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書必有佳構(gòu),其布局奇異新穎,點畫線質(zhì)承古法而載新意,塊面與整體兼具矛盾又辯證統(tǒng)一。然皆為其表,若論其高妙處,全在玄象。
書之謀篇宜整體而切勿細碎,一如國畫之經(jīng)營位置,油畫之構(gòu)成,建筑之空間切割;于大形之內(nèi)置若干塊面,其間血脈暢達,氣韻貫通,剛勁拙重處又不失流韻。一點一畫不拘泥于局部之得失。是以為整。
至于章法所謂滿腹者,其首尾須得空靈且有呼應,用墨宜枯潤相間,相意而發(fā),一應自然。令人望之頓生蒼澀之悲憫,蕭散之情思,《祭侄稿》、《寒食帖》有此詩緒。欲使人動容必先動情于已。此處須情采貫入,以心唱和,導之于漸進,直至中腹處。所謂虛心實腹,虛心即格之雅逸空靈,而實腹則具體而微,其間無所不包——“大小”、“虛實”、“長短”、“剛?cè)帷?、“粗細”、“疏密”、“陰陽”,等等不一而足,極盡豐富之能事。若其眾美具此處便愈耐品。此區(qū)間便是集矛盾之大總和,如何處置得當,將諸矛盾化解和諧,眾問題解決妥帖,便成佳構(gòu)。
清人蔣和云:“書法可學而得也,然有非所學而學,有無可學而學,此在法之外也。古今論書者幾數(shù)萬言,無一相同,要于法中求精,法外求勝耳。”由此而論,書法者不如書道。法者千變?nèi)f化,無常形,而道恒一也,道生萬物,抱陰負陽,抱樸而守拙?!熬犹幒穸蛔饔谛恪薄2豢商珜I于法,否則便得之于法而失之于道矣。若論書,其具清新自然之意,古拙厚重之韻,天真燦漫之趣,行云流水之思。喻乾坤于妙理之中,比豪氣于天地之外,占浩宇之廣大而吞吐無窮!其玄遠意象能如此必為佳構(gòu)。法不可謂不重,謂其輕,比之于道也。然得道者有如滄海之一粟,千年以降數(shù)人而已。
書之寫意猶近乎道。書之于道者,玄象也。道之陰陽比之于書則幾近全部。圣手下筆便繪陰陽,一點一線之中兼具乾坤;一字之中具陰陽,一行之中,一方陣之內(nèi),一篇之內(nèi)皆具陰陽。眾法于眾理之內(nèi),眾理于眾妙之內(nèi),眾妙于陰陽之內(nèi),陰陽于乾坤之內(nèi)。
朱熹有云“蓋心一也,自其天理備具,隨處發(fā)見而言,則謂之道心,自其有所營為謀慮而言,則謂之人心?!贝苏Z謂道者心之謀也。書中有道心者方有大氣象,此語與其“圣人氣象,雖超乎事物之外,而實不離乎事物之中,是無事無為之道理,卻做有事有為之功業(yè)”相暗合。大氣象者并非作品一味生猛或表面雄強,而謂其內(nèi)構(gòu)充實、眾美豐盈,非尺寸大小之說。有好事者作書雖八尺丈二,細觀其則點線單一,章法簡陋,理道相悖,行氣單薄,一一細數(shù)無一美處,更無論其氣象。
夫書作氣象靈運之境,生而有之者居多,后天不可學,后天可學者技法耳,“豈獨稱其才能,皆先其天性,后其學習”。歷代大師靈光善具,若有高人,一點即化?;驘o師自通,其道心唯微,常居于心或未啟玄境之門,一但開啟,則豁然開朗,從此乾坤大矣!技法者皆為道之所用,若囿于法或有損于玄象之妙境。此則必降格而論之,有志乎書道者不可不察。
張懷瓘論筆法有云:“偃仰向背,陰陽相應,鱗羽參差,峰巒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則,遲澀飛動,射空玲瓏,尺寸規(guī)度,隨字轉(zhuǎn)變。”此一一無不玄象。
古來圣手作書,常有中正之氣。凡為人乖張,性格孤僻,言辭極端者不在此列。此一如山水畫之大山堂堂,群山拱位,必有主次,而其間神氣內(nèi)聚?!傲ó嫹ㄍ〞ā逼錃忭嵣鷦樱q可用之于書。周汝昌云“是以生命以氣而生神,文化生韻而煥采,合在一起,方是人類精神世界最高層次的藝術(shù)活動內(nèi)蘊與外儀之大美,懂得了‘傳移、‘摸寫便懂的了中華人文觀念,始能曉悟,文之以氣為主,是因作者賦予了文以生命之故,氣乃活之本質(zhì)與精靈(古曰‘精爽神明者是也)”。此處之文理可通書道也。此二脈相通,松沉之氣俱下,蓄勢以待之,張羅布局,處處設(shè)崗,待氣韻內(nèi)營,玄象之氣升騰,便提筆展紙,如風卷葉,其勢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所過之處或“溪水掛枝丫”或“響徹山澗”或“飛云過瀑”或“九轉(zhuǎn)輪回”。遇峭石絕壁奔騰咆哮,勢不可擋;經(jīng)平江大野深不見底,暗流涌動!比之于書,眾美俱矣,此謂書之玄象之象,若作書不通此理不可語之于道也。
徐右冰個人簡歷:
徐右冰,老佛堂堂主,結(jié)業(yè)于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青年藝術(shù)策展人,《中國書畫報》2013中國書畫年度人物,2015全國十大青年書法家。成功策劃并主持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書家學術(shù)研討會暨雅集;全國美展金獎畫家大千畫廊美術(shù)館系列個展等。書畫作品獲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總冠軍;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等。融聚2009中國國家畫院學術(shù)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全國山水畫雙年展,中國美協(xié)第三屆全國工筆山水畫大展等。入編辭典:《中南海珍藏書法輯》、《中國書法全集》、《中國當代美術(shù)全集·篆刻卷》等。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中國美術(shù)館、中國國家畫院等收藏。作品曾在中國美術(shù)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北京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shù)館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