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靈姍
[提要] 從2015年以來,我國加強人民幣的市場化程度,人為調整美元對人民幣的中間價格(此次改革我們簡稱為“811匯改”)。如今,“811匯改”已過一年多,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持續(xù)貶值。本文簡要介紹與回顧人民幣匯率制度改變過程,分析最近一年多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發(fā)生的連續(xù)貶值所涉及到的各種可能性因素,通過對比人民幣幣值相對于美元的貶值情況,總結對我國從事相關進出口行業(yè)所產生的各種有利有弊的影響,最后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合理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相對貶值;進出口貿易;貿易結構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8日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發(fā)展進程
從1979年開始,人民幣匯率制度從單一的匯率制度演變成了雙重匯率制度,然而在1984年,經過了將近5年的摸索,經過慎重決定,人民幣回到了當初的單一匯率制度,到了1985年的時候,再次回到了雙重匯率制度,歷經將近10年,我國一直在匯率改革中摸索最符合國情的制度;在1994年,我國在匯改的這個整體進程中,又邁出了新的一步——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本參考的,在單一中可以實現一些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最后,從2005年至今,我國實行的是把市場供求作為基本,對照一籃子貨幣開始調整并進行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在2005年到2016年這十幾年的區(qū)間中,央行逐步完善了人民幣匯率制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2005年7月21日,權威部門發(fā)布——“取消釘住單一美元的方式,啟動進行通過把市場供求作為基礎、參照一籃子貨幣來調節(jié)”的浮動匯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央行決心優(yōu)化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格,美元對人民幣的中間價格被人為調整為6.2298元(下文把這次變革簡化稱作“811匯改”)。
二、人民幣貶值的原因
(一)美元/人民幣匯率走勢曲線(2014~2016年),如圖1所示。(圖1)
(二)人民幣貶值的原因。從圖1中可以看出,從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總體來說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從保持基本平穩(wěn)(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旬),到匯率保持上升趨勢(“811匯改”至2016年10月上旬)。由此可見,近一年以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發(fā)生了連續(xù)貶值。筆者認為,貶值原因包含以下幾點:首先,從美元的角度看,從2016年9月開始,美聯儲的加息預期以及由于美國總統(tǒng)的換屆改選所產生的對美國未來的政策預期,會加大市場對于美元的期望,所以美元會升值,因此人民幣發(fā)生了相對貶值的情況;其次,從人民幣的角度來看,經歷“811匯改”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將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價調整到6.2298元,市場對這次匯改的期望并沒有很大的把握,使人民幣走向了持續(xù)貶值的過程。從2016年9月起,本輪人民幣相對貶值的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我國目前的經濟發(fā)展還處在結構調整時期,經濟下行壓力是在逐步加大的,再加上近期我國經濟的增速放緩,導致一些國際游資退出了中國市場。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加入SDR以后,在短期內,人民幣有被動貶值的趨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人民幣貶值。
布雷頓森林協(xié)議達成開始,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舞臺中一直處于強勢的地位,由于目前國際貿易中大多數都以美元計價結算,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一定程度一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一系列不確定波動。
三、貶值的影響
(一)改善我國貿易結構與條件的作用不大。我國一些價格需求彈性小的產品,本身就缺少替代品,所以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極其有限。盡管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貿易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目前來看,全世界經濟羸弱,外需嚴重不足,所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為我國產品帶來的競爭優(yōu)勢就在某種程度上被弱化了。一些食品、生活日用品等存在剛性需求,所以即使進口價格相對提高,也不會明顯減少國民對它們的需求,減少進口數量。因此,全局觀察來看,單單觀察人民幣兌美元的臨時貶值原因,對中國的國際貿易和經常性收支項目的波及并不太大。
(二)部分企業(yè)生產成本增加。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大型先進的機械設備都是進口自國外的,因此人民幣兌美元的一些貶值必然會導致這些進口商品價格調高,在很大范圍內加大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并且我國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中有很多能源出口國實行的匯率制度都是釘住美元制,目前來看中國的能源需求非常大,進口額很高,因此非常依賴國外資源。這時,一旦美元走強,造成美元在全球范圍內升值,就必然會讓很多作為全世界的能源出口國,它們的貨幣產生相對的升值,那么此時如果中國對于能源的進口需求沒有發(fā)生很明顯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就會使部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從而會產生更多的貿易支出。
(三)帶動民族產業(yè)的發(fā)展。本幣的相對貶值,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人民幣的購買力,毫無疑問,這樣一來產生的后果就是加大了進口商品的成本,所以顯而易見,想要維持之前的進口需求,相比之下就需要付出較之前更多的人民幣,對比其他可替代的進口商品,有些本地產業(yè)已經可以滿足內地人民的要求,所以這會為它們帶來成長的機會。
(四)增加對外投資成本。近些年,中國努力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中國政府非常支持對國外的戰(zhàn)略性投資,但是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在降低了人民幣的購買力之后,會明顯的增加我們進行海外投資所需要的成本。這會使一些企業(yè)的資金壓力增加,如果它們擴大舉債的規(guī)模,無疑會增加企業(yè)的財務風險,從而引起融資成本增加、企業(yè)信譽度降低、破產風險增大、償債能力下降等連鎖問題。
(五)對于擁有海外業(yè)務和外幣資產的行業(yè)有利。2016年前六個月,A股的上市公司之中,1,513家公司由于美元升值出現匯兌收益,累計收益顯示為134.3億元。那么,由于下半年我國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更為明顯,這些出口企業(yè)的匯兌收益還會持續(xù)增加。另外,有些企業(yè)從事部分海外業(yè)務,有些企業(yè)擁有大量的外幣資產特別是美元資產,這些企業(yè)會從人民幣貶值的機會中獲得不小的收益。比如,一些與科技相關的企業(yè)、一些與能源相關的企業(yè)以及一些工業(yè)企業(yè)。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認為,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貶值,導致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其中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全局來看是不好的影響更多一些。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某一個經濟體的幣值變動肯定會影響在這條貿易鏈上的其他經濟體,更何況,2016年10月我國人民幣正式入籃SDR,成為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特別提款權的成分貨幣之一。于是,人民幣在全球的影響趨勢會越來越大。
四、政策建議
(一)推動外貿轉型。目前,我國對外經濟發(fā)展的步伐仍然很快,在這個舊動能向新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建議我國在未來的階段里,不斷加強對外開放的力度,推進貿易架構化轉變和進出口結構化的提升。相關經濟學家認為,從長遠角度來講,人民幣不會持續(xù)貶值,在未來的階段具有升值的趨勢,所以不應在短暫的貶值中擾亂我們曾經的步伐,相關部門應該做好規(guī)劃,提高我國貿易服務的水平。
(二)生產性價比高的產品。品牌是一個企業(yè)靈魂的代表,我國的民族企業(yè)想要走出中國面向世界,并且地位提升加大競爭能力,必須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提高自身產品的性能,這樣可以使一些原本支持國外大牌的消費者逐漸改變他們的消費理念。
(三)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xù)貶值,很可能減弱國民對于本幣的信心,同樣會流失一些海外投資者。他們很可能將自己手中大量的人民幣出手,兌換一些幣值穩(wěn)定,有升值預期的幣種,這樣不僅會導致資本外流,同樣會引起我國人民幣的持續(xù)貶值。如果想打破這種局面,我們必須要采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我國的外匯儲備很充分,所以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的操作去干預人民幣的供需失衡問題,間接干預離岸人民幣匯率。并且可以向外界宣布利好消息,比如我國的經常項目賬戶持續(xù)順差等。由此看出,人民幣期望變好,那么資本流出的境況就會得到改善,市場上人民幣供求均衡,人民幣幣值就可以逐漸回升,實現中國的經濟目標,優(yōu)化貿易架構。
(四)推進供給側改革。我國目前實體經濟萎靡不振,房地產市場過于繁華,電銷平臺管理有漏洞,種種原因都會使我國的經濟結構處于扭曲的預期,最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fā)生下行,是人民幣發(fā)生貶值的最本質原因。1998年和2008年兩次人民幣幣值調整的經驗來看,國內經濟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是維持幣值穩(wěn)定的基礎。所以,我國政府應該加速供給側改革,化解我國實體經濟中嚴重剩余的產能,鼓勵新一代的青年積極創(chuàng)業(yè),鼓勵處于成熟階段的企業(yè)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改善增加我國GDP中的行業(yè)比例,幫助我國實體經濟健康度過低迷期,將產業(yè)結構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使我國的產品在出口貿易中更具有優(yōu)勢。
(五)健全經濟制度和法律規(guī)定。一個穩(wěn)健的金融市場,一定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作為后備力量。比方說,在一些發(fā)達國家里,電商的注冊要求非常高,法律管控非常嚴,不僅確保了商品本身的品質,又可以避免低于成本價格的惡性競爭,可以促進網銷平臺與實體經濟的共同發(fā)展。只有在完善的金融市場中,才能降低金融投機的可能性,降低從事外貿服務的企業(yè)的匯率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婧.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我國貿易收支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學位論文,2013.
[2]張中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制度安排與市場化[J].金融教育研究,2012.1.
[3]王令菲.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及其走勢分析[J].商業(yè)經濟,2014.
[4]胡卓紅,邢堯.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影響效應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2.12.
[5]吳武清,陳敏,毛志杰.人民幣匯率、匯率風險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經濟影響分析[J].數據統(tǒng)計與管理,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