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淺閱讀、虛討論和被動學習等問題,圍繞“讓學生獲得全面終身發(fā)展”,提出讓學生主動學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策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自由互動和積極探索中查漏補缺,利于其在實踐運用中獲得深度感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與善于思考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起到一定內化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本體;合作;思考
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認知發(fā)展是活化教學策略的首要前提和終極目標。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的全面認知發(fā)展為核心,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知與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在問題探知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語言表達運用技能。不過,受功利教育主義影響,一些教師仍不愿走下講臺,仍不愿與學生真誠交流,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成為被動的、從屬的灌輸知識的“容器”,出現(xiàn)了按部就班的討論,漫無目標的探讀和被動應付的學習等問題。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多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嘗試和實踐運用機會,定能使得他們在廣闊探索的天地中獲得更多的新鮮知識。
一、 讓學引思運用的依據(jù)
讓學引思,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fā)展”為根本,融合了“六大解放”、“有意義學習”、“協(xié)作探知互動”等理念,使得學生在最大限度激活自身的主體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基礎上,充分幫助他們解放腦、口、眼、手,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真正融入到課堂當中,完成問題探究的任務。通過建構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具有開放化和多樣性的語言認知環(huán)境中大膽探知,以此來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強化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
二、 讓學引思運用的原則
一切出于學生認知發(fā)展需要和豐富教學方法基礎上的“讓學引思”,應該具備如下的原則:
(一)獨立質疑原則。給學生留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引領他們帶著問題深入質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在學思結合中獲得更多長足發(fā)展。(二)多樣合作原則。創(chuàng)設多樣化、差異性任務,多給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引導他們在主動交流和積極展示的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豐富思維,形成多樣化運用思維。(三)開放生成原則。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課程知識,形成更多的深刻認知和深厚感悟,便于他們總結歸納。
三、 讓學引思運用的策略
(一) 創(chuàng)境導學,讓學生自我表達
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讓學生在寬松、自由、快樂的學習中主動表達,讓他們能站在課堂中央主動運用英語,如此便能使得課堂教學富有人文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xiàn),不僅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作用的需要,更是激活其學習內動力的需要,增強其主動表達的激情。
創(chuàng)境導學,便于學生帶著好奇主動融入課堂。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A day out中“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的教學中,不妨運用多
媒體課件,展示“The interesting knowledge of the internet”,引導學生從相應的展示信息中不斷獲得深刻認知。根據(jù)學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不同,可建議他們就“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進行深入表達,讓他們在有針對性探知的過程中開闊視野。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可鼓勵他們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article?”進行主動登臺演講,讓他們能夠主動展現(xiàn)自我,獲得更多的認知。
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能使得學生帶著新鮮感主動走進課堂,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氛圍中自由探知。讓學生在和諧氛圍中主動表現(xiàn)自我,能使得他們的認知更有廣度和真實感,能使得他們在深入討論的基礎上獲得更多不一樣的知識,切實提高語用技能。
(二) 合作探學,讓學生互動交流
讓學,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實際主動選擇相應的方法,幫助他們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語用方法。運用合作探學,能使得學生在相互學習借鑒的過程中啟迪思維,便于他們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生成敏銳的語感。
合作探學,讓學生的思維在彼此碰撞中產生耀眼的火花,生成不一樣的認知。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Do it yourself的“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運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圍繞“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IY?”進行相互對話,幫助他們在整體梳理語篇感知中活躍思維。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可建議他們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就“If you have the same situa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進行主動討論,讓學生在主動幫助Suzy的堂弟中獲得更多的感知。結合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不同感受,引導他們在深入探知交流中主動歸納,幫助他們在相互學習中充實和完善自我。
合作探學運用,讓學生在彼此表達互動中獲得更多深刻印象,利于他們在深入思考中獲得深度感知。多鼓勵學生講述合作探知的收獲,讓他們在主動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獲得豐富認知,提高表達運用能力。
(三) 抒說異議,讓學生集思廣益
讓學引思,就是基于學生個體學習發(fā)展差異基礎上的引導,就是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幫助他們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博采眾長。支持異議,多給學生自我探究的機會,能使他們的表達更加豐富。
學生提出意見的過程,就是其認知思考不斷深化的過程。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學中,可結合“The jobs and happiness”的表達主題,不妨請學生就“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jobs happiness?”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知主動提出相應的觀點,幫助他們在有針對性表白和對話的基礎上形成更為有效的理解。
鼓勵學生多提出意見,讓他們的表達更有深度和廣度,定能使得課堂教學富有趣味,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支持學生多提出相應的意見,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總結,能有效激活他們的認知思維靈感,增強他們英語表達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四) 多元表達,讓學生真學善思
讓學生的認知與感思有一定的表達方式,給他們更多靈活運用的機會,定能使得他們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運用多元表達,不僅能檢驗學生的自我學習認知成果,更能使得他們在真學善思的過程中把握重點,深入推進。
多元表達,使得學生的理解感知思考更加豐富多彩。如在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學中,不妨圍繞“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favourite job?”進行主動表達,鼓勵學生運用主題演講的方式講述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講述自己的職業(yè)感,讓學生有主動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的機會;也可運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的理解感知;或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future?”進行深入模仿,幫助他們提高英語運用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亦可建議學生運用書面表達的方式,圍繞“How do I understand the happiness?”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他們更多梳理和展示自我的機會。
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話題,能使得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表達運用中獲得更多的思維和語感。鼓勵學生自我總結與反思,能使得他們在主動表達中不斷修補完善,幫助他們真正靈活運用英語,積淀豐富知識。
四、 讓學引思運用的反思
讓學引思,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主動屹立在課堂中央表現(xiàn)自我,讓他們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和熱情,讓他們在充分激活自身潛能與學習動力的前提下學習英語。通過讓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主動探知的能力。在運用中,應該注意如下幾方面:
(一) 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讓學生能夠展現(xiàn)真實自我,滿足他們的探究好奇心和新鮮感。(二)注重“退”與“緩”,教師多退居學生身后觀察他們的探究,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表達自己的感思。(三)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他們在各自就近的發(fā)展區(qū)域中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給他們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和學習支配權。
總而言之,讓學引思的運用,讓學生由被動的聽講者向主動的參與者轉變,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應付學習格局,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真切認知和感悟。以“讓”為前提,注重“引”的策略指導,能使得學生在深化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豐富體驗,促進他們知識技能不斷內化生成,滿足他們的多樣化發(fā)展。讓學越充分,引思更到位,英語課堂教學也就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孫榮生.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讓學引思”[J].學子.理論版,2016(24).
[3]陳坤.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讓學引思”[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12).
[4]沈兵.讓學引思——構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J].新課程,2017(8).
[5]馮逸斌.淺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讓學引思”[J].青蘋果,2017(8).
作者簡介:王鳳燕,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