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斯基,H.H.—滲流計算獻智慧
巴 甫 洛 夫 斯 基 ,H.H.(1884-1937年),出生于奧廖爾市,前蘇聯水力學及水利工程專家、前蘇聯科學院院士。1919年任彼得堡工學院及林學院教授,1921年任列寧格勒工學院教授。另外他還擔任過另一些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領導職務。他曾經在創(chuàng)建全蘇水工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隨后在他的倡導下,該院設立了水力學及水工實驗室。
巴甫洛夫斯基對水力學的貢獻主要在于,他對地下水滲流力學、明渠水力學及水工建筑物水力學等方面作出了很深的研究,尤其在滲流計算方面是一位杰出的專家,他發(fā)明了常用的水頭損失計算公式:(適用范圍:適用于水流處于阻力平方區(qū)的均勻流,且0.1m≤R≤3.0m,0.011≤n≤0.04,式中:R—水力半徑(m);n—糙率)。后人為紀念他在滲流方面的貢獻,把此公式稱為巴甫洛夫斯基公式。而后,前蘇聯學者P.P·丘加耶夫在巴甫洛夫斯基的理論和C.H·努梅羅夫對滲流急變區(qū)求得的精確解答的基礎上,于1957年提出計算土基中平面恒定滲流的一種近似方法—阻力系數法,為土力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自1912年巴甫洛夫斯基于彼得堡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畢業(yè)后,他便一直從事水力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終其一生,撰寫了近100篇著作和文章,主要有《水工建筑物下地下水流動的理論》、《土壩滲流》、《水力學手冊》、《水力學》等,他對有壓滲流和無壓滲流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利用保角變化法得出水工建筑物不同形式底板下滲流方程的理論解,提出了通過各種土壩的滲流計算方法,并首創(chuàng)了滲流模型試驗的水電比擬法,此理論認為:水在管道中的流動特性,和電荷在電路中的流動特性相似,兩種流動可以用一組相同的微分方程來描述。水路中的流量Q相當于電路中的電流I,水路中的壓力降△P相當于電路中的電壓降△U,水路中的容積相當于電路中的電容,水路中的壓差恒定控制裝置相當于電路中的穩(wěn)壓器,要求供水系統(tǒng)中水壓恒定的道理和要求供電系統(tǒng)中電壓恒定的道理相同。此項理論在水力學、土力學和電學方面者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在明渠及管道水力學方面,他提出了水面曲線的計算方法,以及明渠及管道均勻流速計算公式中各項系數的計算方法等。
巴甫洛夫斯基還進行了大量生產實踐活動。他從事過水利土壤改良工程和水工建筑方面的勘測與設計工作。他參加過前蘇聯著名的沃爾霍夫水電站、第聶伯水電站、斯維爾水電站、莫斯科一伏爾加大運河以及莫斯科地下鐵道等工程建設。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他在水利工程的水力計算和設計方面提出了新的原則和途徑,并被前蘇聯的水利工作者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