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在剛接觸外語時,學習人員都會對外語與母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行對比。在我國,漢語是外語學習人員的母語。在實際外語學習中,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外語學習者會無意識地通過漢語去進行外語學習。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當學生缺乏學習外語的信心與能力時,就會使用其最了解的母語表達相關(guān)思想和語句。在外語學習中,母語的作用始終受到爭議。而本文主要分析了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母語;外語學習;作用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一、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消極作用
如果在實際學習中,過度使用母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外語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其消極作用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第一,母語與外語的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二,外語學習往往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幫助外語學習者更好地開展外語學習。
二、改善外語學習的方法
1.直接法
在二十世紀初期,即產(chǎn)生了直接法。直接法強調(diào)在外語教學中要直接采用外語教學,教師要引導外語學習者自發(fā)地學習與認識外語材料,降低使用母語的次數(shù)。
2.交際法
所謂交際法指的就是在進行外語學習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習的目的,即提升學習者的外語交際能力。其學習的關(guān)鍵就在于利用外語學習外語。交際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同直接法一樣,忽視母語所發(fā)揮的作用。
3.其他學習手段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今天,部分語言專家就秉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有意識地學習一種語言難以保障學習的質(zhì)量。如果外語學習者要想獲取一門語言的精髓與核心,就要利用有意義的符號參與外語交際活動。
三、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第一,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外語學習者學習的是這一門語言,但在學習中肯定會使用母語。因為政治經(jīng)濟條件、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對于語言的理解也是存在不同的。所以,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利用母語解釋與學習外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發(fā)生理解上的錯誤。
第二,在外語課堂學習的時候,尤其是在外語學習的初期階段,利用母語進行輔助學習是有重大意義的。例如在學習英語定語從句,分析which與that的使用方法時,可以借助特定的方法進行記憶。如順口溜:which/that可互換;不定代詞全用that;先行詞前被限制,千萬不能用which。
第三,翻譯法。翻譯法是利用母語進行外語學習的特定方法。翻譯法具有的主要特征就是同時使用外語與母語,即在外語教學的全過程中貫徹使用母語。當前,我國的高校在外語學習中,非常重視這種學習方法。其一,翻譯法以學生理解力為基礎(chǔ)進行學習,確保學生可以明確了解外語詞匯與外語語句的內(nèi)涵,尤其是在初期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通過母語、外語共用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避免由于未明確了解外語語句的含義而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在外語學習中,確切理解是相當關(guān)鍵的,只有通過確切了解的方式,才能鞏固學到的知識,才能有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其二,翻譯法應(yīng)用相對便捷。其不需借助專業(yè)的學習設(shè)備與學習儀器。但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過度依靠翻譯,就會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外語的精髓,由此也會造成學生對于母語與外語語言的等值特征的不重視,只追求生硬的翻譯,導致母語與外語產(chǎn)生機械化的對比,由此也就導致在實際外語學習中,翻譯法學習的應(yīng)用范圍在不斷地縮小。同時,翻譯法創(chuàng)建的理論已經(jīng)被大部分外語學習者認同。
第四,自覺比較學習法。所謂自覺比較法主要是指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天賦是不一樣的,但學生在學習中會無意識地對母語與外語進行比較,而外語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違背此規(guī)律,而是要盡可能地遵循這一規(guī)律。舉例來說,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濁音和清音方面,英語的賽擦音和賽音是存在差異的,但在漢語中,賽擦音與賽音表現(xiàn)出的均為清音。其音位是不一樣的,所以其表現(xiàn)的意義也是存在差異的。
參考文獻:
[1]郝志華.論母語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4(5).
[2]彭露樂.語言實驗室在外語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J].海外英語,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