,留存一定的肛管精細感覺;②切口位置便于止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術中及術后出血量,從而便可進一步減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③留存下的移行帶組織能夠對痔瘡的再次復發(fā)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3]。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及術后出血量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的縮短能夠減少對患者的麻醉藥物應用量,傷口愈合時間的縮短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意義重大,可促使患者盡快回歸正常工作與生活。并且還應當認識到,對接受痔切除術的患者而言,特別是復發(fā)痔患者,術后的疼痛及敏感程度將會影響到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4]。而在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敏感及軀體化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疾病對患者所帶來的不良心理體驗相對較輕,有助于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吻合器微創(chuàng)痔切除術治療復發(fā)痔可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與傷口愈合時間,降低術后出血量,且有助于緩解患者在術后的疼痛、敏感及軀體化程度。
[1]黃斌,張玉茹,劉連成,等.超聲刀聯(lián)合PPH治療重度痔病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9(25):68-69.
[2]戴春紅,朱寶山,胡宇,等.痔核剝離、潰瘍面切除聯(lián)合內括約肌側方切斷術治療Ⅲ期混合痔伴肛裂的療效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26(4):537-540.
[3]戢敏,杜勇軍,陳敏,等.TST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3,42(8):942-943.
[4]蘇丹,任東林.大視窗組織選擇性直腸黏膜切除吻合術治療Ⅲ度以上痔的臨床療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8(12):126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