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嶧
一、引言
作為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英語口語是當今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在英語基礎教學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中等職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扭轉以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指出“目前要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口語流利性是第二語言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成為中職英語教學重要的追求目標??谡Z流利性是近年來的語言習得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很多學者和教師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實驗。然而,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流利性發(fā)展卻鮮有研究。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諸多研究表明,任務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大、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但這些研究多是通過口語測試由研究實施者按照公認標準或是由有大型口語測試經驗的教師進行評分來收集數據進行論證而忽略了流利性這一客觀的指標。盡管從任務型教學的相關理論來看,它能有效促進流利性發(fā)展,但缺乏實證支撐,因此研究任務型教學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口語流利性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的實踐意義是:通過本研究,(1)學生能夠在任務型教學的課堂中體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學習的樂趣;(2)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流利性水平,為其職業(yè)生涯奠定能力基礎;(3)提高任務型教學的有效性,探索出有效提高學生口語流利性的教學途徑,為中職英語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提供一些啟示。
二、研究理論
(一)流利性
口語流利性是第二語言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二語教學所追求的重要目標,是檢驗二語教學質量和二語學習者實際水平的重要指標。
口語流利性可以得到測定。國內學者張文忠,吳旭東綜合世界各家著名語言學家觀點后采用四類共十二項流利性指標對外語課堂環(huán)境下二語學習者的口語流利性及其發(fā)展進行測定。這四類流利性指標可歸納如表1.1。
(二)任務型教學
自從Prabhu著名的班加羅爾實驗(the Bangalore Project)首次提出任務型教學以來,任務型教學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歷史,許多學者都對任務型教學進行了多維的研究,發(fā)現其對于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顯著促進作用,Willis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則因為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獲得了中國廣大教師的認可和積極使用。
1996年,Willis在其教學實驗的基礎上較為全面地描述了任務型教學的而基本框架、主要特點、任務分類及具體操作等,并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階段模式,如表1.2。
三、實驗
(一)實驗假設
本研究是在前人有關口語流利性和任務型教學的研究基礎上,扎根于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實際情況,將張瑋(2008)提出的符合教學實踐要求的修改后的威莉斯教學模式運用于教學中,探討任務型教學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口語流利性的影響。實驗假設是:(1)基于威莉斯教學模式的任務型教學能有效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口語流利性。(2)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基于威莉斯教學模式的任務型教學能促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二)受試
筆者將任教的廣東省某國家重點中等職業(yè)學校會計專業(yè)一年級的兩個平行班的80名學生作為受試。兩個班分別為實驗班(N=40)和對照班(N=40)。實驗班采用基于威莉斯教學模式的任務型教學法,而對照班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于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基礎太過薄弱,在實驗中,實驗班的入學分數前十名同學構成實驗組,對照班的入學分數前十名同學構成對照組。兩組受試者都接受了以看圖說話為考核方式的前測和后測來進行流利性指標的對比。實驗班40名學生都參加了問卷調查來驗證實驗假設。
(三)實驗設計
本研究為期19周,實驗班與對照班每周課時均為3節(jié),均由筆者擔任教學。實驗班采用基于威莉斯教學模式的任務型教學法,而對照班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第一周和第二十周,對照組和實驗組均接受了相同內容的看圖說話測試。筆者借助COOL EDIT PRO 2.0 軟件的幫助根據各項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計算出受試者在各項流利性指標上所得的原始數據,并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為了更進一步確定任務型教學對于學生口語流利性的促進作用和增加研究的信度,筆者擴大了實驗組人數由10人至20人。在計算出這20名受試者的流利性指標的基礎上,手工逐一計算出他們前測和后測的內容性指標和表達性指標,將這三類指標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對比。在實驗結束時,實驗班的全體40名受試者參加了問卷調查,其中的8名同學參加了訪談。
(四) 研究方法和策略工具
基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本研究用于測量受試者英語口語流利性的指標包括借鑒自Towell et al.(1996:90-101)所采用的的時間性指標、張文仲(1999)的內容性指標和周愛潔(2002)的表達性指標。時間性指標包括語速(SR) 、發(fā)音速度(AR)、發(fā)音時間比(PTR)、平均語流長度(MLR)和平均停頓長度(ALP)。內容性指標包括必要事件比(RNE),表達性指標包括平均每一百個音節(jié)的修正比率(R100)。
筆者借助COOL EDIT PRO 2.0 軟件的幫助根據各項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計算出受試者在各項流利性指標上所得的原始數據,并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方括號里的時間,如[.389]與[.679]表示停頓時間,標志了受試的語流的起始。兩條橫線之間的黑體數字(如-1-,-2-)表明語流的順序。小括號(2.236︱7)里的第一個數字表明該語流的發(fā)音時間,第二個數字則是該段語流中的音節(jié)數,如(2.236︱7)表明第一個語流“One day its time for dinner”的發(fā)言時間為(2.236秒,共有7個音節(jié)。
在獲得流利性指標數據后,筆者利用SPSS10.0軟件對數據進行了檢驗和分析。此外,為了更好的驗證試驗假設,筆者還采用了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定性分析。
(五)任務列表
張煒(2008)通過對上?;孛裰袑W初二年級兩個平行班的實驗研究發(fā)現Willis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設計最好,操作性最強的任務型教學模式,作者在四個實驗的結果的基礎上對其提出修改,以更適應初中英語教學,并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并更好地掌握語言結構。本研究便是在張煒研究的基礎上將其改進后的Willis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與中職英語課堂中,并通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調查重新設計了各單元的任務,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下表便是試驗期間實驗班所采用的任務列表:
四、 研究結果和分析
(一) 任務型教學對口語流利性的影響
任務型教學對中職學生口語流利性的影響體現在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后測中的流利性指標的變化,更能體現在實驗組前測和后測各項數據中的變化。
從表中可以發(fā)現,實驗組的受試在流利性的時間性指標、內容性指標和表達性指標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受試能在每分鐘內發(fā)出更多的單詞,在口語表達中用越來越少的時間構想下一步的話語內容,其口語表達更連貫,準確性也有很大提高。
(二)任務型教學對中職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影響
一份包含五大部分,16條陳述的調查問卷在試驗后(第二十周)下發(fā)給實驗班40名學生進行調查,筆者在對有效率為100%的問卷進行分析后筆者發(fā)現有77.5%的受試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了,82.5%的受試對于英語學習更有自信,83.4%的受試愿意和同伴在課堂上進行交流,72.5%的受試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超過80%的受試樂于參加課堂上的各種活動。但只有70%的受試愿意進行成果陳述。超過84%的受試肯定了任務型教學對其口語能力的積極影響并重點指出了任務型教學能提升其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隨機抽取的8名同學的訪談來看,他們都發(fā)現了任務型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不同,肯定了任務型教學對于其英語口語水平的積極影響,都認為自己在英語學習口語方面的自信心有大幅度提高。即使個別受試在任務陳述環(huán)節(jié)還有困難,認為任務類型還有待改進,他們都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教師仍能使用任務型教學。
五、結語
本文在分析中發(fā)現,經過一個學期的任務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1)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流利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于威莉斯教學模式的任務型教學能極大促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流利性。在時間性指標進行對比發(fā)現,受試者的語速、發(fā)音速度、發(fā)音時間比和平均語流長度都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而他們花在停頓上的時間大大減少。內容性指標改善很大,受試者的表達更有邏輯和關聯(lián),結構更加嚴謹。表達性指標的對比則顯示,受試者減少了表達中的遲疑,反復和修改。(2)受試者很喜歡任務型教學,認為自己的口語能力尤其是流利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受試者在英語口語學習方面興趣和自信心大大提高。
研究結果總體上表明,任務型教學法能提高受試者的英語口語流利性,從實證角度證明了任務型教學對口語流利性的積極影響,也通過流利性這一客觀指標更進一步驗證了任務型教學對于口語教學的積極意義。雖然本研究還有諸多不足,如樣本不大,流利性指標不全等,筆者期望本研究能在任務型英語教學和提高英語流利性方面供給廣大教師以啟示。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