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魏覺先
培養(yǎng)小學生作文觀察能力的有效辦法
江西省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魏覺先
小學作文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階段,學會觀察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的前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該從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開始。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探討。
作文;觀察能力;提升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信息接收與分析是從觀察開始的,并且人分析問題能力的高低與觀察得是否準確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首先應該從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開始。為什么小學生在作文時無話可說?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平時沒有認真觀察世界,更談不上對事物的分析。要切實改變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就應該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現(xiàn)象,并且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認真剖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就會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從而在作文中表達自如。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初始階段,也是極為重要的階段,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從培養(yǎng)興趣開始。因此,教師應該掌握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要懂得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這樣方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于小學生而言,新穎別致的事物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沒見過的新事物在他們眼中都是稀罕物件,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點開展教學,盡量多在寫作訓練中應用一些新鮮內容吸引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教師要提示學生多在課外活動中觀察事物,睜大眼睛,用心記下自己在活動中觀察到的一切內容。例如,在進行《我們的課余生活》的習作練習時,教師叮囑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情況,比如他們玩了哪些游戲,進行了哪些對話,他們的情緒如何,他們是否喜歡參加課外活動等等,然后在上課時候分別進行講述,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成果,比比看哪位同學觀察得最到位、最細心,然后再下筆寫字,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文質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不會出現(xiàn)抓耳撓腮、端坐發(fā)呆的場景了。由此可見,興趣永遠是做好一件事的動力源泉,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觀察興趣能夠起到極大的引導作用,幫助他們增強自己的觀察能力,然后才能寫出文章。
學生有了觀察的興趣之后,教師還要幫助他們將這種興趣形成習慣,使觀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在寫作文時有字可寫,有話可說。只有在平時通過觀察積累了足夠多的材料,才能在面對各種類型的習作練習時盡情著墨,揮灑自如。在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就算布置給學生的習作題目是他們很常見的,最后寫出來的作品還是不理想。究其原因,還是學生的觀察沒有形成固定的、良好的習慣,對看到的人和事習以為常,既沒有儲存在大腦里,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思考,這就涉及如何培養(yǎng)正確的觀察習慣的問題。例如,在教授了《課間十分鐘》后,學生明白了要善于側重描寫活動要點的道理,此時隔壁班的學生正在進行大掃除,場面十分熱鬧,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他們大掃除的場面,重點觀察大掃除時同學們的動作特點,并用筆在紙上做好記錄,教師同時要在一旁悉心指導,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也為他們的寫作練習提供了素材。經過這樣的一次觀察訓練,學生完成的習作質量都非常理想。由此可見,良好的觀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師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從培養(yǎng)寫作水平的角度來講,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與想象力有著很大的關系的。寫作原本就是觀察與想象的結合體,想象力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生命力,是寫作練習中的閃光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飛思想的翅膀,突破各種思維的桎梏,大膽進行想象,把事物的各種特征串聯(lián)起來,看到人物的外表特征時,就能想象到人物此時的內心活動;看到事物的形狀時,就能夠想象到其用處。例如,在學習《長城》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按照課文中長城的圖片來想象長城的樣子,想象一下登上長城的有哪些人,有的學生說有工人,有的學生說有外國游客,還有的學生說有像我們一樣的學生,學生的想象力就這樣得到了開發(fā),這時候再去布置寫作任務,效果就會好很多。再例如,有的學生觀察了家中養(yǎng)的錦鯉,在作文中是這樣寫的:“勇敢地游下去吧!不過可別被魚缸底下的水藻纏住哦,纏住了就游不動了。對了,往我這里游啊,我有魚食喂給你吃,不過你要多吐些泡泡給我看?!庇^察力與想象力是相輔相成的,沒了想象力的觀察就像流水賬一般,沒有任何一絲吸引人的色彩,寫出來的文章也是索然無味,如同白開水一般平淡。因此,觀察力的培養(yǎng)要與想象力共同進行,否則很難實現(xiàn)理想中的目標。
相關研究證明,繪畫是極為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活動,大部分學生都非常喜愛繪畫,喜歡通過畫筆來表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在作文教學中,這一研究成果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教師同樣可以利用繪畫來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大家都知道,圖畫是圖文并茂的,非常受形象思維發(fā)達的小學生的喜愛,也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繪畫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能夠為他們的寫作練習提供內在動力,輔助他們把作文寫好。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一些固定的主題,例如《我心中的動物園》、《未來的汽車》、《放學路上》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作畫,再根據自己的繪畫作品寫一段話,可以由父母和教師進行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教師就不再設置固定的主題了,而是讓學生畫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內心所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沒有哪兩個學生的畫是完全一樣的,這正是他們個性的體現(xiàn),也寄托了他們美好的內心愿望,充滿了童真童趣,同時,觀察能力也在繪畫練習中得到了提高。
綜合上述,小學作文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階段,學會觀察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的前提。只有學會了認真觀察世界、觀察身邊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才會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深刻,這樣,就會在作文中思維敏捷,從而表達自如。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該從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