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婧
煙畫①煙畫的稱謂有很多,香煙畫、香煙畫片兒、香煙牌子(上海多稱)、洋畫兒(北方多稱)、毛片兒、毛子片(天津多稱)、公仔紙(粵港澳一帶多稱)等等,為行文方便,本文指稱煙畫,為以上稱謂之廣義概括。,顧名思義,舊時因推銷香煙而置于煙盒內(nèi)的一種小型畫片,其本質(zhì)為香煙廣告,畫面內(nèi)容豐富多彩,洋洋大觀。煙畫這一風靡于中國社會激烈變革的時代,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多元文化沖擊碰撞下誕生的“微型百科全書”,以其獨一無二的價值,與郵票、錢幣被冠以“世界三大收藏品”的地位。伴隨著時代的更迭,得益于收藏家、文化機構(gòu)、文化公司、煙草業(yè)、出版業(yè)等有志有識之士的合作努力,依托出版物②本文所稱出版物,均為圖書的形式。的形式、平臺和載體,煙畫愈發(fā)歷久彌新,煥發(fā)出清新雋永的魅力和生命力。筆者能力所及,試將可檢索到的煙畫出版物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做一梳理、歸納與分析,以資相關研究者參考。
筆者檢索到的第一部煙畫出版物出版于1998年,截至2017年,除2000年、2008年外,國內(nèi)每年均有煙畫出版物問世,保持了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出版態(tài)勢,可見相關主體依托出版業(yè),一直以來對于煙畫投予的持續(xù)關注,而這種關注的更為直接的表現(xiàn),則在于每一階段,都有較具代表性的煙畫出版物問世,見表一:
表一:國內(nèi)煙畫出版物概況(1998-2017)
究其緣由,出版業(yè)對煙畫的關注實際上是一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jié)果,而這種綜合的力量恰恰凝聚并來源于致力于煙畫出版的多元主體:以煙畫收藏家與出版社聯(lián)手為主,兼有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gòu),文化公司,煙草公司等。這其中,煙畫收藏家依托自身擁有的大量收藏資源與出版社共同策劃編輯的煙畫出版物,在煙畫出版物市場中作為主流品種占據(jù)主導地位,大放異彩;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gòu)制作發(fā)行煙畫出版物,需憑借收獲一批特定煙畫的機遇和機緣,且其出版主旨無不著力于公共文化教育服務功能的實現(xiàn);文化公司之煙畫出版物旨在引領文化投資熱潮,充分挖掘煙畫的收藏價值;煙草公司之煙畫出版物則為保存、傳播、展示、弘揚民國時期煙草行業(yè)一段獨有的歷史文化,地方志、行業(yè)志下的煙草志中有關煙畫的說明介紹,兼具資料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各個種類的煙畫出版物在彰顯其由出版主體決定的主要特色的同時,又無一不顯現(xiàn)出地位和價值的差異化。
1.開創(chuàng)之作三部曲——《老香煙牌子》填補煙畫出版物空白、《煙畫·短篇故事》初涉兒童啟蒙教育、《洋畫兒》開啟叢書出版趨勢
著名煙畫收藏家、煙畫繪畫匠師之后人,開啟了煙畫出版物面世的歷史。1998年,由著名煙畫收藏家馮懿有編輯的國內(nèi)外第一本煙畫畫冊——《老香煙牌子》問世。該書作為開創(chuàng)之作,填補了建國后煙畫出版物的空白,更為日后煙畫出版物的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1999年,首套以兒童啟蒙教育為目的的煙畫畫冊——《煙畫·短篇故事》出版。該畫冊在精巧微妙地展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裝飾藝術的奠基者之一——張光宇早期鮮為人知的煙畫繪圖成就的同時,也以圖文并茂、寓教于樂地方式有力地延續(xù)并提升了煙畫啟蒙兒童教育的效果。2003、2004年間,魯忠民編著的首套大型系列畫冊——《洋畫兒》出版,對于從事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是一份殊為寶貴的參考資料。
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開創(chuàng)之作三部曲的煙畫畫冊,以其各有千秋的出版淵源、目的、內(nèi)容、形式、規(guī)模在煙畫出版物風行漸起的時候,發(fā)揮了引領和帶動的作用,使得煙畫這一驀然間要“被人遺忘了大千世界”,依托出版物的載體和平臺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公眾的視野。
2.煙畫專題出版物的繽紛呈現(xiàn)——李德生與“煙畫中國”①此處之“煙畫中國”,是指李德生以其編輯或參與編輯的煙畫出版物構(gòu)筑起來的圖書體系,非單指書名命名下的“煙畫中國”系列叢書。
在煙畫出版物的發(fā)展歷史上,著名煙畫收藏家李德生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究其緣由,在于其傾舉十年功力專注于個人煙畫收藏的展示與出版。李德生收藏有1898年至1946年間中外煙草公司出品的煙畫數(shù)萬余枚,且保存十分完整。在攝影條件不甚發(fā)達的年代,這些形象展現(xiàn)世界近代政治經(jīng)濟和歷史人文風貌大變革題材與內(nèi)容的煙畫,無一不是彼時民眾生活的印證,具有圖像史料(亦可稱為可視史料或影像史料)的價值,被相關領域?qū)W者贊譽為“手中的民俗博物館”,真實反映著時代的變遷和風俗的沿習,蘊藏著市廛百業(yè)的真義,文化積累意義深厚,民俗鑒賞情趣不凡。
2006年,李德生與百花文藝出版社聯(lián)手編輯出版的《煙畫》一書,開啟了李德生將其煙畫收藏陸續(xù)展現(xiàn)于世的步伐。該書在國內(nèi)首次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煙畫及其相關知識,介紹了煙畫的概念與產(chǎn)生,早期的西洋煙畫的風貌,煙畫的興衰史,煙畫的商業(yè)功能、文化功能和政治宣傳功能,繪制煙畫的工匠技師,煙畫的設計與出品、印制與分發(fā)、繪畫藝術等具體內(nèi)容,堪稱一部“煙畫知識的小百科”。
《煙畫四大名著》的突出特色在于,一方面,經(jīng)煙畫繪畫技師的精心創(chuàng)造和出版者的放大處理,讓讀者看到了有別于明、清各種繪圖刊本中的繡像插圖和清、民國時期民間木板年畫上的人物造像,與其迥然相異的“四大名著”的人物藝術形象;另一方面,該書也使讀者了解到中國早期的商業(yè)廣告設計者們,是如何把商業(yè)活動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商業(yè)廣告中得以較為完美地應用。
2009年,李德生與江西教育出版社聯(lián)手策劃的“煙畫中國”系列叢書之序曲《昔日摩登女郎/煙畫中國》出版。該書系統(tǒng)展現(xiàn)處于“新與舊”、“中與西”激烈變革與轉(zhuǎn)型下中國“女性美”的漸變軌跡。每一時代的煙畫再依其出版年月先后順序排列開來,間以典故、詩話、故事,旁征博引,編排精巧得體,信息量大而豐富,堪稱為一座“中國近代女性儀容裝束的博物館”。
2010年,李德生的《早期廣告——煙畫與都市風景》一文,闡述了煙畫對20世紀初中國風景名勝的傳播、弘揚和記錄,并針對一些古風古建、稀有名勝的消失,提出了搶救和保護相關“圖像”史料的重要性和非凡意義。事實上,作者于會上一番見解的提出,早已有相關實踐做支撐。2011年,李德生與王琪合編的《老煙畫中的風景》一書,所載煙畫中展現(xiàn)的風景,很多已不再見于眼前,因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
抗戰(zhàn)是20世紀30、40年代煙畫,尤其是民族煙草企業(yè)出品煙畫的重要題材。《抗戰(zhàn)圖史——老煙畫的抗戰(zhàn)記憶》與《煙畫中國·星火抗戰(zhàn)》。不失時機且較為成功地抓住了結(jié)合重大歷史紀念主題傳播煙畫價值與意義的契機,以煙畫為載體記述歷史,表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的人物、故事和場景,更具滄桑厚重的歷史感,別出心裁,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煙畫所反映的愛國主題和蘊藏著的愛國情懷,也愈發(fā)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
《煙畫與老北京360行》以新穎別致的方式,將形象生動的煙畫與簡明扼要的說明文字結(jié)合,使得讀者在輕松逗趣的氛圍中一覽老北京歷史悠久的民俗行業(yè)。以此為開端,煙畫在地方歷史和文化、經(jīng)濟和社會研究中的價值被開采、挖掘出來,地方史和民俗學專家亦能由此解讀出可資借鑒的內(nèi)容。
無論就展現(xiàn)題材的多樣性或煙畫本身來講,“接地氣”是煙畫的一大特點?!稛煯嬛袊穮矔òā冻院韧鏄?煙畫中國·560行》、《五行八作/煙畫中國·560行》、《市廛江湖/煙畫中國·560行》),使得煙畫中的“五百六十行”,交織營運在人們的世俗生活中,求真本真地浸染著煙畫出版物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的時代氣息。
3.沈國平與“如煙畫痕”:叢書式煙畫出版物文化、藝術、知識價值的日臻完善
2012、2013年間,沈國平主編的《如煙畫痕》叢書出版,可視為繼開創(chuàng)之作三部曲后叢書式(或稱系列性)煙畫畫冊的又一大力作,其價值表現(xiàn)在以煙畫為史料進行專題研究的引入和開展,以及對煙畫文化、藝術、知識價值的喚醒和突出。該系列畫冊對煙畫的甄選,極為用心,首重文化性、藝術性、知識性?!拔幕浴倍?,選取的煙畫都是特別具有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題材,從社會功能上講,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八囆g性”而言,這些極富審美價值的煙畫圖片,從藝術角度上講,用筆之細膩入微,畫風之精湛唯美,連現(xiàn)代人觀之都驚嘆不已。“知識性”而言,選取了有關社會道德和生活常識方面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煙畫,實現(xiàn)了社會教育的目的。全書內(nèi)容編排以圖為主,配以一些簡單的文字說明。
4.馮懿有的煙畫世界——“煙畫·煙畫畫冊·煙畫博物館”
著名煙畫收藏家馮懿有的特色貢獻在于以煙畫、煙畫出版物、煙畫博物館等搭建起自己的煙畫收藏體系。馮懿有編著的《中國老香煙牌子檔案》一書,內(nèi)含5000枚煙畫圖片,其中一大部分屬首次亮相于公眾視野。從該書書名中的“檔案”兩字即可窺視編著者之用心,其對煙畫的起源發(fā)展,煙畫的內(nèi)容和形制等,做了全面整理和概述的一番基礎性工作,旨在使其成為一部煙畫收藏資料匯編,可供一般讀者欣賞鑒賞,亦可作為歷史、文化、藝術研究者開展相關研究的一手資料。馮氏煙畫博物館作為國內(nèi)首家且獨一無二的煙畫博物館開館后,馮懿有得以于300平米的展廳內(nèi)集中展示個人收藏的5000余枚煙畫。公眾于其中不僅能一窺其壓箱底的寶貝(包括部分已經(jīng)在畫冊中展示的煙畫),更有幸聆聽馮懿有將一個古樸厚重而又雋永精彩的煙畫世界娓娓道來,借助視聽的雙重享受拉近與煙畫的時空距離。
正如前文所述,2013年《中國老香煙牌子檔案》的出版價值,已經(jīng)在向工具書等靠攏。然而事實上,真正旨為此用的卻是國內(nèi)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gòu)出品的煙畫出版物。
1998年,上海圖書館依托其豐富的館藏出版有《七彩香煙牌》,選錄3000余枚上海圖書館珍藏的早期香煙畫片,其中精品甚多,蔚為精美,可謂是煙畫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書,但該書僅展示圖片,沒有配文。2002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煙標精華》,匯集民國年間流傳于上海等地的有關《紅樓夢》人物故事的煙標及香煙廣告共十余套300余幅,是研究民國時期社會經(jīng)濟、商業(yè)文化、民俗時尚,特別是“紅樓文化”在當時發(fā)展情況的珍貴史料。2011年,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出版的《香煙牌子·三百六十行》以其古風濃郁的裝幀設計,清晰卓越的圖畫品質(zhì),體現(xiàn)出美術界的高品味與高要求,而技法精湛的煙畫繪圖,更成為業(yè)內(nèi)人士臨摹效仿學習的最佳范本。
文化公司致力于煙畫出版物的初衷,多源自經(jīng)濟心理動因下對其收藏投資價值的看重??傮w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引導收藏投資的風向標:早在2001年,陳樸就曾撰文《香煙畫片進入升值快行道》,2007年陳樸編著的《洋畫兒》作為收藏與投資叢書之一,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另一類是出版物本身作收藏之用:2005年深圳炫雄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西游記》老刀牌香煙煙畫畫冊和上海錦元紀念章有限公司出版的《水滸傳》老牌煙畫珍藏冊,均屬煙畫收藏界罕見的以出版物形式呈現(xiàn)的收藏佳品。
煙草業(yè)的煙畫出版物多為煙草公司之出品,旨在煙草行業(yè)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傳承與弘揚。初昭侖編著的《煙畫賞析》、《遼寧煙草經(jīng)典煙畫通覽》為遼寧煙草公司投入煙畫出版物制作之代表,是為筆者所知唯一由煙草公司出品的煙畫出版物。《煙畫賞析》這一以煙畫為題材制作出的精美記事周歷,可作為煙草業(yè)文化的宣傳媒介和載體。
除卻專門的煙畫圖書外,河南煙草志、天津通志之煙草志等地方志下的行業(yè)志,譬如2006年初昭侖主編,白山出版社出版的《遼寧煙草志圖鑒》,對煙畫也有所涉獵,但行業(yè)志中的煙畫不同于煙畫畫冊中煙畫本身占有的主體地位,也不圍繞其展開相關研究,僅以科學性、系統(tǒng)性、權(quán)威性的說明文字對其做資料性介紹。
煙畫出版物的價值在于,煙畫本身采用和表現(xiàn)的題材、內(nèi)容和形式,中西并舉,古今貫通,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磁鐵般的吸引力,不同的主體根據(jù)不同的出版宗旨和行文構(gòu)思,經(jīng)過精良的編排加工抑或嚴謹?shù)慕庾x論述,于公眾視野發(fā)揮著層次不一的價值,從多角度、多面相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光彩:于學者,它門既是研究對象,又是一手史料;于方家,它們是收藏之線索,投資之風向,鑒賞之樣本;于大眾,它們是社會教育的良途,使其增長知識、解讀文化,品味藝術,體悟歷史??梢哉f,煙畫出版物及煙畫相關文獻,最大可能地適應和滿足了社會公眾中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多種需求,其本身的存在就是對煙畫價值極為有力的挖掘、保護、傳承與弘揚。
事實上,概覽這些煙畫出版物后,不難發(fā)現(xiàn),圖書作者身份背景不同,出版出處不同,并且絕大數(shù)出版物以煙畫圖片本身為主,但并不限制運用文字對煙畫進行解讀乃至展開研究的高度、廣度和深度。
煙畫畫面內(nèi)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洋洋大觀。借助煙畫,人們選定題材,展開具體研究。題材的選定,固然與其時印制的重點與其規(guī)模,以及保存至今的煙畫數(shù)量、完整度與體系性密切相關,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同時期人們關注熱點的轉(zhuǎn)移。譬如以紅樓夢為代表的古典名著、“孝”文化、京劇、女性、抗戰(zhàn)、風景、行業(yè)、體育等專題長期以來熱度不減。這些專題熱度不減的原因則在于:一是關于該題材煙畫,一般既有出版物,又有解讀和研究之相關文章。二是該題材煙畫有代表性研究著作。如女性題材下,李德生編著的《昔日摩登女郎/煙畫中國》(評論見前文),被稱為一部珍稀的“近代女性儀態(tài)容妝博物館”,足見其具備了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代表女性題材煙畫之最高研究水平。三是該題材煙畫被作為搶救性史料加以研究。2011年,李德生與王琪合編的《老煙畫中的風景》一書,所載煙畫中展現(xiàn)的風景,很多已不再見于眼前,因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
同時,在較為繁榮的煙畫出版態(tài)勢的背后,也應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此類出版物及文獻的學術價值。事實上,只有將煙畫真正地置于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的研究視角下,才能進一步發(fā)掘并開采出這一寶藏更富創(chuàng)新性的價值。實際中,盡管以往的煙畫出版物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富于學術價值者更是寥寥,卻無疑為日后全面系統(tǒng)地啟動煙畫領域的學術研究積累了素材,做好了一定的基礎性工作,部分題材煙畫的相關出版物、文獻,已具備成為該題材領域研究是繞不開的基礎資料或?qū)W術成果的地位。還應指出的是,煙畫研究的獨特之處在于作為研究客體的煙畫這一“物”的本質(zhì)及其承載的諸多信息,那么,如何對“物”進行研究,探索出一條以“物”為載體,拓寬相關領域研究視野、方法、手段的新路,對于文博領域日后開展類似物件的研究,不無借鑒意義。
[1]單國強.中國美術史[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素頤.民國美術思潮論集[M].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3]李德生.煙畫[M].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
[4]方大豐.中國煙民與煙文化[M]. 岳麓書社,2006.
[5]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M].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科學院上海經(jīng)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編, 1958.
[6]汪敬虞.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M]. 科學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