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做幸福的音樂教育人
張 婧
“今天的音樂課,有兩個學生沒有來音樂教室,而是留在教室里,我仔細問清楚原因之后,知道他們是想早點寫完家庭作業(yè)。如果,學生寧愿犧牲每星期兩節(jié)音樂課的寶貴時間,用來寫作業(yè),肯定是有原因的,是音樂課對他們來說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是在音樂課上沒有獲得相應的滿足、愉悅、成就感?還是難以引起教師更多的關注,所以干脆放棄?學生雖然叫回來了,但學生的心能不能留在音樂教室里呢……”
這是之前在工作之余隨手記下的,平凡的小事卻隱藏著很多困擾著自己的問題。為什么兢兢業(yè)業(yè)地努力工作,卻沒有收到學生對音樂課堂應有的尊重和期待?
音樂教師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受到幸??鞓??我們不妨換個心情,變自身的弱勢為優(yōu)勢,音樂教師所帶班級眾多,學生們桃李滿天下;年級跨度大,不斷對自我進行挑戰(zhàn)和歷練,杜絕審美疲勞;音樂課堂沒有標準答案,小課堂變大舞臺;師生在音樂世界中共同成長,享受因此帶來的幸福快樂。
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關注包括生命成長在內的對幸福的探尋與追求,音樂教師這個群體在龐大的教師隊伍中顯得格外脆弱,如果音樂教師在每天必然面對的課堂教學中得不到身心的愉悅,得不到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可以想象,學生將面對的是毫無生機的教師,死氣沉沉的課堂。所以音樂教師需要來自內在的營養(yǎng),自我調節(jié)和樹立對自身職業(yè)特點的準確定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的準確定位在于,絕不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能量。而明確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明確自身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的教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但音樂教師不是一個簡單的傳聲筒,音樂教師是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校音樂教學的內容,教學質量和效益等方面都要通過音樂教師的工作去實現,音樂教師教什么、怎樣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審美觀和知識技能水平的高低。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絕對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受教育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音樂知識傳授,還是技能技巧的訓練及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努力、親身參與大量練習和實踐活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起決定性的因素,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兩個主體的角色都很重要。
音樂教師一般都受過音樂專業(yè)教育,而且懂得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掌握一定的音樂教學法。因此,音樂教師是先知的一方,而學生則是未知的一方,正處在成長期,需要教師指引。
教與學本來就是一種合作關系,兩者都有積極性,密切配合,教學過程才會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感知、思維、理解、運用、創(chuàng)造都是無法實現的。無論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技巧多么高,都無法替代學生的學習。因此,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的關系?!焙献鞯年P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個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關系也有利于教師整合學生資源,擴展教學信息。合作關系有利于親密師生關系,利用情商作用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
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這兩個角色都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主體,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在不斷的摸索磨合中尋求一種平衡。
筆者以為,教學之路有三個境界,從低到高,依次是生存、分享、成長,我們生存和生活的重心必然是我們的課堂,教師應不斷反思怎樣做才能不虛擲學生的光陰,不浪費自己的青春。音樂教師的教學夢想是享受教學的過程,享受因此帶來的個人價值的實現,最終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美好境界。
教師專業(yè)境界有三層次說:生存的境界、責任的境界和幸福的境界。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通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體現的。面對新課程、新形勢,要求我們在反思與總結中提升自己,把自己的事業(yè)藝術化,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其中,克服職業(yè)的壓力,不再是被動地服從,而是享有成功和幸福。
我們需常常反思自己,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職業(yè),本著熱情負責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的學生,我們才有機會品味生命的神奇和珍貴,相信我們的行為在學生的生命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從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珍惜自己和學生的寶貴人生。雖身處逆境,仍不忘初心,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職業(yè)之樹枝繁葉茂,對音樂教育做出專業(yè)性的貢獻,從中看到我們的個性力量,看到智慧和精神融入學生心田。當我們的職業(yè)境界達到第三層次時,我們便真正實現了個人的教學夢想。
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