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禪宗的語錄,具有玄虛的思想風格與奇妙的修辭特色,往往精微入理,能夠啟悟人生的智慧。
(一)
禪是一種獨特的哲學(xué),充滿著樸素的辨證法則——“大道歸一”,如老子言:“守一所以用萬?!?/p>
比如宏微合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狈鸺颐鞑焓澜绲臏蕜t,以小觀大,見微知著。換成諺語就是“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边@是啟發(fā)我們,應(yīng)當立足小處去把握大局。
比如對立統(tǒng)一:“眼冷似灰,心熱如火。”佛家為人處世的要義,既冷靜又熱誠,合為一體?!恫烁T》日:“熱鬧中著一冷眼,例省去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到許多真趣味?!边@是啟發(fā)我們堅持辯證法與中庸哲學(xué)。
比如逆反歸一:“背心以求心,面南而望北。”所謂反常合道,可以殊途同歸,相反而相成。如同老莊說的“大智若愚”、“用晦而明”、“以屈求伸”是一致的。這是啟發(fā)我們以逆向思維達到出奇制勝之目的。
(二)
禪語玄虛而空靈,猶如朦朧詩一般,往往答非所問,不著邊際。請看兩段對話一
徒問:如何是汝生緣處?師曰:早晨吃白粥,如今又覺饑。
徒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鐵狗吠石牛,幻人看月色。
對禪語的理解,貴在一個“悟”字,或若有所思,或似懂非懂,關(guān)鍵是“投機合契”:不可言傳,只可意會。
所謂“桶底脫,自歡喜?!薄斈愕男难郾幻杀纬梢粓F漆黑時,桶底脫落而透入光高,此曰豁然開朗。這就是“悟”,佛道于是引導(dǎo)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三)
禪語機妙而詼諧,常用奇特的俗話來啟迪心智,激發(fā)思悟:
“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藍子盛將歸?!贝苏Z勸人要仁慈寬厚。
“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道個什么。”此語警世須安分守己。
也有的禪語,極富有畫意詩情,喻象取用自然觀照: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云飛。”這是意在鼓勵進取的。
“任憑你三尺大雪,壓不住一寸靈松?!眳s是褒揚堅持退守的。
別開生面的禪語,啟迪心扉的智言。它玄而實在,指向分明;它妙用通俗,義理深刻。不妨用它來點綴我們的生活和充實我們的智慧吧。
(四)
龍門禪師有一偈語:“云染染,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逼渲械木拔铩?、水、明月、蘆花,皆為一色的“白”,此禪境如詩入畫,豈不美哉?
愛情如火,青春似火,生命是火,人們習慣用“火”來作比喻?!鞍住笔莻€象形字,狀如一朵燃燒的火焰,故有明、凈、空的意思,它正是禪境的寫照。
當一個人處身于“白”之間,唯有空凈與明亮的感覺。
無極大師對世人的教誨日:“白鷺立雪/遇人看鷺/聰明見雪/知者觀白?!边@里精辟地指明了人類審美的三層境界:看鷺——愚人;見雪——聰明;觀白—智者。無疑,作為智者的佛家,已經(jīng)進入了視野的最高層次的禪境。
“白”,其實是一種最富有內(nèi)涵的色彩,可以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禪境之“白”,能使人精神輕松,心靈澄明,從而把握到一種穩(wěn)定的向心力。
(五)
一切因緣皆是如此,它有三重境遇,可以林清玄先生的詩為證:“相愛的人,像磁鐵的正負極,因相吸與渴望尋找對方的所在?!保ㄟ@是初級境遇,如同“看鷺”,世上多的是愚人。)“相契的人,像山谷中的回聲,因投射與回應(yīng)發(fā)現(xiàn)更深的內(nèi)在”。(這是中級境遇,如同“見雪”,人變得聰明起來。)“相印的人,像臨水時的照影,因?qū)φ张c融入泯滅彼此的分別”。(是高級境遇,如同“觀白”,智慧非其莫屬。)
相愛——相契——相印,這就是人生走過的豐富歷程,真知在禪境!
禪關(guān)于人的最高理想,是自由自在、返璞歸真的自然人,是恬淡平靜、生機盎然的覺悟者。
學(xué)一點智慧禪吧,看人看事明明白白,做人做事清清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