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并攝影/張思雨 周媛
郝萌的故事
——讓我為你唱支歌
撰文并攝影/張思雨 周媛
小時候山野里
春風吹來開滿了板藍花
我總是采幾朵戴上我的頭發(fā)
日日夜夜陪伴在我身邊……
一首詠頌板藍花的民歌,唱出了這種花質(zhì)樸、含蓄、深情的特質(zhì)。在我的印象中,有這樣一位“歌聲中的板藍兒花”,她緊貼著大地,同鄉(xiāng)土共呼吸,它不絢爛,卻開得蓬蓬勃勃。她就是陜西著名青年歌唱家郝萌。
郝萌是陜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藝術指導,國家一級演員。盡管年紀不大,卻是歌唱界年輕的“老革命”。她5歲開始唱歌,從陜西省小天鵝藝術團、西安市青少年宮一路唱下來,小小年紀就參加全國少兒歌手比賽,并拿到大獎,還曾代表國家出訪演出,直至考入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她的藝術天賦、以及對音樂的獨特感覺來自于家庭熏陶,父母多年從事藝術工作,琴瑟和諧,讓她耳濡目染,心有靈犀。在西安音樂學院,她師從著名歌唱家孟小師。進入陜西省歌舞劇院后,她又成為老一輩歌唱家白秉權的愛徒。
她曾獲得文化部第十屆群星獎陜西賽區(qū)一等獎,第十一、十二屆CCTV全國青年電視歌手大賽陜西賽區(qū)金獎,還在2008年演唱北京奧運會陜西段火炬?zhèn)鬟f儀式主題歌。她是陜西省青聯(lián)常委,陜西省青聯(lián)藝術團副團長,2013年榮獲陜西省五四獎章,2015年擔任陜西旅游大使,2016年獲陜西省“三八紅旗手”、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光榮稱號……
郝萌的音樂專輯,收錄的歌大多是跟陜西有關,她盡情地表現(xiàn)了對這片熱土的眷戀、摯愛。她的歌聲中,有寫古都歷史文化的《長安月》《送你一個長安》《有朋自遠方來》《絲路追夢》《八水潤西安》《西安是首歌》;有展現(xiàn)陜北風情的《我的陜北》《毛眼眼》,有講述陜南風物人情的《畫里洋縣》《丹鳳朝陽》《秦嶺最美是商洛》《中華太極城》;她的歌有還盡情贊美雄奇的山川,如《三月三上華山》《太白積雪最美妙》《望終南》;她的歌更展現(xiàn)迷人的地方特色,如《銅川謠》《請到我們韓城來》《洽川戀歌》……難得的是,這些歌都是原創(chuàng)!對于歌手來說,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要比翻唱經(jīng)典老歌難得多,因為這一首首歌中有歌手對詞曲的理解、詮釋,有歌手的二度創(chuàng)作,每首歌中都凝結著歌手的情感體驗。
郝萌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從小就在鐘鼓樓邊、大雁塔下長大,因此她的歌聲中傳遞出對長安更多的依戀和摯愛。
萬眾矚目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jié)剛剛在陜西閉幕,陜西省歌舞劇院創(chuàng)排的大型原創(chuàng)歷史歌劇《大漢蘇武》一舉摘得本屆藝術節(jié)文華大獎。這出歌劇的主演是著名歌唱家米東風,郝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蘇武的妻子索仁娜。
扮演蘇武的米東風年近花甲,跟郝萌年齡相差懸殊,且兩人表演風格更不盡相同。排演前,許多人不相信郝萌能扮演好索仁娜這一重要角色,更有人擔心她承擔不了歌劇的演唱把劇演砸了。郝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也有挑戰(zhàn)自我的興奮。
經(jīng)過跟米東風上百次的磨合,跟劇組上下無數(shù)次地溝通,她終于成功地塑造出了這個人物。從《大漢蘇武》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到亮相國家大劇院,直到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jié),一步步走來只有身處其中的演職人員“甘苦自知”。劇中,郝萌深情亮麗的嗓音與米東風細膩老道,大氣渾厚的歌聲互為映襯,強烈的反差更為全劇增添了魅力。
作為陜西旅游形象大使,陜西省青聯(lián)常委,郝萌經(jīng)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她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隨藝術團慰問公安干警、環(huán)衛(wèi)工人、醫(yī)護人員等,堅持去看望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用歌聲傳遞愛的心聲。有時她會悄悄給面臨困境的人手中塞一點錢,盡管微薄,但她的內(nèi)心會踏實很多。
郝萌從不把自己看成是知名藝術家,她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歌唱演員,她自己很幸運能終生與音樂相伴,她會朝著一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一直向前走。
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中曾有這么幾句:
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
它往往不能帶給你塵世的享受
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
學會精神享受
學會與他人不同
“我享受了很多掌聲,更慶幸自己享受了很多孤獨。孤獨中能靜心思考,得到很多浮躁中感受不到的力量。孤獨需要心志,我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意志力,我也依賴著這種自信一步步堅定地走來?!焙旅葎忧榈卣f。
此時,《板藍花兒開》的歌聲再次飄蕩耳畔:
親親的板藍花
歲歲年年帶上我們最真最真的報答
迎著風雨開呀開不敗
飄向了大地千萬家
板藍花兒,它是那么普通,又是那么芬芳;它是那么柔弱,又是那么頑強。如一個歌者,在音樂聲中綻放。
我真想聽郝萌來唱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