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英王 婷滕 超△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三伏貼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臨床觀察
李竹英1王 婷2滕 超2△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目的 觀察三伏貼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穩(wěn)定期患者臨床癥狀、肺功能與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方法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劑,每次1吸,日1次。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敷穴化痰散(三伏天內)。比較兩組在肺功能、病情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差異。結果 兩組肺功能較治療前均有所好轉(P<0.01);在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方面治療組較對照組有顯著下降(P<0.05)。治療組在感冒、COPD發(fā)病次數(shù)、肺炎頻率等方面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結論 三伏貼穴位敷貼能夠有效延緩肺功能下降進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 COPD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
三伏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組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1],其致殘率、死亡率均較高,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質量[2]。如何減輕COPD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減少急性發(fā)病次數(shù),延緩病情發(fā)展是當前所需要攻克的難題。常規(guī)治療COPD可以穩(wěn)定患者病情,但臨床效果不佳,穴位貼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環(huán),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功能,提高預后效果[3]。我院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應用冬病夏治的治療原則,在三伏天采用敷穴化痰散進行穴位敷貼已有20余年,臨床療效明顯?,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中COPD穩(wěn)定期的診斷標準,臨床嚴重程度分級標準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確定。輕度:FEV1/FVC(1 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70%,F(xiàn)EV1≥80%預計值,有或無慢性咳嗽、咯痰癥狀。中度:FEV1/FVC<70%,50%≤FEV1<80%預計值,有或無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癥狀。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內科學》[5]的“肺脹”標準確定;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診斷學》[6]確定,屬寒痰阻肺證。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30~70歲;冬季頻繁發(fā)病或全年均有發(fā)作;臨床嚴重程度分級為輕、中度的患者且病情穩(wěn)定1個月以上;本研究通過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不符合慢阻肺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者;排除既往接受過 “三伏貼”治療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可引起通氣障礙疾病的患者(如肺癌等);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孕婦。剔除標準:有過敏反應者(如貼敷后出現(xiàn)皮膚奇癢、發(fā)紅或紅腫、小水泡不能耐受者)。剔除依從性差、未按療程貼敷的患者。
1.2 臨床資料 于2014年“三伏天”(7~8月)共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80例,均來源于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的COPD穩(wěn)定期患者,共計80例,平均年齡30~70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40例,其中治療組中1例因病情加重退出試驗,實際完成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56.74±11.17)歲;3年以上吸煙史25例;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屬于輕度者22例,中度者17例。對照組中2例因病情加重退出試驗,1例因無法耐受敷貼所致的皮膚損害退出試驗,實際完成37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 (54.84± 9.03)歲;3年以上吸煙史24例,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屬于輕度者23例,中度者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吸煙史、生活質量、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劑(規(guī)格為100 μg/吸,200吸/支。商品名普米克都保,瑞典Astra Zeneca AB,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80249),每次1吸,每日1次。給予安慰劑貼膏,組方主要為淀粉及甘草,貼敷的穴位與治療組相同。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敷穴化痰散穴位貼敷 [藥物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制劑室制備,批準文號為黑衛(wèi)藥制字(1997)0069],將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生半夏、冰片、膽礬、生附子、花椒、樟腦研為細末,配鮮姜汁調成稠膏狀,取5 g的藥膏均勻涂置藥貼中心,中心直徑為2.5cm,以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為指導將每個藥貼分別敷貼于天突、中府(雙側)、定喘(雙側)、肺俞(雙側),共貼敷7個穴位,分別于入伏、初伏、中伏、末伏第1日貼敷6~8 h(依據(jù)皮膚耐受力適當增減時間),貼敷期間忌辛辣,海鮮,生冷油膩等食物[7]。
1.4 觀察指標 1)肺功能。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采用德國耶格Master Screen肺功能檢測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2)生活質量評價。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采用“SGRQ評估中文軟件”計算總得分及各項(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得分及總得分。COPD評估測試(CAT)問卷[8]由Jones教授于2009年研發(fā)完成,主要用于COPD患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評估[9]。3)病情觀察。1年后隨訪患者普通感冒次數(shù)、COPD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及肺炎發(fā)生次數(shù)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以()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均為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1。與治療前比較,兩組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FEV1%和FEV1/FVC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患者治療3月后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對生活影響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1);治療組3月后的呼吸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影響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 別 時間 呼吸癥狀 活動能力 疾病影響 總分治療組 治療前(n=39)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49.44±2.90 52.92±2.42 39.51±3.30 44.26±3.96 45.85±1.96*△47.33±2.60*△34.54±3.08*△38.33±3.51*△49.95±2.87 49.46±2.64 38.82±4.44 44.46±4.19(n=37)治療后47.95±2.10*45.68±1.96*36.57±4.46*40.76±4.48*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改善情況 見表3。治療1年后隨訪,治療組患者年普通感冒次數(shù)、肺炎發(fā)生次數(shù)、COPD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n,)
組別 時間 COPD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普通感冒次數(shù) 肺炎次數(shù)治療組治療前 1.97±0.78*(n=39)治療后 0.74±0.68*△對照組治療前 2.05±0.69 3.46±1.44 1.97±0.80*1.64±0.84*△0.84±0.77*△3.24±1.38 2.02±0.78(n=37)治療后 1.38±0.67*2.02±1.06*1.22±0.70*
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近年來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出現(xiàn)逐年增高的趨勢,也是導致患者住院、經(jīng)濟損失及死亡最常見的原因[10]?,F(xiàn)代臨床研究表明,穴位貼敷療法通過刺激人體穴位,可以起到調整機體免疫機能的作用,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11]。三伏貼又稱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為傳統(tǒng)中醫(yī)特色外治療法,《內經(jīng)》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氣,三伏天陽氣最盛,人體胰理開泄”。利用三伏天氣溫高的有利時機,通過敷貼中藥對穴位的刺激及循經(jīng)感傳作用,扶助人體正氣,調節(jié)人體自身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使一些冬季感寒后容易誘發(fā)的諸如COPD之類的疾病得以延緩發(fā)展,以期達到“緩則治其本”的目的[12]。中藥貼敷于皮膚,可刺激腧穴、經(jīng)絡傳導,同時在局部形成一種汗水難以揮發(fā)的密閉狀態(tài),皮膚經(jīng)水合作用可膨脹成多孔狀態(tài),利于藥物滲透。藥物不經(jīng)過肝的“首過效應”與胃腸道的破壞而直接作用于人體,皮膚間層具有儲存特性,使藥物濃度曲線趨于平緩而持久,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給藥表現(xiàn)出的時間-血藥濃度曲線的峰谷現(xiàn)象,并結合腧穴的特殊性能,發(fā)揮較強的藥效作用,維持較長的藥效時間,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13]。我院自制的敷穴化痰散方中白芥子辛散燥濕化痰、溫通利氣,具有祛痰、鎮(zhèn)咳平喘之效;甘遂性苦逐痰濁、疏通經(jīng)絡,調理氣血,亦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胡索味苦善行氣血,宣肺氣,促痰涎排出;細辛祛風散寒、溫肺化飲,具有抗過敏,抗變態(tài)反應之功[14];半夏溫燥化濕、下氣降逆,行燥濕化痰之功;膽礬涌吐痰涎、解毒化濕;冰片辛苦歸肺經(jīng)而開竅;生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花椒溫里止痛;樟腦具有溫散止痛而開竅之功。生姜汁促進藥物滲透入皮膚,更添扶正之功[15]。
治療組患者在完成敷穴化痰散穴位貼敷后有3例因急性加重而進行治療,其中2例經(jīng)門診治療,癥狀緩解后繼續(xù)參加臨床試驗,最終實際完成39例。對照組患者在完成安慰劑貼膏貼敷后有5例因急性加重而進行治療,其中3例經(jīng)門診治療,癥狀緩解后繼續(xù)參加臨床試驗,1例因無法耐受敷貼所致的皮膚損害退出試驗,最終實際完成37例;經(jīng)過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兩組試驗組內療后與療前比較,患者肺功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提示敷穴化痰散穴位貼敷能有效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活動受限程度。治療1年后隨訪,治療組患者年普通感冒次數(shù)、COPD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肺炎發(fā)生次數(shù)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三伏貼,可以有效治療COPD穩(wěn)定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活動受限程度,減少感冒等次數(shù),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疾病的治療效率,安全性較高。
[1] 葛均波,徐永?。畠瓤茖W[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1-27.
[2] 丁梅,張小玲.劫敏湯配合三伏貼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4,4(15):475-484.
[3] Makris D,Paraskakis E,Korakas P.Exhaledbreathcon-densate8-isoprostane,clinical parameters,radiological indices and airway inflammation in COPD[J].Rspiration,2008,75(2):154-155.
[4]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2):67-80.
[5] 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94-101.
[6] 朱文峰.中醫(y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84.
[7] 舒志美.冬病夏治三伏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2,22:111-112.
[8]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vised 2011).[EB/OL].(2011-11)[2012-01-02]
[9] Jonesp W,Harding G,Berry P,et al.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Eur Respir J,2009,34(3):648-654.
[10]張清,代雙福.吸入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2):48-49.
[11]黃巖松.三伏天灸療法的傳統(tǒng)醫(yī)學內涵[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21.
[12]李磊,張濤,張小梅.三伏貼在肺系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6):87-88.
[13]楊淑荃,章薇.不同季節(jié)穴位貼敷對寒痰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2):117-122.
[14]陳志顏,段公.冬病夏治“三伏貼”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復方制劑丹參川芎嗪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對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4,6(1):97-98.
[15]劉佳,張春玲.“三伏貼”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系統(tǒng)炎癥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1):4124-4126.
R245.9
B
1004-745X(2017)01-011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1.035
2016-01-15)
△通信作者(電子郵箱:1211018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