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廣
組織實踐活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徐二廣
“啞巴英語”成了當前英語教學的一項頑疾,更是教師和學生的一大“心病”。學生能寫但不能說,讓其有一種“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之感。究其原因,除了缺少一定的口語操練時機外,更主要的是少了實踐運用機會,使得學生不能真正靈活學習和使用英語。借助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大膽嘗試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講故事、角色對白和主題演講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便于他們在主動交流中沉淀豐富思維,更能利于他們在實踐運用中提升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滿足其全面認知發(fā)展需要。
故事最有吸引力,也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利用編講故事豐富課程教學內(nèi)容,便于學生在豐富認知感悟思維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表達機會。教師應鼓勵學生編講故事,幫助他們在主動投入精力認真言說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敏銳語感。
編講故事,開闊學生思維。如,在六年級下冊的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學中,可根據(jù)獅子和耗子的各自特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編講故事,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深入表達。有的學生結(jié)合不同詞匯,編講了獅子和耗子進大力士比賽,獅子和耗子看誰能拿起一張紙,并能進行快速跑步;有的學生編寫了獅子和耗子如何利用各自的長處相互幫助對方,獅子被獵人的網(wǎng)罩著了,耗子用鋒銳的牙齒咬破了網(wǎng),救出了獅子,后來,耗子被鐵夾子夾住了腿,獅子幫他打開了,等等。通過這樣的編講故事,讓學生能夠就對文章中的角色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印象。
學生根據(jù)課程授課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進行編寫故事,打開表達思維。他們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圍繞故事內(nèi)容進行主動表達,在熟練運用的過程中增強語感。教師多給學生搭建平臺,引導他們多主動登臺講故事,讓他們成為老師和同學們關(guān)注的焦點,增強學習的信心動力。
活動,能使得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知其然與所以然。創(chuàng)設一定的角色,引導學生在主動模擬對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表達要點,更利于他們在靈活運用中增強識記和綜合運用能力水平。角色對白,能使得學生有了更多模擬互動的機會和實踐運用的平臺,便于他們在主動嘗試中增強綜合運用力。
角色對白,使得互動更有意義。如,在四年級下冊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教學中,結(jié)合人物對話表達,圍繞“What are you going to dress in the fancy dress party?”進行對話,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各自不同的角色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幫助他們在主動梳理課程知識要點的過程中產(chǎn)生豐富的思維靈感。有的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穿著習慣,提出了服裝的顏色搭配和化裝舞會的特征應該相一致。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應該多向Mike學習,學習服飾和化妝等方面的知識,等等。角色對白的過程,讓學生的交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tài)。
借助角色對白活化英語表達交流,更能使得學生有針對性融入到英語表達對話過程,便于他們在搜集相應的背景資料中深化理解。關(guān)注角色對白過程,多給學生相應的互動交流機會,引導他們在深入溝通的過程中找出相應的問題和對策,便于他們真正深入其中靈活交流。
演講讓學生有出彩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表達的過程中集中展示自我。突出主題演講,便于學生在自覺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精彩。運用主題演講,讓學生的理解感悟更有特色,利于展示自我。
主題演講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感知不斷豐富的過程。如,在六年級上冊Unit 3“Holiday fun”教學中,可根據(jù)主題,建議學生就“What am I going to do on the National Day?”進行登臺演講,讓他們能夠就各自的愿望進行主動交流。有的學生演講說,自己想去名勝古跡好好游玩一番,能夠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有的學生說自己會和其他同學組成志愿者服務團隊,幫助社區(qū)需要幫助的人等等。
為學生確定演講的主題,鼓勵他們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進行自由組合和優(yōu)化配置,形成簡短演講素材內(nèi)容。多給學生登臺演講和競賽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深化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的表達內(nèi)容。多運用激勵評價方式認可學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增強演講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運用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表達,能使得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感受英語、使用英語。實踐活動的運用,利于學生在主動模擬嘗試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表達切入點和生成點,便于學生在靈活運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生成敏銳語感和豐富認知思維。
江蘇連云港市殷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