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
摘要:電影作為當前大眾最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更新和豐富,電影的表現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強。而剪輯技術的出現對電影的藝術效果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影視;電影;剪輯藝術;剪輯技術
剪輯是電影拍攝技術發(fā)展的產物。隨著電影的逐漸發(fā)展,電影剪輯技術也開始在影視中尤其是電影電視中嶄露頭角。從最初的主要以視覺表現為主要內容到現在的電影,聲音等要素也實現了添加到電影中。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剪輯技術的發(fā)展也隨著非線性編輯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成熟。數字化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通過數字剪輯、數字合成,剪輯工作者對鏡頭的轉換、聲音的控制、聲畫的結合等,也更加的完美。
著名導演唐·利文斯頓指出了,“在電影生產中也和其他創(chuàng)作性勞動一樣,必須先學會記憶的一套機械規(guī)律,才能致力于藝術創(chuàng)造?!彼钥梢钥闯?,任何影視作品在剪輯過程中也必須要遵循一定的遵循規(guī)律,這樣才能更好地制作出好的影視作品。
一、剪輯的重要作用
在實踐的剪輯工作中,情節(jié)的不同安排和調換,往往就會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剪輯的作用所在,也體現了了剪輯的力量。眾所周知,電影或者影視作品是由鏡頭所串聯而成的,鏡頭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個鏡頭組合才能明確對一定的意義進行表達。
剪輯是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想完成故事的敘述性和形象的塑造,剪輯工作者主要是根據劇本的要求和導演的要求,對拍攝好的畫面素材和聲音素材等進行選擇和取舍,并且將這些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所以,剪輯主要包括畫面和聲音的剪輯。其中,畫面的剪輯主要是針對如何分割和組合畫面進行展開,包括動作、色彩、光線等剪輯點;聲音的剪輯主要是圍繞如何讓聲音和畫面表現更為協調,實現無縫結合,從而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尤其是現在3D技術的出現,影視或電影中可以通過對鏡頭的組合剪輯讓觀看者產生“現場感”。而鏡頭是否能達到震撼或者吸引人的效果,就需要剪輯工作者和導演不斷對素材片段進行選擇,另外,鏡頭很多,但是剪輯工作者必須要有所側重,主要是能懸著出那些能夠反映當時的情感、最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鏡頭,能夠實現電影時空的重新建構,改變故事節(jié)奏。影視作品往往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經過剪輯的加工處理,還原真實生活,體驗“真實”生活狀態(tài)。所以,剪輯給影視作品自身的創(chuàng)造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fā)揮空間,而且也能帶來更多的活力、創(chuàng)造逼真的情感世界,以上就是剪輯的魅力所在。
(一)剪輯技術讓電影不斷滿足人類的情感體驗
在文學中,認為情感是文學的靈活所在,比如《文心雕龍》中就指出,“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不僅僅是文學作品,電影中,情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電影如果沒有能觸動觀眾的心靈,不能激發(fā)觀者的情感,那么這部電影肯定是是不成功的,無法獲得觀者的認可。所以電影中要能表現情感,藝術作品中要有情感才能突破語言、地理等的限制,才能獲得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國家觀者對電影的認可和肯定。當然,人們的情感是多樣的,要想滿足觀者的情感也是數不勝數。不過,在眾多的情感需求中,人總是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的情感屬性,比如說愛、尊重等。電影中就是通過一個個發(fā)生的故事來激發(fā)人類共同的情感。
(二)剪輯技術能夠展現人文關懷
在電影中,人們可以通過剪輯展現人文關懷。在一些電影中,通過剪輯來實現這一目的。比如2009年的電影作品《2012》,主要是針對人類因環(huán)境無法承受而導致地球覆滅而合力求生,此類作品很多,包括對戰(zhàn)爭與和平、環(huán)境、傳統文明等問題的關注,這些都能通過電影來吸引觀者的共鳴感。關鍵的是,很多的電影作品通過鏡頭的展現,能夠讓觀者深入其境,而且會因為電影情節(jié)的表現讓人們開始去反思是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反思自己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為改善客觀世界而不斷做出努力。這是電影的善的力量,也是剪輯技術在藝術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關懷。
(三)剪輯實現了對“真實”情感的體驗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在電影中,也要求電影所表現的情感必須是真實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觀者,才能實現電影的藝術性。比如趙薇導演的作品《親愛的》,就通過對現實中情感的表現,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產生共鳴,也主要是利用情感的“真”表現在電影的作品中,從“真實”的故事中讓觀者能實現觀者的情感體驗和共鳴。
二、剪輯技術推動了電影的發(fā)展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影的技術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比如說《阿凡達》,當年,該作品超強的視覺體驗讓觀者對作品嘆為觀止,而且也掀起了觀影的熱潮。當前隨著3D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觀影感也更好。另外,多為空間技術的應用也為電影開啟了更大的筑夢空間,更加能吸引觀者的注意力。這種剪輯技術與空間技術的結合,讓電影不僅在視覺體驗上實現了立體感,而且也能讓電影的敘事和情感也同樣可以立體起來。
融合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空間的立體感和畫面的逼真感。尤其是在3D作品中,拉近了觀者與電影屏幕之間的距離,讓觀者能夠有現場的體驗感。觀者可以通過多個角度來感受電影,這樣也實現了觀者與電影之間的距離,電影的畫面立體感更強,畫面中的人、景的逼真性“近在眼前”。但是3D電影也必須要在恰當運用角度才能夠實現它所特有的立體效果。在當前計算機發(fā)展支持下的剪輯技術讓電影的藝術效果更為突出,而且也實現了電影與觀者之間的互動,尤其是當前的3D、4D、5D等技術應用于電影中,更是豐富了電影藝術表現形式,調動了觀者的各種感官感受。
參考文獻:
[1]游飛.電影敘事結構:線性邏輯[J],北京電影學報.2010(02)
[2]傅正義.影視剪輯編輯藝術(修訂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
[3]周禹.電影積極與電影中的時空關系[J],神州,2013(36)
[4]宋濤,于國輝.3D數字電影顯示技術的研究[J],電影評介,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