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程
從紛繁中走出清簡之路
許鵬程
文本文體形式的不同、內(nèi)容的不同,對于閱讀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nèi)容的研制都有著較大的影響。教師需要從學生原始經(jīng)驗入手,在刪繁就簡中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筆者以《少年王冕》一文為例,談一談讓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緊扣文本特質(zhì),讓學生在刪繁就簡的過程中獲取言意兼得的教學收益。
寫人離不開敘事,敘事離不開記人,人與事是不可分離的有機整體。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感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但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展開教學,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深入的感知與了解,將教學的重點聚焦在學生可能錯過、忽略的關鍵性語言上。
《少年王冕》一文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整篇課文以清新易懂的語言描述王冕輟學放牛和學畫荷花兩件重點事件,刻畫了其勤奮好學、孝敬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語句,在文章旁邊做批注。在交流中,教師則著重引領學生關注人物的語言,尤其是母子倆針鋒相對的一組對話,從人物的稱呼、善意的謊言等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質(zhì)疑:王冕所說的“學堂悶得慌”“放??旎钚笔钦鎸嵉母惺軉??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感召之下,教師引領學生真正掌握人物這些對話背后所蘊藏的真實情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品質(zhì)。
學生走進文本之前,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有著自身解讀文本的能力與意識。如果閱讀還僅僅停留在學生能夠自主體悟與思考的層面上,則完全是毫無意義的重復與啰嗦。這種局限在知識信息的機械搬運的認知活動,缺乏應有的思維挑戰(zhàn)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扣人物形象的特質(zhì),將思維的關注聚焦在文本的內(nèi)核之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更彰顯出文本語言的內(nèi)在特點。正所謂“無需滴水不漏,而要刪繁就簡”。
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要品析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古典文學名著講究練字的典范之作,不僅描寫視角開闊宏大,文字的選用更是惜墨如金。要在學生讀懂文本、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將關注力聚焦在文本的語言上,在細致揣摩與品味的基礎上提升內(nèi)在的語言素質(zhì)。
《少年王冕》一文值得學生深入探究的語言必然是描寫“雨后荷花”一段。首先,教師引領學生整體初讀,初步了解雨后荷花的基本特點;其次,教師組織學生以“語用”的視角深入細讀這段文字,感知作者運用從上到下的嚴謹順序、色彩和諧之美,將雨后荷花之美凸顯出來,深入感知文本語言的表達效益;最后,教師引領學生由景及人,將景物與于謙的生平資源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意識到雨后的荷花正是王冕生活境遇的投射,是王冕人格的精神的寫照。作者此處著力描寫景色,正是為了借物喻人。
首先,教師遵循了學生解構(gòu)文本的內(nèi)在規(guī)律,引領學生從純粹的景色入手,洞察作者景色描寫的內(nèi)在密碼,體悟作者由遠及近、色彩分明的寫作特點;其次,教師緊扣小說借物喻人這一常用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從景色描寫中窺探作者景色描寫的獨運匠心。如此教學,不僅讓學生感受文質(zhì)兼?zhèn)涞恼Z言特點,更洞察了作者的寫作智慧,使文本的語言成為學生進行言語能力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學生進行深度品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聚焦在實踐運用,從而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高效發(fā)展。
在感知了描寫景色的語段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了教材編者配置的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找出插圖中還有哪些是文字中所沒有寫到的景物。學生在圖文對照之后發(fā)現(xiàn),插圖中除了語段描寫的內(nèi)容之外,還有婀娜多姿的柳樹、樹枝上的鳴蟬、健壯的水牛、空中飛舞的蜻蜓……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這些事物的形態(tài),并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中的寫法,按照色彩分明、遠近有序的方式描寫富有層次、畫面和諧的景色,在趁熱打鐵的實踐練筆中為學生的語用實踐搭建了平臺,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動口和動手,是真正推動學生從閱讀向?qū)懽鞯膶嵺`邁進。要讓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指導、有精巧的流程輔助、有精心的版塊支撐,引領學生的實踐練筆不斷向文本的資源邁進。很多文本的價值并不在于文本的內(nèi)容中,而更在于文本的語言世界中,只有真正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才能讓學生的言語生命得到應有的成長。
總而言之,文本文體形式的不同、內(nèi)容的不同,對于閱讀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nèi)容的研制都有著較大的影響。教師需要從學生原始經(jīng)驗入手,在刪繁就簡中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發(fā)展。
江蘇蘇州市高新區(qū)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