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菁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美術教育的傳統(tǒng)方法是摹本教學法,即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一筆一畫地臨摹范作的線條和色彩。這種教學方式由于范本固定、形式單一,再加上所選擇國畫范本大多超越了小學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被動參與現(xiàn)象較為明顯,對美術課程和國畫認知的興趣得不到有效引導、開發(fā),是對青少年兒童發(fā)展美育潛能的制約。
關鍵詞:小學美術;“游戲”情境;國畫教學
對小學生而言,游戲是一種樂于接受且極易投入的活動形式,在美術國畫教學中使用游戲情境接入,無疑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育特點的教學創(chuàng)新。在小學美術課堂中以游戲代替枯燥的臨摹,提升整個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小學生在游戲中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開發(fā)啟蒙階段的美學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一、巧妙設計游戲活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游戲有著天然的熱情,以玩帶學的教學方法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游戲情境模式,能開啟小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具有發(fā)散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由于游戲情節(jié)的輕松愉快氣氛容易被孩子們接受并投入,所以游戲情境的美術教學模板為培養(yǎng)學生的潛在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小學生認知特點為切入點的游戲情境設置,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場景,以他們熟練的游戲內容導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不設防的心理狀態(tài)下打開學習國畫的興趣之門,并在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加深學生在玩中學的印象,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自覺接受國學知識學習和畫面體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創(chuàng)作的信心。如,在《花鳥小品》國畫課中,教師可以由童話故事或者角色扮演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形成對花鳥小品的初步認知印象,從而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二、游戲導入新課內容,誘發(fā)小學生想象靈感
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在課堂主體設計上,普遍存在著機械化、程式化的問題,對學生而言,美術課無論是國畫也好,水彩畫也罷,都是一個模式一種方法,整體氛圍枯燥沉悶。以小學生樂于接受的游戲形式導入新課,首先打破常規(guī)教學中主體模糊的教學方式,將教學主體位置真正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引領下釋放出對新知識的求知渴望,并通過主動探索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在這樣的教學導入前提下,學生進入教學主體部分的條件趨于成熟。前期良好的師生互動和溝通已經建立起彼此認同的信任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國畫學習中,通過細節(jié)分解和技法示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fā),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樂趣,并通過日常積累與深入思考的相互貫通,形成初步的想象靈感,體會到靈感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三、利用美術教學游戲設計,開發(fā)小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
小學階段正是兒童情智啟蒙的初級階段,玩是其天性,也是他們認識這個世界、觀察學習的一種途徑,美術教學引進游戲情境,是針對年齡段孩子特別有效的一種教學改進。小學生生性好動、活潑天真、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究精神,是極具可塑性的一個群體,教師在了解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可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yǎng)。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各種游戲環(huán)節(jié),或用于課前導入,或用于課中活躍氣氛,或者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等等,都能受到小學生的歡迎。而對小學生而言,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中,更容易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自覺在教師的課堂設計中發(fā)掘出個體藝術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這是教學任務之外的收獲,比教學本身更具有教育意義。如,《水墨游戲》課題本身就以游戲為題,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突出游戲的風格,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墨色的變化、線條的作用,了解國畫的基本構造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從而產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挖掘其藝術潛能。
四、巧設課堂結束設計,保持小學生學習熱情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課堂結束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總結驗收和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學生到這個時候基本上處于疲勞狀態(tài),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對教師的總結產生抵觸和厭煩,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課堂最后五分鐘是學生身心最疲勞的時候,此時教師可設計競賽環(huán)節(jié),通過比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整個課時得到充分利用。國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和藝術瑰寶,教師在美術教育中結合游戲設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將藝術品位和文化傳承內化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中,在潛移默化的互動中形成國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和國畫教學,是美育活動中的基本內容,也是開啟青少年兒童審美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在課堂中引進游戲情境模式是對“寓教于樂”教學理念的有效實踐,也是在充分尊重兒童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挖掘游戲的內驅力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潛力,使素質教育落實到人文層面和情智開發(fā)上。
參考文獻:
[1]劉小莉.小學階段的國畫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5):136-137.
[2]劉懌文.弘揚藝術傳統(tǒng),培養(yǎng)審美情操:淺析小學美術課堂國畫教學[J].生物技術世界,201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