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五華縣洑溪中學(514437) 古敬旺
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轉化“學困生”
廣東省五華縣洑溪中學(514437) 古敬旺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的重要形式,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常常能看到,每個班總是有幾個數(shù)學“學困生”,他們成了聽眾,他們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比較淡薄,參與熱情始終不高.要引導“學困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改變數(shù)學教學質量低下的現(xiàn)狀,努力實現(xiàn)《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目標,進一步踐行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論,結合我校正在實施的《農(nóng)村初中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研究》課題,下面談談在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轉化“學困生”.
1.“學困生”是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缺乏數(shù)學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差、學習基礎薄弱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形成的.
2.“學困生”習慣于被動學習,無自覺性,他們對數(shù)學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不能找出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識,同時也提不出問題,不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對整式乗法與因式分解,容易弄混淆.
3.“學困生”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參與積極性低,或敷衍了事,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學習中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對提問避而不答.
4.“學困生”缺乏競爭交流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自己不懂之處不交流,抱著“我反正不會做、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學習的目標性,為了要應付學業(yè)和考試,只得背著沉重的包袱,硬著頭皮去學.
1.注重“學困生”的情感教育,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學困生”的情感都較豐富,教師對他們要多關心、多愛護,對他們進行適當?shù)男睦磔o導,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指導他們適當?shù)膶W習方法,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要平等參與,小組內(nèi)有民主、自由、友善的氣氛,讓“學困生”擁有自信和尊嚴.只要“學困生”轉變態(tài)度,接受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積極有效參與小組合作的目的.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困生”樂于合作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xiàn).有一名學生,數(shù)學思維水平并不差,但課堂合作中經(jīng)常開小差、不善于表達,與小組同學相處不融洽.對于這樣的學生,我讓他每天先完成導學作業(yè),誘發(fā)自主學習,第二天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小組長多給他交流時間和空間,多讓其表達、參與爭論;小組匯報時給他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只要合理、正確,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一段時間后,這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參與度逐漸提高,既能接納別人的觀點,又能主動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各方面的素質得到提升.
3.激勵和賞識,提高“學困生”合作動力.“教育即激勵、教育即賞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對“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作參與、思維參與以及情感參與等,采取優(yōu)先表揚,進行激勵、鼓勵、給予其信任等積極評價,促使他們能夠更主動愉悅地參與學習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后,優(yōu)先對小組的“學困生”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對其他沒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示期待,讓“學困生”感受到被同學、老師關注,促使他們能夠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去.
4.增強主體意識,提升“學困生”合作有效性.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雖然是面對全班或小組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可提問與匯報時通常面對優(yōu)秀生,“學困生”少有機會,這就讓“學困生”誤以為學習任務與自己無關,長此以往,“學困生”的主體意識逐漸淡薄.要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組織合作學習前,首先要對劃分學習小組花費一些心思,具體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我把班級人數(shù)按4人一組,每組一個學優(yōu)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學困生”的比例搭配,這樣有利于促進學優(yōu)生更積極地幫助“學困生”,也有利與組與組之間公平競爭,其次,要把學習任務分解落實到個體,讓每一個“學困生”都有學習任務與目標.再次,課堂上教師多提問“學困生”,讓他們在表達和交流中得到提高.
5.降低認知起點,設計分層練習,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適當降低起點,有助于讓學生掃除認知過程中的障礙,有利于學生拾級而上,獲得對數(shù)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對“學困生”要采取不同的學法指導.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的習題,如:我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時,設計了這樣一組逐步深化的習題.
解方程:第A組題:x2=4 第B組題:(x+2)2=4第C組題:x2+4x=0 第D組題:3x2+12x?4=0
這組習題,我要求“學困生”必須做對第A組題,中等生必須會做A組B組C組題,優(yōu)生能全部做完.一般說來,當“學困生”做完A組之后,成功的喜悅會激勵著他去做B組題,其他中等生,優(yōu)生亦如此.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困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提高了解題能力,增大了思維的容量,拓寬了解題思路,激發(fā)了內(nèi)在潛能,同時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實踐證明,堅持“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采用上述方法,面向全體學生,認真細心地引導,一定會培養(yǎng)出既有很高學業(yè)發(fā)展水平又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