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好
在一次會上,一個教師提出建議,希望將“推門聽課”改動一個字,改為“開門聽課”,學校欣然同意。從“推門聽課”到“開門聽課”雖是一字之差,境界卻完全不同,教師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歡迎。
長期以來,在諸多學校,“推門聽課”一貫是學校管理者的法寶,在老師上課過程中,隨手推門,聽老師的常態(tài)課,以此考核教師是否認真?zhèn)湔n,是否深挖教材,課堂教學是否高效。這樣的課,因為是真實的課,“家?!钡恼n,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能夠看到了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聽到教師的真實水平。有這樣的“推門聽課”,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嚴格起來,教師需要認真?zhèn)浜妹恳徽n,負責任地教好每節(jié)課。
“推門聽課”對學校的常規(guī)管理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這種“推門聽課”卻多了幾分堅硬,少了幾分柔軟。管理者的“推”推出了強勢,不容辯駁,不容商量,不容回避,授課教師只能聽之任之,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從這“推”中,老師感受到的是管理者的冰冷,領會的是對自己的不信任。不打招呼的進門,不就是怕自己的課上不好,自己課前沒有認真?zhèn)?,自己的工作不負責嗎?/p>
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課本、環(huán)境的對話,環(huán)境因素直接制約著教學的狀態(tài)與效果。教師需要一個絕對自主的教學空間,這個空間需要師生所獨占,而不允許其他人隨意闖入。學校管理者在課堂中猝不及防的“推門而入”,打破了師生固有的教學平衡,使課堂人為地受到干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打亂教師的思維,讓自己的課堂秩序被破壞。而如若學校管理者因此而斷定教師的教學水平差,課前無準備,則失去了應有的公允,也勢必削弱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影響老師的工作熱情。
因而,大多數(shù)教師,對“推門聽課”是排斥的,排斥并不是因為自己的課講不好,而是對管理者這種強硬做派的反感,對自我尊嚴的捍衛(wèi),對自身權益的一種保護。管理的最終歸宿與指向,在于盡可能地激發(fā)教師工作潛力,讓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巴崎T聽課”在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卻傷害了教師的感情,削弱了教師工作的內(nèi)生動力,這確實是一件得不償失的管理行為。
將“推門聽課”改為“開門聽課”,其管理思路大相徑庭。“推門聽課”是硬性要求,“開門聽課”是主動邀請;“推門聽課”是拿著標尺衡量教師的課堂,“開門聽課”是帶著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欣賞;“推門聽課”讓教室的門關得更緊,以至緊鎖,而“開門聽課”卻讓課堂變得愈加豐富,越來越開放。
要將“推門聽課”改為“開門聽課”,僅僅是一字之改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改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者不能將管理視之為考核、監(jiān)督、壓制、命令,而要將管理變成治理,以制度的開放性,激發(fā)教師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的原動力。管理者需要讓每位教師都能感受到了尊重,都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力量,都能生活在幸福愉悅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中。
從“推門聽課”到“開門聽課”,管理者需要倡導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需要打開自己的教室,歡迎教師前來聽課,更需要教師對自己的管理指手劃腳,提出合理的建議與意見,形成民主和諧的文化氛圍。
從“推門聽課”到“開門聽課”,管理者要想方設法凝聚教師的團隊精神,由“單打獨斗”到“抱團作戰(zhàn)”,由“以我為大”到“群策群力”,不僅歡迎管理者隨時聽課,而且歡迎同行隨時聽課,更歡迎家長前來聽課,并給予課堂留下寶貴的意見,以更好地改進教學,推進自我專業(yè)的成長。
從“推門聽課”到“開門聽課”,一字之差,卻大有深意,值得學校管理者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