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柳泉鎮(zhèn)實驗小學 徐 瑾
理論探討
“作文先導”模式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柳泉鎮(zhèn)實驗小學 徐 瑾
“作文先導”模式,簡單說就是利用情境等方法將學生帶進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體會、交流、閱讀等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寫作欲望、提高寫作能力。“作文先導”是作文教學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文章主要論述了“作文先導式”模式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和主要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文先導;主要途徑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教師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為方式,將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并體驗和交流,教師再從寫作素材、寫作構思等方面全方位地進行指導,解決不會寫、寫什么的問題。
“作文先導式”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自主先學”的理念,注重活動性以及作文課堂的生成性,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討和創(chuàng)新,從而構建想寫、樂寫的作文課堂。
將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應用到寫作課堂上,活躍學生的思維。因此,在“作文先導”模式的開展中,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中,可以降低作文的難度,也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如要學生寫一篇《一次課間活動》的作文,學生在面對作文題時束手無策,也會浮想聯(lián)翩,每一個課間活動都歷歷在目,但又感覺無從寫起,無從下筆。如果教師課前利用自己的手機,拍攝出幾個孩子們課間游戲、玩耍的幾段視頻,在作文課堂上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再次“融入”課間豐富的活動中,怎么玩的、玩的什么、和誰一起玩的、玩得怎樣等,這樣,就解決了“無米可炊”的問題。
再如,要學生寫《我的老師》,作文課堂上,先用多媒體播放《老師,您好》的錄音,結合教師節(jié),播放由英語歌曲“Happy Birthday”改編的“Happy Teachers’Day”,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感恩之心,再播放平時幾個科任老師上課、輔導、與學生游戲、促膝談心的情境,給學困生補課、做心理輔導等短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引發(fā)內心的觸動,激發(fā)起表達的欲望,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作文先導”模式還需要建立對應的步驟,如呈現(xiàn)圖片、短視頻等,讓學生先看圖、看視頻,用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想到的,再讓學生彼此交流,然后一蹴而就,寫出情景交融的習作?!跋葘健苯虒W,不僅有助于作文教學構建有效課堂,用于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而且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有一定的好處。
為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應創(chuàng)新教學,教師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如寫描寫動物的文章時,先帶領學生走進動物園,仔細觀察每一種動物的外貌、形態(tài),觀察動物的特征性的動作,聽保育員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在觀察和聽的過程中做好記錄,回到課堂,寫喜歡的動物便會一氣呵成,解決“無米下鍋”的窘境。也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貓、狗、小猴子等動物的圖片,指導學生在觀察動物時,從外貌等方面進行,如眼睛、鼻子、頭、毛發(fā)、高矮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也讓學生明白怎么寫、寫什么。再如,小學四年級開始,語文教師會要求學生寫周記,對于“周記”的寫法,開始時教師應給點指導,與日記大同小異,教師可以呈現(xiàn)給學生幾篇周記的習作,篇幅可長可短,200字符、300字符,乃至500字符甚至更多,讓學生每讀一篇周記,都說說作者寫了什么內容,是怎樣寫的……這樣讀他人的習作,為自己的習作打開思路。
“作文先導式”模式,突出寫作前的體驗、探究,更注重教師的指導。從模式的實質上看,“寫作先導式”模式,是開放的寫作模式,為此,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應構建開放的寫作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布置完作文題,學生就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三言兩句上交交差,或者東拼西湊、左借右挪而“拼湊”幾百字應付了事……這樣的作文課堂,學生毫無興趣,積極性也難以調動,寫作質量之差毋庸置疑?!跋葘健蹦J酵怀隽藢W生的主體地位,以激發(fā)寫作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寫作水平為目的。開放型作文先導式模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低年級的寫作教學,倡導“以說促寫”,也就是我們說的自主表達交流。通過表達和交流,創(chuàng)設濃厚的自主、合作的氛圍。
如三年級下冊《習作二》的教學,讓學生寫自己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人,是單元作文的主題,筆者引導學生先想一想:誰是你的好朋友?你熟悉的人是誰?有什么特點?有哪些明顯的特征?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然后讓學生畫出好友的畫像,并用畫像向大家介紹自己要寫的人。這樣的交流不僅起到以說促寫之效,也為學困生的寫作打開思維之窗,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材料,是寫作的基礎,離開寫作素材,寫作將“言之無物”,出現(xiàn)“假”、“空”作文的現(xiàn)象。因此,先導式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開放性地搜集寫作素材是不可小覷的一環(huán)。
如寫作《記一次公益活動》的作文,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公益活動讓學生寫,學生會倍感難度。而組織一次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捐款的活動,或者帶領學生走進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走進公園,撿拾垃圾,并在一些明顯的地方放一些“不許采摘花朵”、“不要踐踏草坪”、“危險”等標志;讓學生寫觀察日記,春天帶領學生走進田野,觀察路邊的小草,田野里的綠苗,山邊的野花,果園里的桃花、杏花、油菜花,走進小河邊,看小河里的魚兒、鴨子在自由自在地游泳,秋天到了,看田地里的雪白的棉花、通紅的高粱、金黃的稻谷……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可以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開放作文課堂,關鍵還在于激發(fā)學生樂于表達、善于交流的好習慣,如拿到一篇作文,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文章應怎樣立意、篇章該怎樣布局、文章應怎樣選材,學生交流的過程也是主動性激發(fā)的過程,也實現(xiàn)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的新理念,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文先導式”模式的運用,發(fā)揮主動性、促進全面發(fā)展,對寫作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作文教學中有效運用“先導式”模式,可助力作文教學走向高效。
[1]劉鳳霞. 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
[2]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