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文其實是一件愉快的事。正如趙克明老師在《作文是什么》里形容,作文是雨滴在荷葉上彈奏出的美妙音樂,是跌倒后的淚水和站起來的歡笑,是一顆心的震顫牽動千萬顆心的震顫。愉快才不會
一曰審準題,此點命關(guān)天。有的來放矢,千萬別搞偏。字字細細看,取深不取淺。悟空有金睛,二郎三只眼。任爾白骨精,隨你弼馬溫。綱舉目好張,南轅北轍免。
二曰要深刻,不可流膚淺。東海水實深,盡量往里探。膚皮撓癢癢,如同兒戲般。以下舉幾例,識事或為鑒。六國滅六國,并非秦與天。國家富與強,人民責在肩。干部知愛民,勝謀萬萬千。帶兵法無數(shù),愛兵排在先。教書律千條,愛生在頂巔。交人道無限,“誠”字是本源。博愛是心胸,自己先示范。若想人寬恕,先把人放前。自私多煩惱,慷慨心里寬。自身要幸福,福人在心田。己欲不爭氣,一生必貧賤。非是天勝人,而是人勝天。若想人愛己,必先做奉獻。祖國裝在心,學習必勤勉。做錯千般事,關(guān)鍵在觀念。若想畢其功,努力是關(guān)鍵。
三曰要豐富,不要太薄單。宇宙無限大,任爾遨其間。地球五大洲,亞歐美利堅。文史加上哲,泰斗實無限。無數(shù)執(zhí)牛耳,行行有狀元。希臘與羅馬,最好記心間。啟蒙排在后,文藝復興前。工業(yè)大革命,科技大創(chuàng)新。英美法德荷,日俄與南印。尤利西斯章,逝水年華篇。一張一張過,猶如在數(shù)錢。神圣我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jīng)多少事,滄海變桑田。從前往后數(shù),歷歷在眼前。盤古至堯舜,夏商周秦漢。文帝景帝治,天下齊稱贊。儒墨與法道,各把神通顯。五霸與四君,美名留人間。建安出七子,竹林有七賢。三國與兩晉,逐鹿在中原。中有大名人,石崇與陶潛。書圣王羲之,更是非等閑。南北與大隋,孝文隋文顯。隋煬比商湯,喪志滅國源。秦瓊拴馬槐,孝義傳人間[1]。唐宋元明清,五代南明間。貞觀播遠世,科藝昭后人。唐宋八大家,邊塞與田園。詩畫與《本草》,熠熠生燦爛。二十零六史,外加通綱鑒。三水與西紅,四大名著顯。仔細來挖掘,財寶實無限?!端膸烊珪烦?,還有《永樂典》。既有《竇娥冤》,又有《桃花扇》。洋洋我中華,實在難盡言。前有董仲舒,后有楊龜山。朱熹注四書,陽明心學現(xiàn)。魯迅鄭觀應,嚴復與魏源。自從民國立,就有孫中山。五四大運動,愛國實空前。紅軍反圍剿,八年大抗戰(zhàn)。成立新中國,人民幸?,F(xiàn)。雜交稻,原子彈。石油出,大橋建。改革開放好,來了大轉(zhuǎn)變。市場經(jīng)濟定,三個代表觀。洪水沖不垮,非典漫延難。堅持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一切為民眾,中國夢展現(xiàn)。反腐敗,倡清廉。學先進,誓爭先。前有焦裕祿,后有毛豐美。雷鋒似燈塔,永遠光閃閃。徐悲鴻,張大千。奧運群英會,神舟傲九天。要理論,有理論。要實踐,有實踐。又有古,又有今。今有正,又有反,引不盡,舉不完。寫出洛紙貴,何乃效江淹?
四曰有文彩,切忌癟和干。子曰與詩云,皆可進咱篇。成語不可少,意賅又精煉。比喻與排比,形象氣勢添。望爾諸同學,寫出文采鮮。
五曰有創(chuàng)新,首先在觀念。欲仁斯仁至,也難也不難。當今倡競爭,反對一鍋飯。要效范仲淹,敢為天下先。要學古毛遂,為國敢自薦。賴人轉(zhuǎn)賴己,內(nèi)耗轉(zhuǎn)奉獻。人云轉(zhuǎn)己見。寬容代狹偏。迷信轉(zhuǎn)科學,實干代空談。過去講良知,公德今關(guān)鍵。過去講溺愛,今天講磨煉。如今講合作,過去滿堂灌。如今講自主,勿以師為仙。如今講平等,過去師道嚴。高遠玩不好,樸實把人感。過去天勝人,如今人勝天。觀念之創(chuàng)新,說也說不完。
六曰善想象,對此別小看。前人曾如此,效果實明顯。想出《封神榜》,幻出《西游》篇。想出《天仙配》,幻化《白蛇傳》。希臘有神話,天方有夜潭。英有《烏托邦》,我有《桃花園》。想象非憑空,現(xiàn)實做鋪墊。雖未親歷過,也可進咱園。未曾輸過血,輸血情綿綿。阿Q可出國,秦檜進閻殿。合情又合理,憑想創(chuàng)奇篇。
七曰選文體,要看你所嫻。議論求深廣,框架記心間。記敘取感人,形象要豐滿。散文非一般,形散神不散。夾敘又夾議,主旨一以貫。如若寫游記,形色要展現(xiàn)。聲味也別忘,時空作主線。遠近與俯仰,動靜要寫遍。小說三要素,性格要豐鮮。情節(jié)求曲折,環(huán)境要展現(xiàn)。動物與植物,可以進寓言。故事可新編,看著實新鮮??梢匀≈T史,可以來名篇。寫日記,可幾天,一個主旨要貫穿。寫書信,重格式,或議或敘自己選。神話體,也可寫,狐貍變女更新鮮。獨幕或三幕,劇本任你編,沖突展性格,也把人心牽。敘事與抒情,詩可把情傳。如果沒把握,不可亂實踐。言而總,總而言,看你愛哪篇。
作文有“七曰”,學習路途遠。閑暇拙此篇,其意不言間。讀后若有益,愿君文章范。
注 釋
[1]在山東濟南千佛山西盤道唐槐亭西側(cè),有一株形狀猶如母親懷抱嬰兒的“母抱子槐”,相傳是秦瓊到千佛山寺院為母親許愿燒香,曾拴馬于此樹,故被稱作“秦瓊拴馬槐”。
(作者介紹:張寶利,遼寧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已發(fā)表作品十余篇,作品散見《錦州日報》、《錦州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