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祥,宋玉霞,陳運濤
(1.河北經貿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2.石家莊工程職業(yè)學院 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服務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61;3.河北經貿大學 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中國與近鄰文化背景下的反腐法制比較研究
白玉祥1,宋玉霞2,陳運濤3
(1.河北經貿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2.石家莊工程職業(yè)學院 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服務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61;3.河北經貿大學 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腐敗就像一個無比可怕的蛀蟲,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動搖黨的執(zhí)政基礎,隨時都有可能將一個國家侵蝕殆盡,因此,我國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斑h親不如近鄰”這句俗語,體現出我國對于近鄰文化的強烈關注,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作為中國的“近鄰”,在法律文化背景方面與我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通過比較分析它們成功的反腐法制經驗,我們可以加以學習,并立足于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探尋有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近鄰文化;反腐倡廉;法律文化;反腐法制;職務犯罪;規(guī)范權力運行
腐敗是指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腐敗問題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通病,各國政府都十分關注該問題并不斷尋求解決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腐敗問題也日益嚴重,極大地影響和敗壞了我國政府的形象與威嚴。
中國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獨特的近鄰文化,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地區(qū)就是在反腐法制方面有著成功經驗的典型“近鄰”,雖然這些國家和地區(qū)與我國在社會制度以及意識形態(tài)方面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但相近的地理位置,同源、近源的古老法律文化,一定有其內在的共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習這些國家成功的反腐法制經驗,不同于以往照抄照搬英美國家的反腐法律,而是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分析近鄰文化對現有法律制度、政策形成既有的規(guī)律,有根據、有計劃、有目的吸收和借鑒“近鄰”國家和地區(qū)成功的反腐法制經驗。本文對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這六地的反腐法制歷程和反腐法律進行剖析,以對我國現有的反腐措施進行比較、思考,從而建立一套適應中國當前政治、經濟發(fā)展現狀,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法制體系,形成當權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潔文化。
現階段并不存在一個可以完全解決腐敗問題的反腐法律制度,腐敗問題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斷更新,解決方案也應隨之調整,因而反腐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一個不斷與腐敗做斗爭,不斷調整法制策略的過程。
革新開放讓越南重生,但同時也喚醒了腐敗問題,使越南黨的建設面臨挑戰(zhàn),因此,加大反腐整治工作對于越南共產黨來說刻不容緩。1952年,越南共產黨的締造者胡志明在題為《厲行節(jié)約,反對貪污、浪費,反對官僚主義》一文中指出:“貪污、浪費、官僚主義是當前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現實的社會危險”;1992年,越南共產黨首次成立專門的反腐機構,并訂立了嚴格的懲罰措施;1995年越南共產黨大力開展各種反腐運動;1996年越共八大重點討論了反腐問題,并在年底頒布了《反腐敗法(草案)》,是越南第一部專門性的反腐法律;1998年《反貪污法》出臺,內容更為具體、懲罰更為規(guī)范;1999年5月到2001年5月,越南共產黨用這段時間大力重整黨內紀律、打擊黨內腐敗;2001年越共九大再次強調要堅決持久地開展反腐斗爭;2006年越南政府開創(chuàng)性地允許群眾可以通過電話的方式匿名舉報腐敗行為,并積極接受媒體、社會組織等輿論的監(jiān)督。
馬來西亞是反腐工作開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在初期,各種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廉潔國家,然而近年來其排名不斷下跌,腐敗現象逐年惡化,但這并不影響我國學習其初期有價值的反腐經驗。早在1953年,馬來西亞就開始嘗試性地成立一些專門性的反腐組織;1961年馬來西亞頒布了《防止腐敗法》,是馬來西亞反腐法律體系的基礎,并明確規(guī)定了財產申報制度;1967年國家和地方紛紛成立反貪污局,是最早設立反腐機構的國家之一,對于當時馬來西亞的反腐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1994年的馬來西亞全國法官會議上,會議一致同意所有委任高級法官都必須向聯(lián)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如實匯報他們的財產情況;1996年馬來西亞公共服務局要求所有公務員必須在開始工作的一周內申報其財產,財產申報制度更加普及;經過修訂,1997年《反腐敗法》出臺,成為國家基本法律,相關反腐內容更為全面和完善。
二戰(zhàn)后,日本腐敗問題頻發(fā),日本政府從公務員法制建設、刑法修訂和輿論監(jiān)督三個方面著手,形成系統(tǒng)的反腐體系,有效地解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可以對我國的反腐工作有所啟發(fā)。首先,在公務員法律制度方面: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確立了考試錄用和考績晉升的功績制原則,清正廉潔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項認定標準;1947年日本制定了《國家公務員法》,用法律的手段規(guī)范公務員的行為;經過近60年的發(fā)展后,日本制定了《國家公務員倫理法》,是在《國家公務員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規(guī)范的細化,更加嚴格地規(guī)范公務員的行為,保護公民對于國家機構的信賴;除此之外,《禁止利用依據確立的政治倫理名義從事股票交易》《處罰利用公職而獲得盈利的斡旋行為的法律》等配套法律都起到了約束公務員行為的作用。其次,日本刑法一直在擴充內容,關于腐敗的罪名越來越多:因1958年“昭和電工疑獄事件”產生了“斡旋受賄罪”,因1980年“洛克希德事件”提高了相關受賄犯罪的法律定刑;刑法終究存在空白的區(qū)域,因此日本還制定了《關于整頓經濟關系罪責的法律》,對于經濟行為中的腐敗行為進行細化規(guī)定;同時還在《公司更生法》、《律師法》、《商法》、《保險業(yè)法》等其他部門法中設置了反腐條款,不放過任何一個領域的腐敗行為。再次,日本輿論在反腐工作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在上文中提到的幾件震驚全國的腐敗大案,從揭發(fā)到解決都是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推動的,僅靠政府是不可能有如此高效率的。
這三個國家與我國相比,雖然在人口、國情、社會制度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不同,但同屬亞洲國家,都曾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因而在文化背景、價值觀上有著相近的態(tài)度,通過對這三個國家的反腐法制歷程進行學習,可以對中國推進反腐法制建設提供有效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越南贏在其執(zhí)政黨常抓反腐不放,并且一直將其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從文件到草案再到正式法律,不斷地從法治的角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健康、廉潔的政治環(huán)境的形成;馬來西亞較早地認識到整治腐敗問題的重要性,早在1961年就頒布了《防止腐敗法》,并隨后建立強有力的專門性反腐機構,強化各種監(jiān)督機制;日本則得益于擁有一個完整的反腐法制體系,從多角度共同開展反腐工作,深入到各種領域。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哪個國家,反腐道路都會很漫長,這必將是一條崎嶇坎坷的道路,但在曲折中終會向前發(fā)展。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應該清楚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反腐的組織機構,發(fā)揮各方面的力量,平穩(wěn)而堅定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道路。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廉政建設,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辈浑y發(fā)現,韓國、我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都擁有相對先進的反腐法律,可以為緩解腐敗這一政治難題提供堅實的保障,因此,通過對其反腐法律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發(fā)現和彌補我們的不足。
韓國到目前為止相繼制定了《腐敗防止法》《公務員行為守則法》《公職人員倫理法》《公益舉報人保護法》以及《關于腐敗防止與國民權益委員會設立運營法》等相關反腐法律,總體而言,它們在近十多年發(fā)揮了重要的反腐作用。其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便是《腐敗防止法》。韓國早期腐敗案件頻發(fā),尤其是權力型腐敗案件,各種官員利用手上的權力和財力大搖大擺地避開偵查,令國民失望,于是,分散在社會各界的市民團體聯(lián)合起來于1995年展開全民反腐運動,強烈要求制定《腐敗防止法》;同時,韓國于1997年加入了《國際商務交易活動中反對行賄外國公職人員公約》,進一步推動《腐敗防止法》的制定。社會輿論和國際潮流使得國家各大黨派均將制定腐敗防止法作為各黨競選的法寶,于是便有了在野黨于1999年12月擬定的《反腐敗基本法(草案)》,但執(zhí)政黨未通過審議,直到2000年12月,執(zhí)政黨再次向國會提出《腐敗防止法(草案)》,國會的法制司法委員會合并兩個草案而制定了《腐敗防止法》,并于2002年1月正式施行?!陡瘮》乐狗ā肥琼n國最早的反腐敗法,它是之后一系列相關反腐法律的基礎。這部法律規(guī)定了公共機關和政黨的職責,并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舉報者保護條款,還開創(chuàng)了國民監(jiān)察請求制度,以及初涉競業(yè)限制制度,這些內容都以法律的權威性作為保障,為反腐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動力。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腐敗現象猖獗,香港政府為還社會一個清廉的環(huán)境采取了強力措施,并應時出臺《防止賄賂條例》,成立獨立的專門調查腐敗案件的廉政公署,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香港的腐敗現象,造就了一個世界上最廉潔地區(qū)之一?!斗乐官V賂條例》是專門的反腐敗立法,條例對賄賂犯罪的構成和處罰作出了極為詳盡的規(guī)定,同時賦予廉政公署很大的調查權;該法的第二部分是關于賄賂犯罪罪名的規(guī)定,列明了如下幾種賄賂犯罪:訂明人員收受利益罪、公職人員受賄罪及相對應的行賄罪、公職人員為合約事務上給予協(xié)助等而實施的受賄罪及相對應的行賄罪、與投標有關的賄賂犯罪、與拍賣有關的賄賂犯罪、與公共機構有事務往來的人對公職人員的行賄罪、代理人受賄罪及相對應的行賄罪、訂明人員財產來歷不明罪,還有專門針對特區(qū)行政長官賄賂犯罪的條款;同時,《防止賄賂條例》首次將非物質性利益納入賄賂行為的對象,并規(guī)定行賄與受賄同罪,還獨創(chuàng)性的規(guī)定了一些特殊的證據規(guī)則,如習慣、禮尚往來等不能成為免責的抗辯理由,即使其已在行業(yè)中成為慣例。香港的《防止賄賂條例》對我國現行的刑法貪污賄賂罪中有關主體、行為對象、犯罪構成要件等方面的規(guī)定都有很好的借鑒。
新加坡獨立之后,便迅速扭轉了殖民統(tǒng)治時期貪污賄賂盛行的社會風氣,這一成績與其系統(tǒng)完善的反腐法律體系密切相關,新加坡的反腐法律體系呈現如下特點:第一,體系完備詳盡,從1960年的《反貪污法》到1989年的《沒收非法所得利益法》,內容不斷與時俱進,制裁更加嚴厲有效,專門針對公務員的《公務員懲戒規(guī)則》《公務員指導手冊》等從另一角度進行補充完善;第二,內容易于操作,法律對各項規(guī)定都做了詳細的解釋,保證執(zhí)法人員執(zhí)行確信,犯罪分子無漏洞可鉆;第三,反貪范圍廣泛,在人員上不僅僅約束公務員,還包含著私人機構及半官方機構中的人員,“報酬”不僅僅包括財產性利益,還包括非財產性利益,定罪標準不僅僅限制為獲取非法報酬,還涵蓋企圖行為;第四,懲罰措施嚴厲,只要是貪污受賄,無論數額大小,都要受到嚴厲制裁,不輕饒任何一個貪污受賄者。
中國與韓國、中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之間在政治制度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中國與它們實際的法律運行機制和法律文化背景卻有著相似之處——儒家文化,這種相似性恰恰為我們的反腐法律比較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礎,讓我們得以將研究聚焦于反腐法律的可借鑒性上。從韓國的反腐法律中我們可以有所啟示:發(fā)現加強反腐工作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可以進一步推進國內反腐工作的開展;香港的《防止賄賂條例》體現出建立完善的反腐專門機構的迫切性,有力的機構是反腐工作開展的保障;新加坡則突出表現了各法律部門之間相互協(xié)作的有效性,從各個角度切入不放過任何一個法律漏洞。當然,腐敗問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當前階段,應從法制入手,在借鑒“近鄰”地區(q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套系統(tǒng)的反腐法律制度,包括反腐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等,以科學的法制設計來治理和遏制腐敗。
黨的十八以來,我們黨從懲治和預防兩方面同時著手,加大了打擊腐敗的工作強度。然而,通過對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這六地反腐法制的研究,可以發(fā)現我國反腐法制現狀依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1.數量龐雜,體系混亂。簡單查找就會發(fā)現,我國現階段的反腐法律法規(guī)數量相當龐雜、體系也很混亂,無法真正做到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例如,僅就領導官員公費出國考察問題,中央先后出臺了60多項規(guī)定,平均兩個月就頒布一次,但事實上,這些規(guī)定其實都大同小異,甚至出現后面的規(guī)則可以完全稀釋前面規(guī)則的尷尬現象,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明確限制領導官員公費出國的目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國家資源,損害了法律的權威性。同時,由于我國關于反腐的法律法規(guī)自身都不完善,導致無法形成一個系統(tǒng)和科學的體系,致使無法完全發(fā)揮法律的作用,更多的只是“一時興起”。
2.實用性差,操作性低。我國有關反腐的法律條文在規(guī)定上常常存在語言模糊、解釋不清等漏洞,給那些心術不正的人存有可乘之機。例如《刑法》中的“公務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此罪的最高刑為有期徒刑五年以下,而相似的職務犯罪罪名受賄罪和貪污罪的最高刑為死刑,這二者的懲罰力度可謂天壤之別,因而就出現有些腐敗分子為了避免受到更嚴重的懲罰,使用各種灰色手段避開受賄、貪污的罪名,而司法機關從中看到“商機”,利用漏洞這一便利,對腐敗官員的罪行加以掩護,雙雙獲利,將法律的尊嚴拋之腦后。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長期以往,出臺法律不僅沒有使腐敗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還縱容了日后更多形式的腐敗行為。
3.缺乏預防,存在空白??v觀國際反腐立法,無一不存在兩種相互分離又相互補充的反腐法律制度:一方面是制定規(guī)范的行為標準和程序性規(guī)則的法律,目的是在預防犯罪;另一方面是制定及時的補救措施,包括制裁和懲罰犯罪,目的是在懲治犯罪。而就我國目前的反腐立法現狀來看,長期以來一直是重視懲治犯罪,而忽視預防犯罪。例如,在國際上,政府官員的財產申報制度己經相當完善,很多國家都引入使用,而我國遲遲沒有相關法律規(guī)定,即使有也只是地方性的規(guī)章條例,流于形式,并無實質性規(guī)定,無法發(fā)揮這一制度的優(yōu)勢。我國有關部門在制定反腐法律時存有空白點以及對預防犯罪的忽略都會給我國反腐進程的推進造成嚴重的阻礙。
由于我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地區(qū)和新加坡這六個“近鄰”在文化源頭、地理環(huán)境和政治背景上都頗為相似,所以在反腐問題上的互相學習和借鑒障礙較低。我國在汲取這些地區(qū)反腐法制經驗的同時,更要注意不能照搬照抄它們的模式,而是要有所啟發(fā),找到適合中國自身發(fā)展的改革與完善反腐法制的途徑。
1.強化反腐意識,營造廉政文化。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當前我們的反腐意識薄弱、廉政文化欠缺,制度的權威性受到質疑且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那么再好的法律也難以發(fā)揮作用,因此進一步強化反腐意識、建設廉政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黨員領導干部的反腐教育要常態(tài)化,不能僅僅做“面子工程”。首先要進行任前廉政談話,組織新任黨員領導干部學習自律的各項規(guī)定,并做出個人承諾,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承擔的責任;其次要定期開展專題廉政培訓,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集中學習中央、地方關于廉潔自律的各項規(guī)定,使他們常懷廉潔之心,克己自律;最后不忘警示教育,及時通報反面典型,用真實案例警示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嚴格要求自己。
第二、反腐宣傳教育的方式要現代化。以往呆板的書本學習會使黨員干部、群眾覺得枯燥乏味,缺乏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所以宣傳教育要走向現代化,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用影視、宣傳片等更加直觀的視覺沖擊去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關注與興趣;也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有互動的官民交流活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了解百姓的需要,發(fā)現腐敗問題的危害等。
第三、發(fā)揚傳統(tǒng)優(yōu)秀廉政文化,借鑒國外優(yōu)秀廉政法制。傳統(tǒng)優(yōu)秀廉政文化中包涵著忠誠、清廉、勤奮、愛民等為官之德,這些思想仍是現代社會所需要和提倡的,我們必須繼承和發(fā)揚;國外優(yōu)秀廉政法制以法治腐,從根本上抑制腐敗的發(fā)生,我們可以大膽地借鑒和學習。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站在我國國情的立場上,開創(chuàng)適合我國發(fā)展需求的廉政文化。
2.完善反腐機構,形成反腐合力。反腐機構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極為重要,而我國現階段的反腐機構在設置上仍存在很大的問題,阻礙了反腐法制的推進,因而完善反腐機構迫在眉睫。
第一,精簡反腐機構。我國反腐機構過于繁多,職權重合問題嚴重,工作人員多于實際需要,使得很多機構只是擺設,還出現了互相推諉、重復處理等諸多低效率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精簡反腐機構,裁減工作人員數量,科學界定職能范圍,讓每一個機構的存在都有價值。
第二,賦予獨立權利。一個反腐機構只有擁有獨立的反腐權利才能發(fā)揮其職能,不然就會出現同一個犯罪行為被不同的部門重復調查的資源浪費現象,或者同一個證據不同的部門都不去查找坐等其他部門結果的推諉現象,并且只有擁有獨立的反腐權利,其行動才會具有威懾力,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共同形成打擊腐敗的合力,提高偵查的效率。
第三,加強協(xié)調機制。從反腐組織機構履行職責和開展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各部門之間的邊界不可能出現絕對分離,完全由單個部門履行職責,容易造成調查深度有限、工作開展乏力、社會認知度不夠等局面,形成腐敗分子有機會逃脫法律處罰的重大漏洞,因而加強反腐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機制有利于彌補相關的缺失和不足。
3.加強法制保障,規(guī)范權力運行。專業(yè)立法不足,反腐機構無法得到絕對的法制保障,時有陷入行動缺乏規(guī)范性與合法性的難題,建設反腐體系的長效運行機制,非常需要從法制建設上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是彌補法律的空白。由于法律本身的僵硬性和我國立法程序復雜等原因,我國關于反腐的相關法律存在建設滯后的問題,有些臨時出臺的制度僅是為了規(guī)范某一特定領域的腐敗問題,適用范圍極其有限;還有些新產生的腐敗問題,法律缺少規(guī)范甚至完全沒有涉及,這都給腐敗分子留下逃脫懲罰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發(fā)現新問題,帶有前瞻性的目光及時立法。
二是整合現有的法規(guī)。對于有些腐敗熱門的領域,我國出現法律條文、規(guī)章制度重復規(guī)范的情況,既散亂又有相互矛盾的可能;還有些制度規(guī)定得過于模糊,適用的過程中極易出現人為任意操作的可能性,影響公平公正。因此,我們必須整合現有的法規(guī),讓反腐法律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
三是制定專門的反腐敗法。只有通過一部專業(yè)化且專門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腐敗法》,才能系統(tǒng)、全面地對反腐制度進行分類、整合,保障規(guī)范內容的完整性和操作流程的標準化,真正構建科學、有效的反腐法制體系,成為開展反腐工作的重要基石。
4.完善監(jiān)督體系,加強制約力度。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必須對之加以監(jiān)督,將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否則將無法實現反腐的真正目標,只有透明化的監(jiān)督體系才能使反腐法律長期地運行下去。
第一,同時健全部門內部的監(jiān)督和部門之間的監(jiān)督。健全部門內部監(jiān)督的優(yōu)勢在于大家都非常了解彼此之間的權限,同時都具有監(jiān)督事項可以將監(jiān)督的范圍盡可能地擴大,從而更全面地反腐。健全部門之間的監(jiān)督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立法監(jiān)督體系,加強人大在立法中的監(jiān)督職能;同時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性,使裁判權可以獨立行使。
第二,同時加強事前監(jiān)督和事中監(jiān)督。制裁懲戒作為事后監(jiān)督,是監(jiān)督行為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應該成為日常監(jiān)督工作的常用方法,因而,監(jiān)督的治本之策應是事前監(jiān)督和事中監(jiān)督。事前監(jiān)督是通過宣傳教育從思想上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它可以盡早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預防腐敗問題的滋生與蔓延;事中監(jiān)督是對黨員干部重點監(jiān)督、加強輿論監(jiān)督、完善行政內部監(jiān)督等一系列監(jiān)督活動的統(tǒng)稱,它可以發(fā)揮各方面的力量,對公權力的行使做到時時監(jiān)控。
第三,監(jiān)督模式向開放式轉變。一是培養(yǎng)公民的權利意識,讓公民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中去,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群眾在反腐中的作用;二是建立民間團體來加強對權力的制約,通過這種放寬以及鼓勵人們通過民間組織的形式,使得人們的行動統(tǒng)一起來,集中思想,更有力地表達出人民的真實意愿;三是立足于我國的現實情況,學習國外優(yōu)秀的監(jiān)督制度,例如公共報告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釆購制度等。
反腐倡廉建設說易行難,本文在文化同源、近源的背景下,透徹分析“近鄰”地區(qū)的反腐法制經驗,并從中得到啟示,找到屬于我國的法制方式去大力加強反腐倡廉的力度,從而達到遏制腐敗、減少腐敗的目的,保障公權力行使的透明性,保證國家機體的健康運行。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在反腐法制方面的巨大進步,但由于腐敗問題已經深入“骨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決,因而“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要懷著希望去“上下而求索”。
[1]李志行.韓國反腐敗經驗對中國的啟示[J].管理觀察,2016,(1).
[2]張大偉,周敬青.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法治反腐”的實踐經驗和現實啟示[J].東南學術,2015,(6):64-69.
[3]許海蘭.日本官員薪酬制度對中國反腐的啟示[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4]李曉莉.新加坡反腐倡廉研究及其啟示[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5]史深良.香港政制縱橫談[M].香港: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8:235.
[6]陳伊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反腐法律制度比較研究及啟示[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2,(4).
[7]新加坡預防腐敗法[A].外國反腐敗法譯叢[C].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1):38-39.4.
[8]陳焱.香港廉政建設與中國大陸反腐倡廉建設比較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9]解桂海.新時期中越兩國廉政建設比較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05.
[10]許吉.韓國政府反腐倡廉策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
[11]殷濤.中韓反腐敗法律制度之比較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5.
[12]娜琳.中日公務員考核制度比較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7.
[13]宣妍.日本公務員倫理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14]劉宸.中國和新加坡反腐制度的比較研究——以權力結構為視角[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4,(4):60-66.
[15]李果仁,李菡.越南反腐啟示錄[J].廉政瞭望,2010,(1).
[16]陳明凡.越南共產黨反腐敗措施述要[J].東南亞研究,2005,(5).
[17]林明華.越南反腐敗 20 年[J].世界知識,2007,(3).
[18]苗佳瑛.當代西方國家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6):32-36.
[19][美]埃德溫·埃默里等.美國新聞史[M].展江,殷文,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09-01.
[20]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責任編輯:張增強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s that"anti-corruption should be kept unremittingly,and the anti-corruption must be alarmed."Corruption is like a terrible borer,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at any time may lead to country's erosion,therefore,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ticorruption work carried out."Vietnam,Malaysia,Japan,Korea,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s China's"Neighbors",in the leg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with China,which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China,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we can learn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road based on China's current stage of the situation.
Key words:neighborhood culture,combat corruption and uphold integrity,legal culture,anti-corruption legal institution,duty-related crimes,regulating the power oper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 in China and Neighborhood
Bai Yuxiang1,Song Yuxia2,Chen Yuntao3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2.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Service Center,Shijiazhua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61,China;3.Law School,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D924.392
A
1673-1573(2017)03-0038-06
2017-06-21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廉政專項)(201609030301);河北經貿大學2016年度廉政建設研究中心課題
白玉祥(1974-),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法學、教育學;宋玉霞(1976-),女,河北唐山人,石家莊工程職業(yè)學院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服務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