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龍1,周緒斌,邱河輝1,樊小林1,李高強,鄧秀芝
(1.上海宜法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123;2.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23)
應用效果
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在豬場運行前后的效益分析
黨 龍1,周緒斌2,邱河輝1,樊小林1,李高強2,鄧秀芝2
(1.上海宜法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123;2.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 830023)
廣西貴港某豬場自建場3年來,配種分娩率始終在62%左右、非生產天數121 d,成績始終不理想。2016年5月自實施了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項目后,員工積極性、效率大大提高,配種分娩率提高到91%,非生產天數也降低至43 d,直接年提高經濟效益達到807萬元。
周批次生產;可視化管理;效益
在過去的10年中,批次生產的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流行。這項技術將種豬生產周期從連續(xù)的改變?yōu)橐灾転榕芜M行生產。使得配種、分娩和斷奶這些主要工作相繼在一個周期內依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自2015年9月起,上海宜法農牧在國內獨家推出豬場現場管理方案——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2-4],在一年多實施的30多個規(guī)模豬場的效果來看,均大幅度提高了豬場效益,建立了豬場新的管理體系,深受客戶的認可和推崇。本文就挑選其中一個豬場數據對生產指標進行分析。
1.1 配種分娩率分析
通過對實施前18周豬配種分娩率匯總分析表明:在10周之后該指標迅速呈下滑趨勢,從84.9%降到61%。從具體組成指標分析,返情數隨著孕齡的增加不斷增加,且在中后期數量最多;空懷數呈類似狀態(tài),但10周前表面上無空懷豬存在,反映出孕檢的失敗。具體見表1。
1.2 返情情況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60%為正常返情,只需要對員工進行配種操作培訓或是公豬精液分析即可解決;但在懷孕18 d之內出現返情,且該比例達到12%,說明正常的繁殖循環(huán)出現紊亂,有可能與霉菌毒素、卵巢囊腫和子宮感染有關系,需要逐一進行排查;問題最嚴重的為懷孕25~38 d出現的不正常返情,母豬雖然懷了孕但不能著床,這與不合理的轉欄應激、霉變的飼料或是子宮出現感染有關,應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圖1 返情時間匯總分析
表1 最近18周配種分娩率情況分析表
1.3 孕期空懷情況分析
從孕期空懷天數來看,9周之前沒有空懷出現,在現實生產中這種可能性比較小,預示著前期的孕檢存在較大的問題。而且從后期空懷天數的突然升高側面印證了孕檢存在疏漏??諔褦底罡叻暹_到24頭/周,配種分娩率損失了21.8%,對母豬的利用效率來看是最大的損失。具體見圖2。
1.3 孕期流產、淘汰情況分析
從圖3中顯示,流產和淘汰比例基本都是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流產最高周次為2.12%;淘汰最高周次比例為6.7%,且與上周未淘汰有關。整體均在可控的范圍。
1.4 公豬生產性能情況分析
為了分析是否公豬的精液品質對該場的生產影響較大,我們對所有公豬的生產性能進行追蹤分析和統(tǒng)計,發(fā)現有2頭公豬(CB02和CB06)的指數均低于800,分別是673.4和516,達不到種用標準。具體見表2。
1.5 后備母豬利用率和7 d發(fā)情率分析
整體7 d發(fā)情率均在85%之下,大多數集中在75%左右,最低的只有67%。而且一胎豬斷奶之后7 d發(fā)情率更低。從圖4顯示,產房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以及斷奶后的管理均存在問題。
圖5顯示后備母豬發(fā)情和利用情況,對1整年的后備母豬分析:在34周前出現發(fā)情的比例大多在73%左右,最高的為10月份的78%,整體發(fā)情率低;在所有的后備母豬中未發(fā)情的所占比例較大,最低15%,最高達到26%。與場長溝通得知,也沒有專人負責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跟肥豬的飼養(yǎng)管理相當;后備母豬發(fā)情了就趕到配種舍,平時無任何的刺激、誘情和優(yōu)飼等管理。
2.1 非正常返情豬只原因的梳理
該場原來使用激素進行周批次生產,但整體的均衡性未能調整到位。因長期斷奶豬使用激素調整節(jié)律,造成卵巢囊腫的豬只日益增多。從而出現18 d內返情的情況,停用激素后,該比例明顯下降。
經過對生產(懷孕25~38 d)細致的觀察和詢問后,發(fā)現4周孕檢后第2天便轉欄,而且目標欄舍距離較遠,員工的動作也比較粗暴,使用棍棒趕豬。這種應激對此階段的懷孕豬影響很大,特別是在夏季。所以,對豬場欄舍進行規(guī)劃后配種至上產床一直不進行轉欄,這個比例就大幅度下降至2%。
2.2 建立新的監(jiān)管體系——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
豬場的返情、空懷、流產、死亡和淘汰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只有在周會的時候進行分析,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特別是空懷豬,在前期都沒有找出來,后期才發(fā)現,產生了太多的非生產天數。還有流產的統(tǒng)計分析,當每周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時候太晚了。
所以,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系統(tǒng)馬上就能解決此問題。是否是正常返情?返情上一情期是什么狀態(tài)?懷孕多少天發(fā)現的空懷?空懷豬有沒有處理?B超有沒有正確使用?流產發(fā)生在哪個階段?是后備母豬還是經產母豬流產?死亡和淘汰的理由?異常未配種豬的數量?等等繁殖的問題在現場就可以明顯看出,不僅是技術員,飼養(yǎng)員也可以找出問題。具體見圖6。
表2 公豬生產性能情況分析表
圖2 孕期空懷數量分析
圖3 流產、淘汰情況分析
圖4 7 d發(fā)情率分析
圖5 后備母豬發(fā)情比例分析
表3 可視化運轉前后各種指標效益分析
圖6 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看板
2.3 后備豬管理,查情、刺激和孕檢的培訓和實操
后備母豬的利用率整體不高,這與管理有很大的關系,員工更換頻繁,且沒有專門負責后備母豬管理的技術人員。疫苗的免疫監(jiān)管、引種頻率、隔離馴化、刺激誘情、優(yōu)飼等未建立適合該品種的體系,這是宜法團隊重點去培訓和實操的。
同時對豬流進行設計,結合周批次管理看板對特定的豬群進行查情、刺激和孕檢的現場實操。
2.4 公豬生產性能的篩選和淘汰
對公豬指數低于800的(CB02和CB06)進行淘汰,對CB04和D13進行采精頻率、精液品質、健康狀況的分析和追蹤。
通過對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執(zhí)行前后效益的分析,顯示配種分娩率提高了28.8%、非生產天數降低了78 d、斷奶發(fā)情率提高了20%、后備母豬利用率提高了14%、窩均總仔提高了0.3頭、全程成活率提高了4.2%。提高的成績的年利潤為807.36萬元,具體見表3。
通過廣西該案例的展示,可明顯看出,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主要解決的是母豬的繁殖問題、豬群的健康問題、人員的效率問題以及現場管理體系的建立。該體系建立后不會因人員的變動對生產產生大的波動,大大提高了人員的溝通效率,對現場存在問題能第一時間分析出問題并調整,非常適合現場人員對豬場的管理。
[1] John Gadd.現代養(yǎng)豬生產技術[M].周緒斌,張佳,潘雪男,譯.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5:382-388.
[2] 黨龍,韓玉帥,邱河輝,等.現代化豬場的批次生產與可視化管理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豬業(yè)科學,2016,33(9):112-114.
[3] 楊磊.周批次生產和可視化管理[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6(5):32-35.
[4] 韓玉帥,黨龍,邱河輝.可視化管理在規(guī)模化豬場配懷舍的應用[J].今日養(yǎng)豬業(yè),2016(10):66-68.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