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容,蔣秋陽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心內(nèi)二科,四川 宜賓 644000)
一次性雙通道沖洗式輸液器的研制
廖 容,蔣秋陽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心內(nèi)二科,四川 宜賓 644000)
為了解決輸液時,不同藥物在輸液管內(nèi)易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yīng)的問題,筆者研制了一種雙通道沖洗式輸液器。輸液器包括藥液通道和沖洗通道,輸液時,藥液通道串聯(lián)藥液,沖洗通道串聯(lián)生理鹽水,更換2組藥物之間,先打開沖洗管道的開關(guān),對溶液袋及以下管道進行沖洗,待生理鹽水輸注完后,才放開藥物組的通道開關(guān)進行輸注,這樣可避免輸液管內(nèi)的藥物之間發(fā)生不良反應(yīng)。
雙通道;沖洗式輸液器;安全護理
目前使用的輸液器的種類主要有:單管輸液器(快速補液)、袋式輸液器(準確加液)、避光輸液器(避光藥物)、精密輸液器(過濾5 μm以上微粒)、雙頭輸液器 (雙頭無溶液袋型和雙頭單溶液袋型),均未具備額外的加藥間沖洗輸液管道功能。如果要沖洗管道,只能靠護士在2種藥物間隔插上生理鹽水沖洗,很不方便且不便控制沖洗液的量。雙頭輸液器雖然也可以通過一邊加藥,一邊加生理鹽水進行管道沖洗,但是沖洗時不便于控制沖洗液的劑量,稍有不慎,就會增加患者的心臟容量負荷;且雙頭單溶液袋型輸液器的沖洗通道和藥液通道很容易被混淆,反而增加輸液風險。為此,筆者在普通一次性袋式輸液器(圖1)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沖洗式輸液器。
1.1 材料 穿刺器、沖洗壺及管路選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調(diào)節(jié)器采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過濾器選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針柄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針頭采用不銹鋼(SUS304)制作。
1.2 制作方法 一次性雙通道沖洗式輸液器包括藥液通道和沖洗通道;藥液通道包括瓶塞穿刺器、滑輪式調(diào)節(jié)器、連接管道和溶液袋;沖洗通道包括2個調(diào)節(jié)器,一為滑輪式,一為卡式,2個調(diào)節(jié)器之間有容量10 mL的沖洗壺,同樣也連接到溶液袋,溶液袋下面有管道連接到莫菲氏滴壺,再到濾過器,最后連接頭皮針。見圖2。
輸液時,藥物通道的穿刺針頭插入藥液瓶中,沖洗通道的穿刺針頭插入0.9%無菌生理鹽水,輸液時,可以先打開沖洗管道的開關(guān),放10 mL 0.9%無菌生理鹽水入沖洗壺中備用,待溶液袋內(nèi)的藥液輸完時,先打開沖洗壺下面的夾子,讓10 mL 0.9%無菌生理鹽水流入溶液袋,上下?lián)u晃溶液袋,然后再進行輸注,這樣,10 mL 0.9%無菌生理鹽水即沖洗了溶液袋,又沖洗了溶液袋以下的輸液管道;待溶液袋內(nèi)的生理鹽水輸注完后,才放開藥物組的通道開關(guān),讓下一組藥液進入溶液袋進行輸注,如此循環(huán)即可。
靜脈滴注給藥是臨床上常用的搶救治療病人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風險性較大的一種給藥方式。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易出現(xiàn)配伍禁忌現(xiàn)象,造成藥物浪費,引發(fā)護患糾紛,甚至給患者造成損害。近年來隨著新藥的不斷出現(xiàn),許多藥物之間存在的配伍禁忌不能在 《400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配伍應(yīng)用檢索手冊》[1]中查詢到。對于藥物配伍禁忌,往往只注意到輸液瓶中的配伍禁忌,而忽略了換藥時輸液管中的配伍禁忌。普通輸液管內(nèi)可殘留液體量約為10 mL,當遇到下一組與之有配伍禁忌的藥物時,可引起部分治療藥物效價降低、無效、沉淀反應(yīng)甚至毒性反應(yīng),從而延誤患者治療,甚至危及生命[2]。
沖洗式輸液器,其優(yōu)點為可在一側(cè)串聯(lián)加藥組液體,另一側(cè)串聯(lián)生理鹽水,在更換2組藥物之間,對溶液袋及以下管道進行沖洗,最大程度避免藥物間的相互反應(yīng),增加輸液安全。此外,該沖洗式輸液器設(shè)定了固定的沖洗量10 mL,這樣既能達到?jīng)_洗效果,又可以避免盲目放入過多的生理鹽水而造成增加患者的容量負荷。
[1]宗希乙,沈建平.400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配伍應(yīng)用檢索手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8.
[本文編輯:陳伶俐 王 影]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1.075
2016-06-22
[專 利 號]國家實用新型專利(ZL 2011 2 0147014.8)
廖 容(1975-),女,四川宜賓人,本科學歷,副主任護師。
蔣秋陽(1982-),女,四川宜賓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006-1959.2015.0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