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益善+盛潔+王朝瑾+康永鋒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化學系,上海 201306)
摘要:“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方法。本文從“對分課堂”的特點以及農業(yè)院?!坝袡C化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首次探討了此方法在高等教育“有機化學”中的應用,并對實踐效果進行了討論,認為“對分課堂”完全可以很好的應用在理科性課程的教學中。
關鍵詞:對分課堂;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159-02
近年來,不斷有呼吁應該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改掉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墒?,現(xiàn)實情況更多是在課堂教學上,師生間并沒有實質性的交流互動。其主要原因是在現(xiàn)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皫熒印绷饔诒砻?,“生師互動”和“生生互動”成為空談,教學效率也一如既往,很難做到本質上的提高。
為了改變現(xiàn)狀,不少一線教師或者教學管理者,都在思考和嘗試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求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了“對分課堂”的概念,并在多個學校各種類別的課程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和探索,效果明顯。筆者在細心學習其核心理念后,結合自身教學工作,首次就“對分課堂”模式在高?!坝袡C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對分課堂”介紹
“對分課堂”是張教授首次提出的,關于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一種新模式?!皩Ψ终n堂”的核心理念,是將課堂時間進行“對分”,即把一部分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其余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進行交互式學習。和傳統(tǒng)課堂一樣,“對分課堂”同樣首先強調先教后學,即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不過,在傳統(tǒng)課堂的基礎上,“對分課堂”更突出課堂討論過程,強調生生、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對分課堂”的實施,關鍵點是把講授和討論時間分隔開來,即講授知識后,把討論留在下次課進行,讓學生在兩次課之間的時間內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在下次課開始后,首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分組討論,這樣,“對分課堂”清晰的在時間上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因此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
二、有機化學課程特點
“有機化學”是農業(yè)大學食品類、生命類等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是一門整體性很強的課程,學習好課程的重要點是能夠很好的理解基礎理論,以及這些理論和有機物質結構上的聯(lián)系,其特點如下。
(1)知識體系豐富,前后知識點聯(lián)系強,學習過程中,如果前面階段的知識點學的不扎實,在后續(xù)階段的學習中就會出現(xiàn)似懂非懂的情況。
(2)基礎理論知識難點多,且需要充分理解才能很好的運用,如共軛效應、定位效應等。
(3)有機反應體系復雜,相同的反應物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生成不同的產物。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反應機理,只靠死記硬背,很難弄清楚反應的本質和掌握好各因素對反應的影響。
(4)有機物質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結構決定其性質。價鍵理論是描述有機物質結構的基礎,而原子軌道的雜化理論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
三、“有機化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課時短,教學進度比較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不斷出現(xiàn)新的學科和理論,因此,壓縮“有機化學”等基礎課的課時,是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問題是在面對逐漸增多的教學內容和被壓縮的教學時數(shù),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盡快的讓學生掌握知識。
(2)課堂時間大部分由教師占據(jù),學生學習知識以被動接受為主。由于知識點較多,教師往往占用大多的課堂時間對基本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學,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時間非常少。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很難活躍,教學效果不高。
(3)受“有機化學”本身的特點影響,難以開展有效的討論。有些教師雖然樂于開展討論式課程教學,但“有機化學”理論性較強,課程需要理解的知識點較多,而這些知識點往往比較抽象。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學習,集中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授,在短時間內很難做到理解透徹。
(4)作業(yè)題的布置上,多為客觀性題目,學生實施主觀意愿的條件不夠。甚至不少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會提供配套的習題集,而這些習題集都會附有答案,這樣學生在做作業(yè)的時候,都可以照樣抄襲。
四、“對分課堂”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應用
筆者認為,將“對分課堂”應用在“有機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
(1)“對分課堂”強調了學生的自學,并且,學生的自學是在課堂外的時間。這樣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在課堂上講授需要大量時間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學,這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用于講授。
(2)“對分課堂”采用討論和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這就避免了“有機化學”討論性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迫使學生在課下主動學習,以應付課堂上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在張教授的理論基礎上,拓寬“對分課堂”的實施環(huán)節(jié)。鑒于“有機化學”基礎課程的課時較短,可以將組內討論放在課下進行,課堂上主要是小組間的討論。
(3)“對分課堂”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實施的一個關鍵,是作業(yè)題的布置?!皩Ψ终n堂”的作業(yè)題,在體現(xiàn)知識點的同時,應具有一定的對比性或選擇性,使學生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根據(jù)對課程的理解,自己出一些新的題目。
五、“有機化學”對分教學實施舉例
筆者就“有機化學”基礎課程中的部分知識定進行了初步的“對分”講授,以苯環(huán)的定位效應為例。
(1)在講述苯環(huán)基本概念和親電取代反應后,引入定位效應概念,但不展開講授,而是直接布置作業(yè)題,為由甲苯出發(fā),設計合適的路線,分別合成鄰硝基對溴苯甲酸和鄰溴對硝基苯甲酸。
(2)隨機抽取學號,將全班學生每四人一組,要求課后四人討論商議以確定合成路線并說明設計理由。
(3)第二次課,首先隨機選取一組同學,請他們選派一代表,在黑板上寫出所設計的反應路線。
(4)再隨機選取另外一組同學,請他們選派一代表,陳述自己的路線是否和第一組一樣。如果兩組同學路線相同,則要求第二組同學運用定位基的相關概念,對黑板上的路線進行評價。
(5)如果第二組同學和第一組同學答案不一致,需兩小組同學討論確定,哪一個路線更具有合理性。最后,由教師對兩個路線做出評價。
(6)整個討論的實施過程,教師盡量控制在10-15分鐘。
六、“有機化學”對分教學實施體會
(1)從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上出發(fā),班級整體的水平有所提高。這是由于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改變?yōu)橹鲃訉W習,雖然其中還有些強制的部分,但和以前相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有所增強,就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教師的工作強度有所降低。還以定位效應為例,以前在課堂上,此部分至少占據(jù)一課時的時間,現(xiàn)在只需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可以講授完畢。同時,以前長時間向學生灌輸,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F(xiàn)在通過對分,將知識點的講授分成在兩次課講授,并在中間增加了學生自學環(huán)節(jié),這使得學生有緩沖的時間和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對知識點進行消化。這樣,知識點掌握度提高,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
(3)目前,“對分課堂”在有機化學課程中的應用主要是探索性的講授重要知識點,以后可以擴充到內容提綱、知識點總結、學習體會交流、難點答疑等環(huán)節(jié)。
(4)“對分課堂”的形式完全可以靈活化,可以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用于對分,也可以選擇十分鐘、二十分鐘等時間用于對分。
(5)剛接觸“對分課堂”,筆者曾認為該教學方法更適合于文科性課程的教學,而在理科性課程中的教學過程中難以應用。而經過嘗試,結果證明,“對分課堂”完全可以應用在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
七、結語
“對分課堂”是一個新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目的地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減少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度。同時,“對分課堂”完全可以應用在“有機化學”等理科性的課程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李艷花,姚宏.“對分課堂”在《旅游市場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232-233.
[3]周玲.“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16,5(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