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第二高級中學 丁小燕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
●江蘇省泰興市第二高級中學 丁小燕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依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高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筆者在本文僅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淺談個人見解。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制度層面。我們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無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還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追求目標,就是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所以,樹立高中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忽視。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這是黨的十八大要求。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滲透其應用。
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符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尋求民族復興的共同愿景,將一個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發(fā)活力、振奮精神的價值目標的理念傳授給學生。
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集體層面?!白杂?、平等、公平、法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屬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價值追求。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把帶領人民實現自由、民主、平等寫到自己的旗幟上,并為之而不懈奮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又把這些目標寫到社會主義旗幟上,使之成為激勵人們發(fā)憤圖強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法治意識越來越強,自由平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維護公平正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是適應廣大人民群眾這種新期待、新要求,我們黨更加自覺地把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實地體現到黨的各項理論和實踐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科學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執(zhí)政為民、堅持依法治國偉大實踐的集中價值體現,也是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積極主動關注這一思想。
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位一體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要求。加強對全體公民的價值觀、道德觀教育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尤其是面對當前社會經濟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如何形成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如何把公民價值觀、道德觀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成為擺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高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宣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基本層次是有機聯(lián)系、內在統(tǒng)一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它體現的是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內在發(fā)展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屬性,它體現的是我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總體價值趨向和整體目標要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體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要求。
上述三個層次的核心價值觀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集中體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tǒng)一,體現了國家目標、社會導向和個人行為準則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