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振華實驗小學,江蘇昆山 215300)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新聞媒體也號召全民閱讀,提升全民素質。閱讀對小學生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喜歡閱讀的學生比不喜歡閱讀的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要強。閱讀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聞,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能夠從閱讀中積累大量的素材,從而不斷地提高寫作水平。優(yōu)秀的文章還可以熏陶他們的人格,陶冶他們的情操。既然閱讀這么重要,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做到有效閱讀。
課前預習是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文章的整個框架,明白作者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或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產(chǎn)生疑問。這些疑問正好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帶著疑問,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就會集中精神。當老師所講的和自己所理解的相同時,便會歡欣鼓舞,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當老師講到自己的疑問時,便會恍然大悟,從中受到啟發(fā)。如果沒有課前預習,學生完全跟著老師的思路,一定會聽得云里霧里。沒有自己的思想,自學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此外,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詞時,可以查字典和工具書。如在學習《做一片美的葉子》時,學生對“飄零”一詞產(chǎn)生疑問,他們心想:“‘飄零’是什么意思,‘飄零’和‘飄落’有區(qū)別嗎?”通過查字典學生得知,“飄零”是輕柔物隨風自空中飄落,漂泊流落、散失、凋零、破敗等。而“飄落”是指形容物體飄蕩降落的下沉狀態(tài)?!帮h零”比“飄落”多了隨風、凋零、破敗的意思,形容樹葉更加合適。通過動手查閱,學生加深了對生字、生詞的理解,事半功倍。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海底世界》描寫了海底的動物、植物,以及海底的美麗景象。海底世界是寧靜的,無論海面是怎樣的波濤洶涌。海中有各種各樣的魚兒,海參每小時只能前進4米,而梭子魚每小時能游幾千米,它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火車的速度都要快。此外,海底還有章魚和烏賊等多種多樣的動物。海底的植物種類也很多,單是海藻的種類就有8000多種。不僅如此,海底還是一個寶藏,這里富含我們生活所需的煤、鐵、石油和天然氣。學生對文章的描述雖然很感興趣,卻很難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所以在學習文章之前,我們不妨組織一次海洋館的參觀活動。在這里,海底的世界盡收眼底。這里有比課本上更多的魚類,學生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樣子和神態(tài),感知它們游泳的速度。此外,學生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比如海藻和珊瑚等。學生親身體驗之后,再去閱讀文章,一定會體會作者字里行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從而轉化為自己的情感。
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深入到課堂之中。它可以帶我們領略我們從未見過的景象,感受不一樣的風景。杭州西湖遠近聞名,對于生活在北方的學生來說,雖然很向往,卻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親眼目睹它的真容。單憑課本上的幾張圖片不足以了解它的全貌。這時多媒體就可以發(fā)揮它的巨大優(yōu)勢。平靜的湖面、蘇堤和白堤以及成排的柳樹都可以在視頻中體現(xiàn),讓學生一飽眼福。
閱讀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地享受閱讀。教室是學生上課學習的場所,學生難免會感到沉悶和壓抑。我們不妨為他們專門開辟一個場所,增加閱讀的新鮮感。學校圖書館的閱覽室是個不錯的選擇,這里有讀書的氛圍。它讓人一走到這個環(huán)境就想進入作者的世界。學校的讀書長廊伴著清晨的鳥語花香,也是一個不錯的讀書場所。在這里,學生可以坐在長廊上,也可以來回踱著步。遇到不懂的詞語時,可以標記下,也可以請教身邊的同學。
為了激勵學生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老師可以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例如每周讀幾篇文章,寫幾篇讀后感。老師可以以閱讀小組的形式來開展閱讀活動,還可以每周評比優(yōu)秀閱讀小組。這樣就把小組的整體榮譽和每個人的努力聯(lián)系到一起。小組成員之間會互相監(jiān)督和激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小組成員之間還可以進行合作和交流,彼此分享閱讀經(jīng)驗,取長補短。此外,小組成員還可以在一起討論閱讀之后的感想。在討論的過程中,思想的火花發(fā)生碰撞,分析和理解能力不斷提升。
閱讀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他們愛上閱讀,快樂閱讀。
[1]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
[2]倪文玉.提高小學對話式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