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楠
唐冬云:用書記錄時光
記者 李楠
“2016年,我們結(jié)婚十年,365天,1442條隨記,把一寸寸光陰折疊進212頁的時光紙箋里,生活有痕,光陰不負,歲月靜好,相伴相安。”提起已經(jīng)連續(xù)第三年制作的《我們家庭的時光書》,唐冬云感慨萬千。
從《2014 我們的時光書》到《2016 我們的時光書》,每一年的時光書越做越厚,這樣的厚度,承載著這個小家庭和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軌跡。其間有孩子的成長趣事,有她和先生的職場和生活感悟,有出游的旅行日志,更有瑣碎生活里點點滴滴的圖文痕跡,每一年的時光書都娓娓道來全家人這一年的故事,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的故事。
唐冬云的朋友圈信息量很多,她沿金雞湖徒步的時候會拍湖畔美景;下班的時候會拍公園里老年人健身、孩子們無憂的玩耍;一些社區(qū)令人感動的事情也會拍。唐冬云表示,她們?nèi)颐磕甓紩⒓訄@區(qū)的馬拉松,而且都會穿上統(tǒng)一的服裝,在蘇州文化藝術(shù)中心的同一地點擺著同樣的POSE拍照。
到了年底,唐冬云會把這一年來有意義有意思的微信,整理成一本時光書。她說:“因為園區(qū)在成長,我也在成長,而我的小家庭也在成長,每年出一本時光書,用來記錄在園區(qū)生活點點滴滴,記錄自己與一座城的共同成長與奮進?!?/p>
作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湖東社區(qū)的一名工作者,唐冬云對工作生活的這片土壤充滿了感情。她說,我們安居樂業(yè)在此,無論是個人的夢想,還是家庭的夢想,都是在園區(qū)這塊熱土上生根發(fā)芽。
2016年的園區(qū)無論是硬配套,還是軟服務(wù),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貼近民生,服務(wù)性和普惠性更強。正是這份濃濃的生活味、人情味讓我們這些“新蘇州人”也真正把這里當作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們才能更安心的生活在此、工作在此,打拼在此,把自己的人生精彩與園區(qū)精彩交融在一起。
唐冬云還記得, 2016的最后一晚是在單位跨年值班,在工作崗位上迎接2017的曙光。所以注定2016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2016是我的本命年,2016我們結(jié)婚十年,2016女兒可凡10歲,2016還真有點忙……
“2016年我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欣賞,這一年,我懂得欣賞自己的愛人,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懂得欣賞身邊的工作伙伴……總是帶著欣賞出發(fā)。我的這一年,雖然很多愿望沒實現(xiàn),很多期許沒圓滿,但因為忙碌、因為欣賞給了我從另外一個待人看事的視角?!?/p>
生活不易所以同行更需相互打氣,工作上要抱著初學(xué)者的虔誠扶持向前,家庭里要抱著合作者的心態(tài)聆聽交流,志同道合者,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唐冬云2017年的小目標,是要把日子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高效的工作、品質(zhì)的生活,讀書、寫字是我的愛好,2017年我想沉下心耕耘自己的條線工作,播種自己的小愛好,讓生活和工作互補互助,交相輝映,書寫好我們2017的時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