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輝
(宜豐縣新昌二小,江西宜春 336300)
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趙安輝
(宜豐縣新昌二小,江西宜春 336300)
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全面進入課堂,單一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形式面臨淘汰,因為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不足。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有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能增強語文學科的深刻感染力,真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教育工作者應該因課制宜、因需所取、因勢利導,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小學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多媒體;語文課堂;優(yōu)化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全面進入課堂。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合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完美整合。
用多媒體課件,在進行《黃果樹聽瀑》這一課的教學時,筆者深有感觸。《黃果樹聽瀑》是一篇講讀課文,詞句非常優(yōu)美,比喻也非常生動,作者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課堂上,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黃果樹瀑布雄偉的氣勢和壯觀的場面,并且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黃果樹瀑布的神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作用,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有效的設計。
課文把“聽”字作為題眼。為此,在對課件進行設計的時候,教師就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聽覺。讓整個課件以各種瀑布的聲音為背景,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在講解有關描寫水的聲音的句子時,師生配著變化的水聲美美地朗讀課文,真讓人如臨其境。
作者把所聽到的瀑布聲音作了細致的描寫,以此來對瀑布壯觀的形象進行描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多幅美麗的黃果樹瀑布圖片,使學生從對瀑布的臆想,轉化為直觀的體驗,并要求學生將聽到的和看到的合理想象后再融入到自己的情感體驗當中,于是學生感覺瀑布與人化作了一個整體,難分難解,從而把黃果樹瀑布恢宏的氣勢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設計課件的后面一部分時,為了拓展的需要,為了情感的升華,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摘錄一段視頻——《黃果樹瀑布禮贊》來讓學生欣賞。同學們認真地看著,仔細地聽著,大家在驚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同時,又折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無窮魅力。從而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
這樣一堂課下來,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更加有效地把抽象化為具體,把本來枯燥無味的化為了生動有趣的,把靜態(tài)的化為了動態(tài)的。讓同學們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去感嘆神奇的大自然,去親身感受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使原本簡單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更加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所以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優(yōu)化了課堂氣氛。
一堂課優(yōu)質與否,主要是看能否有效突破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教師突破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能提供有利的幫助。由于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做到圖文并茂、視聽結合,把本來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可感的東西,并讓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逐步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
教師在講解《葡萄溝》一課時,發(fā)現(xiàn)課文對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和形成原因描述得比較簡單,這對于沒有多少生活經(jīng)驗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僅僅靠老師利用空洞的語言文字教學,是很難達到理解消化課文內容的目的,并且還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教師可以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把葡萄干的制作流程用動畫片的形式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就形象生動多了,不但讓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使他們輕松地理解了“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fā)掉”等語言文字的含義,讓葡萄干的形成過程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就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合理運用,確實能有效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并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羅馬尼亞音樂家涅斯庫曾說過:“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庇烧Z言文字構成的語文世界與音樂世界有許多共同之處。在語文教學中若能巧妙利用音樂,不但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景氛圍,使學生入情入景,還能讓他們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達到愉悅的情緒體驗,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教師首先告訴大家:“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旅游。”一聽到旅游,同學們自然興趣盎然。緊接著,利用配有美妙音樂的多媒體課件,直觀地把美麗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引入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威尼斯,使其身臨其境。在這樣的氛圍中,同學們完全被優(yōu)美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所打動,并自覺地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一般情況下,音樂在情感渲染方面也長于文字,如果能結合教材的特點讓學生聆聽音樂,更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意境。比如,在教學《鳥的天堂》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時,為了能讓學生進入群鳥嬉戲的情境中去體驗情感,感受意境,展開想象,我讓學生合上書本,閉上眼睛,聆聽一段百鳥爭鳴的音樂。悅耳的鳥聲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眼前有一株好大好大的榕樹,樹上有成千上萬的鳥兒在歡快地歌唱?!薄拔铱吹搅嗽S多顏色與形態(tài)各異的鳥兒,有的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有的在樹上盤旋,有的在撲翅膀,有的在練歌,多么熱鬧的百鳥盛會?!边@樣的一段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惟妙惟肖的情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想象豐富,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一段音樂,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文段的教學難點,并使整堂課進行得流暢自然而又高效。
再如,在上《開國大典》這一課,當快要接近尾聲時,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以“走過六十七年”為主題的圖片集,把從1949年10月1日以來新中國走過的征程都聚焦在一個個難忘的瞬間,同時配上音樂《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樣課堂氛圍就出來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之情也油然而生,從而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這堂課最大的特點是能巧妙地借助音樂結尾,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更達到了“余音修長,繞梁三日”之功效。
語文教材是多種科學文化、人文素養(yǎng)匯集的“信息場”。如何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信息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思考的。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解更多知識的機會。
如講解《小小的船》一課時,利用知識拓展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有關太空的資料,來延伸課堂,豐富學生的知識。而在教《地球爺爺?shù)氖帧愤@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有關地球引力的知識及播放有關科學家探索科學奧妙的故事。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了科學家探索的艱辛。
又如在講授《長城》這一課時,文章在列舉有關長城的美麗風光時,都不具體。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查閱資料,把收集到的相關圖片和文字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地播放給學生看。這樣,學生就能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從而積累豐富的課外知識。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有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才能增強語文學科的深刻感染力,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教育工作者應該因課制宜、因需所取、因勢利導,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小學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趙安輝(1969—),男,江西宜豐人,宜豐縣新昌二小,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