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實驗小學 何文彬
讓朗讀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扇窗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實驗小學 何文彬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崩首x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朗讀是以理解文字作品意義為目的的一種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掌握語言規(guī)律的主要途徑,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智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語文老師整天與優(yōu)美文雅的文字打交道,學生同樣如此,如果老師能培養(yǎng)好學生的朗讀能力,那么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揣摩作者要表達的手法,進而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梢哉f,朗讀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語文老師應教會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去品嘗詞句,在讀中悟情,讓朗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一扇窗。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下面,筆者結合本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把朗讀貫穿于語文的閱讀教學中。
朗讀;培養(yǎng);能力;教給方法;閱讀教學
培養(yǎng)朗讀能力,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一種綜合能力,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zhì)量,又能讓學生從多方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為此,本文展開了讓朗讀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扇窗的幾方面闡述,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能把單純的傳授知識看成是授人以魚,而應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新課標指出,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朗讀要得法。學生雖然具有自主性,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極易失去自信心,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在朗讀中也不例外,因此應教給他們朗讀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朗讀的自主性。
首先,初讀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脈絡。其次,細讀課文,體味語言美感,欣賞課文精華。這就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讀到重要的或不理解的地方想一想,在書本或筆記本里寫一寫,做到寓分析于朗讀之中,才能真正領悟文章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文時,注意到文章詞好句佳,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詠;而第二課時繼續(xù)以朗讀為主,做到細讀課文中的好詞佳句,領悟課文中傳神的字句,感悟桂林山水的美,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真正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學生在讀中欣賞、品析,情感得以升華。因此,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讀,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才能使自主性得到培養(yǎng)。
“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敝攸c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品評、欣賞,在讀中求悟,在讀中善悟,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句段或文章難以理解的地方、有欣賞價值的片段,要讓學生多讀,從而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講的目的。
1.抓重點詞句進行讀中品嘗
抓重點詞句進行讀中品嘗,幫助學生體味詞語或句段的隱含之意和弦外之音,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一文時,針對文中的“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币痪洌易寣W生重點品嘗“安然”、“高高”、“沒有危險”這些詞語:什么叫“安然”?(安全)老麻雀站在怎樣的樹枝上?(高高的)站在高高的樹枝上表明它處境怎樣?(十分安全)從上面飛下來落在獵狗面前會變得怎樣?(極其危險)在“安全”和“危險”這兩種情況下老麻雀還是從上面飛下來,做了危險的選擇,這是一種什么力量使它飛下來呢?(母愛的偉大力量)通過這樣的品嘗,使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激起學生的情感,接著,作為教者,我懷著對母愛的崇敬之情深沉地朗讀一遍,重點詞語讀重音,再讓學生進行齊讀。這樣使學生進入角色,在讀中品嘗,既領悟到語言的精華,又在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在幼小的心靈中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2.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讀中品嘗
從心理學角度看,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chǎn)生的,情景因素往往對人的情感起激發(fā)和感染作用。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塊土地上?!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如利用音樂、圖片、錄像等渲染)又輔以抑揚頓挫的朗讀,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感受文章蘊含的情感,內(nèi)化成自我情感,真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中,抓住這一段“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沒發(fā)出一聲呻吟?!边M行朗讀,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朗讀前,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首先讓學生看掛圖,接著播放早已準備好的有槍炮聲、大火呼呼地燒著草木畢畢剝剝的響聲的錄音,同時先用緊張的語調(diào)向?qū)W生介紹大火燒著了邱少云,再用低沉濃重的語調(diào)向?qū)W生訴說“我”內(nèi)心的痛苦之情。然后,教師把學生帶入情景,設疑質(zhì)問:邱少云被烈火燒身,如果是你自己被烈火燒著,能忍受嗎?邱少云是怎樣做的呢?這樣的戰(zhàn)士偉大嗎?最后,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一個烈火燒身的痛苦境地,通過引導滲透,使學生領悟到邱少云同志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嚴格遵守紀律,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崇高品質(zhì),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終也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感。
朗讀的方式是多樣的,因而,要科學地選擇朗讀的方式。即使是一篇課文,選擇讀的方式也不能單一,應多樣化,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來交替使用,寓閱讀于朗讀之中。
比如:范讀、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共同性閱讀”,這樣有利于面向全體,時間性強。我在教學《一塊特別的石頭》一文時,就是采用“共同性閱讀”的方式。 當教到李四光問“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呢?”和小伙伴作答“石頭從哪里來的?本來就有的唄!”這些句子時,我先范讀,再指名讀,最后齊讀等方式,第一句讓學生讀出李四光不懂就問的精神,第二句讀出小伙伴那種肯定、嘲笑的語氣;當教到他對小伙伴的回答不滿意時就去問陳二爹、爸爸時,就乘機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朗讀效果。
另外,還有自由讀、輕聲讀、默讀等“獨立性閱讀”,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單獨地、自由地讀課文,這就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思維空間大?!敖谭ㄇХN讀為本”,語文教學應加強朗讀訓練,讓朗讀方式交替使用,科學地選擇朗讀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課文的興趣,提高朗讀的質(zhì)量。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里強調(diào)了多讀的重要性。只有口誦心惟,熟讀成誦,說寫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妙語連珠。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求悟、善悟,進而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1]劉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J].時代教育,2013(10).
[2]黃筱蓉.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時代,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