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娜
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崔 娜
生物是基于實驗的自然科學,根據(jù)教師有效教學與學生有效學習的關系,以及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理念,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就顯得迫在眉睫。
新課程背景下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與步驟,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方法,根據(jù)實驗的目的能獨自制定并實施計劃。二是要學會分析試驗現(xiàn)象,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果,并且用分析結果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能力和方法是關鍵。老師在平時實驗教學中,除了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及研究的方式方法。通過研究方法的學習促進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因此,生物實驗教學不能為實驗而實驗,必須重視能力和方法的培養(yǎng),通過實驗的分析,使學生獲得生物基礎知識,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實驗設計思路教學是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重難點。有些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為了節(jié)省時間,快速完成實驗,不對實驗的思路進行分析,這種情況降低了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探究酸雨對植物生產(chǎn)的影響”的實驗,通過常識學習得知廢氣大量排放到空氣中會產(chǎn)生酸雨,酸雨對植物產(chǎn)生危害。為了探究酸雨對植物的影響,實驗設計思路主要為:先讓學生了解酸雨,通過實驗室的材料模擬酸雨。選取長勢相同的三種植物各兩盆,向?qū)W生講解實驗要求,每天分別用模擬的酸雨溶液與清水澆灌盆栽。在這個實驗的講解過程中,重點要向?qū)W生講解科學探究實驗的設計方法和思路。例如,怎么設置對照組、設置對照組的意義、實驗中有哪些干擾因素、通過哪些方式避免干擾因素對實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等等。課堂講解結束后讓學生回去邊做實驗邊記錄植物變化,培養(yǎng)課外的實驗能力。等實驗期結束后,再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講解分析,并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教會學生實驗設計的思路分析,并在老師指導下自己完成,這樣才能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
老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精神,并不是上課時間結束學生就完成學習。課堂中可能實驗材料往往比較單一,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老師需要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去探究實驗的思維。例如,在探究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中,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同一個地方同一類植物受太陽照射的多少其生長情況的不同,在增加學生觀察面的同時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
生物實驗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對實驗結果的科學分析。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的分析主要是利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解釋數(shù)據(jù),用準確的術語、圖表介紹研究方法和結果,闡明觀點。生物實驗不僅僅是實驗的操作過程,更多的是需要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和對結果的分析。通過教學,讓學生做到能夠恰當?shù)孛枋鰧嶒炦^程,解釋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的實驗結果。這不僅促進學生對于實驗相關知識的吸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和表達的能力。
學生在以后的生物學習中會面臨比較復雜的情況和環(huán)境,單靠個人能力很難完全處理問題。因此,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社會交際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提升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關鍵點。例如,在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實驗中,可以分工協(xié)作,一名學生負責飼養(yǎng),一名學生負責觀察,一名學生負責記錄,最后一名學生負責實驗報告的編寫。通過這種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生物實驗,不僅增加了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學習,也培養(yǎng)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對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也有顯著的作用。
總之,生物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分析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新課程對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
江蘇連云港市徐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