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太明
在教學崇高人物類課文時,“心靈表白”已是慣用手法。教師的出發(fā)點大抵在于讓學生由深層次情感體驗的表達,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體現(xiàn)語文課的人文性。但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的話是雷同的,不同的課文只需將人物的名字換掉就可。這些話中缺少了學生對課文人物情感的獨特體驗,只是在重復自己或他人。面對學生這樣“假、大、空”的表白,我們能說教育是成功的嗎?還能冠之以“思想教育的滲透”這樣美好的名稱嗎?所以,我們要教會兒童體驗和珍惜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本不存在的感情。
那么,到底該如何認識課堂教學中的心靈表白呢?下面我結合一些課堂教學實例來談談我對此的看法:
一、因勢順導,流露真情
要不要安排“心靈表白”要因課而異,我們要根據(jù)課堂中當時的氛圍,根據(jù)課文中蘊涵的情感,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緒,來想一想:此時此刻,學生有心靈表白的需要嗎?如果有,則安排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沒有心靈表白的需要,那么我們硬要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去說去寫,就顯得生硬了。學生無話教師卻非要其說,那么學生只能是應付老師的“問題”,做些空洞的“演說”罷了,不會取得應有的訓練效果。
曾聽過,《船長》的課堂教學。課接近尾聲,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哈爾威船長隨著諾曼底號緩緩沉入大海的鏡頭。這一幕激蕩著學生的情感,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錄像,許多孩子已是熱淚盈眶了。接著伴隨著低沉的音樂,教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引導:“多么感人的一幕!哈爾威船長沒有豪言壯語,但他的舉動卻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我想他的形象一定已深深印在大家心中。此時此刻,你難道不詳對他說些什么嗎?”課堂中出現(xiàn)了短暫的沉默,繼而小手林立。我聽到了孩子們最真實的聲音。
“哈爾威船長,讀了你的故事,看到你隨著諾曼底號平靜地沉入大海的鏡頭,我覺得你真是一位英雄!同時我也問自己:如果是我,在那樣危急的關頭,我能像你一樣沉著冷靜,恪守自己的職責,心中只裝著他人嗎?”
“船長,從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你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我要向你學習,為別人帶去更多的溫暖!”
“我想問船長,當你選擇了絕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更多的人,你膽怯過嗎?我想,你一定沒有。因為你牢記你的職責,心中擔心的是乘客的安全,個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F(xiàn)在雖然你不在了,但你將與大海同在,與我們同在,你的言行將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學生說完,教室里一片掌聲。語文課堂崇尚真實和真誠,這流淌著學生情感的話語不正體現(xiàn)著一種真誠和真實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真情
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心靈表白,一般是在教學崇高人物類課文時。學生在閱讀此類課文的過程中會對英雄油然而生敬意,并且在無意間表白自己的心聲。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我們必須明確崇高任務或歷史時間是發(fā)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有其時代背景,與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和時代是有一點的距離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歷史和時代背景的補充。我們沒有必要照搬照抄崇高人物的做法,需要學習的是人物崇高的精神,從而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舍己為人精神、革命樂觀主義、奉獻精神的教育。很多語文教師忽視了這一點,缺少開拓意識,過分拘泥于文本本身,就事論事,使學生停滯于事物本身,而放棄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更深的感悟。教師要更多地引導學生思考:崇高人物啟迪了我怎樣對待生活?對于我的成長有著怎樣的啟示?如《虎門銷煙》一文,教師倘若抓住時機補充一些歷史資料,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再往深處漫溯一番,學生能心有會意、情有所鐘,就有了傾聽的愿望,這樣的說已不是結論,而是一種催化,學生能設身處地于文中任務同呼吸、共命運,激起思維的浪花,激起情感的波瀾。
三、情動辭發(fā),觸動真情
心靈表白是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心靈深處的回音。只有真正觸動了學生的內(nèi)心,學生才會有感而發(fā),才能有最真實的、最自然的內(nèi)心表白。因此,心靈表白應是“情動辭發(fā)”,應是“順情勢而導”的,是自然的、真切的,要給人以“水到渠成”之感,這也是我們提倡的教育無痕。心靈表白不能只是教學中硬性安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為表白而表白。
在《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讀完圓明園被毀滅的那部分內(nèi)容后,設計了這么一個心靈表白的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一起回到1860年的那一天,回首那讓人心痛的一幕吧!
(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然后定格。)
師:就這樣,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被帝國主義列強化為灰燼!同學們,面對著這熊熊大火,面對著這殘垣斷壁,你心中有什么感覺?
生:我覺得心里堵得慌,有許多話要說,但一時又不知說什么。
師:我們心中都是百感交集呀!稍微疏理一下,把你們心里最想說的講出來吧!
(學生沉思片刻后交流。)
生:圓明園昔日那么宏偉,那么壯觀,我感到無比自豪,更加痛恨侵略者!
生:歷史已經(jīng)成為過去,今天,作為國家的小主人,我們需要努力學習,掌握真本領,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美好,讓悲慘的歷史不再重演!
生: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不是清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也不會這么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這段恥辱的歷史!
……
在這里,學生的內(nèi)心表白是發(fā)自肺腑的,是源于內(nèi)心的感動。學生暢所欲言,心動而辭發(fā)。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成功,就是因為有了教師的充分預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者情感的激發(fā),學生情動而辭發(fā),才有了我們聽到的這真實自然的心靈表白。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真情”與“開放”共舞,“對話”與“感悟”齊飛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聽到學生心底最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