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鋒,褚英文,劉松濤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強夯置換處理
史紅鋒,褚英文,劉松濤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強夯置換法處理路基是六十年代末由法國Menard技術公司首先創(chuàng)用的,強夯法通過重錘自由落體對路基以沖擊力和振動,達到路基加固的目的,在我國已廣泛應用,是一種經(jīng)濟、簡便、快捷的軟土路基處理措施。介紹了二連浩特至秦皇島高速公路張家口段L3標用強夯置換處理鹽漬土的路基處理措施。
二秦高速;強夯置換
(1)清理平整原地表,進行碾壓,出現(xiàn)翻漿現(xiàn)象時停止碾壓。
(2)填80 cm厚(松填)的石渣、碎石土進行平整并碾壓。
(3)強夯置換
①主夯與副夯采用2 500 kN·m夯擊能,滿夯采用1 000 kN·m的夯擊能。②夯擊點采用正方形布置,主夯與副夯采用的夯擊點間距4.5 m,滿夯時夯擊點彼此搭接1/4。③每夯擊點擊數(shù)通過現(xiàn)場試夯得到的夯機次數(shù)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以夯機坑的的壓縮量最大,夯擊周圍地面隆起最小為原則,并且最后三擊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 cm為止。④具體強夯時第一夯緊靠舊路堤坡腳,橫向按主夯三點,副夯三點布置,長度按高路堤路段文件要求減去構造物及安全距離確定。
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及室內(nèi)土工試驗,為了檢測強夯加固效果,在強夯試驗段布置3個標準貫入試驗點、3個動力觸探試驗點進行檢測、3個深坑檢查點。
通過貫入試驗,獲得各土層標準貫入擊數(shù),通過深坑檢查各層土的容重、干密度、含水量、孔隙比、相對密度等與夯擊前進行對比,以檢驗強夯的加固深度,評價強夯效果,試驗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94)和《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進行。
起重機一臺、裝載機一臺、推土機一臺、壓路機一臺。
(1)圖紙會審,技術交底。
(2)施工準備。
①落實料源,對進場材料進行試驗。②平整場地,攤鋪碎石、石渣等。③施工機具進場組裝調(diào)試。④挖防震溝。⑤根據(jù)提供的水準點及坐標控制點進行測量放樣,夯點放樣采用白灰或小木樁進行標記,其偏差不得大于5 cm。⑤在夯擊前測量錘頂標高。
5.3 強夯置換
(1)按由內(nèi)到外,隔行跳打的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置換。
(2)對每一夯點的夯擊能、夯擊次數(shù)、每次夯擊下沉量做好記錄。
(3)第一遍夯完后用坑壁土將夯坑填平,進行下一次夯擊。直到按計劃完成夯擊遍數(shù),最后一遍為滿夯,采用低夯擊能。
(1)為了防止吊鉤在夯錘落下時碰壁桿,在臂桿上綁扎橡膠輪胎保護。
(2)鋼絲繩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嚴重斷絲應及時更換。
(3)坑內(nèi)積水應及時排除后回填土石進行夯擊。
(4)起重臂下嚴禁站人,自動脫鉤裝置定時進行檢查。
(5)在強夯時,如遇已完工構造物,按對構造物不造成傷害,并且盡量遠離構造物為原則,具體距離根據(jù)試夯結(jié)果并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審核同意。
(6)遇到雨、霧能見度低的天氣,停止施工。
(7)強夯施工中夯點放線錯誤情況時有發(fā)生,因此在每遍夯擊前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fā)現(xiàn)偏差和漏夯及時糾正。對夯錘的質(zhì)量和落距在開夯前進行檢查。
(8)強夯周邊挖防震溝,防止對周圍構造物和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強夯置換法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加固方法更為廣泛和有效,與碎石樁和換土法相比具有效果顯著、施工方便、經(jīng)濟性、節(jié)省材料等優(yōu)點,通過強夯置換,提高地基強度并降低其壓縮性,而且還能改善其抵抗振動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
U416.1
C
1008-3383(2017)08-0066-01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