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靜
摘 要:近年來,非言語交際越來越受到語言學家們的關注,成為一門跨學科的新興科學。其實,非言語交際無所不在。本文試以《走遍法國》為例,研究包括了副語言、身勢學和近體學的非言語交際是如何在這一法語教材中被體現(xiàn)出來的。因為《走遍法國》是一本法語原版書,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法在對待非言語交際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問題上有何差異。以此呼吁國內(nèi)的外語教學更多地引進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以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非言語交際的同時,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更好地掌握法語并與法國人進行交際。
關鍵詞:走遍法國 非言語交際 外語教學
一、引言
近年來,非言語交際越來越受到語言學家們的關注,成為一門跨學科的新興科學。其實,非言語交際無所不在,本文試以《走遍法國》(第一冊/下)來研究包括了副語言、身勢學和近體學的非言語交際是如何在這一教材中被體現(xiàn)出來的。
二、非言語交際與外語教學
非言語交際處于社會科學工作的中心,后者將身體活動作為社會互動的基礎。這一概念由美國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Ray Birdwhistell)提出他通過逐個分析人物之間的互動影片,指出,在言語行為中,那些通過眼睛、臉、四肢和身體軀干所傳遞出來的不引人注意的姿勢及手勢,可以傳遞出一些信息。這些非言語手勢和言語一起,共同協(xié)調(diào)著人們的交際行為。非言語交際主要包括副語言、身勢學和近體學。
在外語教學中,我們不應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言語交際上,我們應同時注意非言語交際,將后者引入到外語教學中。選定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出能真正跨文化交際的外語人才。
作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之一,法語教材在促進法語教學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法語教材的編者們對非言語交際的重視程度如何呢?非言語交際在法語教材中有多少體現(xiàn)呢?本文選取了《走遍法國》,它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從法國阿歇特圖書出版集團(Hachette Livre)引進的一套以視聽內(nèi)容為基礎的法語原版教材。因為其配備了視聽光盤,片中的語言生動,再加上生動的對話場景,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所接觸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它也成為一本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較好素材。通過演員們的表演,我們不僅可以很容易地將教材與視頻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亦可以從這本教材來看非言語交際在其中的體現(xiàn)。
三、《走遍法國》中的非言語交際
(一)副語言
副語言包括聲音的高低、言語的頻率、聲調(diào)的起伏、音調(diào)的位置等。
在13單元中,Pascal秉承著顧客是上帝的原則,對客人有求必應,客人一說菜做得不好就去換,而后當老板Fernand得知了Pascal的這種做法時,非常氣憤,一口氣將“Le client est roi! Le client est roi! Et moi, quest-ce que je suis? Un pigeon? Ou le roi des pigeons?”[1]3(顧客是上帝!顧客是上帝!那我呢,我是什么???上當者嗎?最笨的上當者嗎?)說完,并且他的聲非常大、音非常高,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Fernand對Pascal的這種做法是氣憤至極。再例如,在17單元中,Julie和Violaine一起逛街,當Julie在逛了三個小時后仍沒有找到一件令自己心儀的衣服時,她脫口而出:“Je ne pensais pas trouver la boutique de mes rêves aujourdhui!”[1]43(看來我今天是找不到讓我心儀的店了?。┌殡S著這句言語所傳達出來的感情,Julie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帶著一種非常無奈的情緒,也正是通過這一副語言的情緒更加加深了Julie在逛了三個小時而無果的那種絕望的心情。
(二)身勢學
身勢學研究的是交際中姿勢動作所表示的意義的一門學科。它主要包括手勢、體態(tài)和面部表情。
不同的手勢表達的是不同的涵義。例如在18單元中,Julie和父母吃完飯后,她說太晚了得回家了,并且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而Julie的母親這時一把拉住她的手臂,說:“Non, tu es fatiguée. Couche plut?t ici. Il y a longtemps que tu nas pas dormi dans ta chambre.”[1]53(不,你已經(jīng)很累了。還是在這睡吧。你已經(jīng)很久沒在你的房間里睡了。)從這里可以看出Julie母親這一拉手的動作其實傳達出的非言語信息是挽留,她希望Julie能留下來過夜,而結(jié)果也表明Julie母親這一非言語加言語交際是成功的,因為最后Julie在父母家住了一夜。
人的體態(tài)同樣也能夠作為非言語的溝通方式,用來表達種種不同的信息和內(nèi)心的情緒狀態(tài)。還是上面的例子,Pascal的老板在得知其根據(jù)客人的要求而浪費了很多盤菜時,用犀利的言語教訓Pascal,而此時Pascal的體態(tài)則是斜靠在案板上,兩只手交叉放在胸前,不發(fā)一語,頭時而抬起望著說話的人時而低下,這一系列的舉止其實反映了Pascal在接受教訓時的心態(tài),兩手叉胸也表明了其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也許在他心里還是堅持著顧客是上帝的想法。
人的面部表情其實是非常豐富的,它可以記錄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在第20單元中,Pascal負責照看éric,他們玩了輪滑、籃球和象棋,而Pascal竟然全都敗給了小男孩éric,可想而知Pascal面子上是有多掛不住。最后,在玩游戲時,Pascal以6比0擊敗了éric,這時Pascal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從這一笑容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所傳達的言語信息:看吧,終于發(fā)揮出我應有的水平了,這才是我的真正實力。而一旁的éric則露出了一個頹廢的表情,這表明了其不服輸?shù)男膽B(tài)。
(三)近體學
近體學研究的是人們在交談時的身體姿勢、相互間身體的距離、交談過程中有無身體接觸等問題。這些問題與交談者的性別、年齡、社會文化背景、相互間的態(tài)度以及各自的心境有關。
我們從交談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就可以看出交談者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相互之間的距離越近表明其關系越密切。人們一般將這種距離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親人或情人之間的親密距離,如本教材中的Julie在見到她的父母時,與他們進行貼面禮,此時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非常小;第二種則是私人距離,也就是一般朋友或家人在聊天時所保持的距離,如在第25單元中,Julie、Benot和Pascal在一起細數(shù)他們的美好回憶時,三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此時他們的距離就是私人距離;第三種是社會距離,即談判或職業(yè)關系中的距離,這一距離在本教材中的體現(xiàn)不是很多,因為這一教材中出現(xiàn)的大多是私人距離,雖然有出現(xiàn)過職業(yè)關系,但是因為是一起前行的原因,所以他們之間的距離保持得不是特別遠;第四種是公眾距離,也就是正式場合需保持的距離。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四分法并不是絕對的,有些特殊情況,如在春運時坐火車,那么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就沒所謂親密、私人、社會或公眾之分了。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非言語交際在這本教材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學習法語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更好地與法國人進行跨文化交際,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阻礙人們用非言語行為表達真正意圖的阻礙來源于人們對本文化的非言語行為往往習焉不察,而對異種文化的非言語行為卻過分敏銳和戒心?!盵2]《走遍法國》這本教材正是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困擾,而采用了視頻的模式來讓學生在學習法語的同時,能通過各個演員的表演更好地理解法國文化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使學生能夠在基礎階段就對法國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四、國內(nèi)法語教材應更多地引進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
《走遍法國》非常好地反映了非言語交際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滲透,其編者是法國人,他們比我們更先了解且接受了非言語交際,他們也有意要將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融入到外語教學及教材中。而在中國,縱觀一系列由國內(nèi)學者所編輯的法語教材,我們幾乎很難發(fā)現(xiàn)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它們大多體現(xiàn)了言語交際的重要性。并且,國內(nèi)的法語教材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語法講解及翻譯練習上,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系統(tǒng)掌握語法的能力以及翻譯能力。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只了解它的語法或只能翻譯粗淺的句子,這對于學習者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這會使學習者在真正的戰(zhàn)場上毫無用武之地。
中國與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外語學習者只掌握語言是不夠的,也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法語教材中添加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可以使學習者從一開始接觸法語時就能受到非言語交際內(nèi)容的影響,這種作用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它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習者的非言語交際能力。再配合上教材本身就具備的言語交際內(nèi)容,可以使學習者擁有更好的溝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結(jié)語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非言語交際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時代在發(fā)展,法語教材的編排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國內(nèi)法語教材應多多引進非言語交際的內(nèi)容,這不僅會增加法語教材的趣味性,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習者的能力,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際言語所傳遞出的內(nèi)容”[3],更好地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Guy Capelle,No?lle Gidon,著.《走遍法國》第一冊/下[M].吳云鳳,胡瑜,編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8.
[2] 張海波.論非言語交際功能及其作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
[3] 馬益平.從現(xiàn)代法語教材《走遍法國Ⅰ》看非言語行為的交際功能[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