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良志
石濤生平有很多年輕朋友,他又是一位慷慨任情之人,所以相贈這些忘年之交的作品很多,這些朋友中有趙子泗、吳南高、洪正治、黃硯旅等。石濤作品流傳很多與這些年輕的朋友有關(guān)。本文討論他與黃硯旅的相關(guān)作品。
黃又(1661—1725),字燕思,號硯旅,又作研旅,江南徽州府歙縣潭渡人,官趙州知州,是一位旅行家、詩人、畫家。先世“業(yè)鹽于淮南”〔1〕,至硯旅,家資富贍,這為他一生的旅行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他是一位真正的旅行家,成年以后大部分時間在旅行,足跡遍布中華。可能在居金陵之時,石濤即與硯旅有交往。他北還定居揚州后,二人來往頻密。石濤曾花三年左右時間,畫32幅《黃硯旅詩意圖》贈予硯旅。今存世26幅分別藏香港至樂樓(22幅)和北京故宮博物院(4幅)。除此之外,還有大量與硯旅相關(guān)的作品。
紐約滌硯草堂所藏石濤《竹西雅集圖》(圖1),有“友聲”印,當是程鳴的收藏。石濤有題云:“詩到蒼茫自異人,從變遷荒唐,載筆云間,拖色拈題,閑里偷忙。夏日同王覺士、吳退齋、黃燕思諸君載酒游竹西。諸君云:不可無詩,不可無圖。因?qū)懘瞬㈩}云:搖落風塵舊竹西,亭荒圃廢不曾迷。筆端解脫炎涼句,剩取空林幾曲溪?!逼渲芯吞岬脚c硯旅等友人的游樂之事。佳士得香港2009年春拍有一件石濤款《堤畔煙雨圖》(圖2),是石濤真跡,此圖是應(yīng)硯旅之請而畫,石濤題云:“上巳春陰盡日閑,一舟招我始開關(guān)。笙歌錦簇隋堤畔,煙雨濃遮蜀嶺間。把酒直須流水曲,簪花不合鬢毛班。相逢但說江都好,鼓枻乘波趁暮還。三月三日,研旅、退夫兩先生招同勿齋諸子,泛舟紅橋雨中即事。研翁以此紙索余戲為之圖并正。清湘遺人極。”由此二作,也可看出石濤與黃又交往的程度。
圖1 [清]石濤 竹西雅集圖軸 31.8cm×23.4cm 紙本設(shè)色 紐約滌硯草堂藏
圖2 [清]石濤 堤畔煙雨圖軸 56cm×25.5cm紙本設(shè)色 香港佳士得2009年春拍
黃又是一位收藏家,他曾托友人程京萼向八大山人求畫,年余后得之,竟然有“展玩之際,心怡目眩。不識天壤間更有何樂能勝此也”的感慨,他是一位真懂藝術(shù)的人。八大山人遠在西江,石濤就在近前,二人交誼又是如此之深,故所得石濤之作定然很多。如2011年嘉德秋拍有一件石濤款《墨菊立軸》,是石濤真跡,本為汪舊游(1867—1930)所藏,上石濤縱橫題云:“替人作畫善用誤墨,誤者無心,所謂天然也。生煙嚙葉,似菊非菊,以為誤不可,以為不誤又不可,請著一解。清湘大滌子濟并識?!鳖H有韻味。其上即有“黃氏硯旅”收藏小印。
流傳石濤款與黃又相關(guān)作品包括不少偽品。本文的分析,由近來出現(xiàn)于國內(nèi)拍賣行的一件所謂石濤“傳世杰作”談起。
嘉德2013年春拍有一幀引人注目的長卷,名《黃硯旅度嶺圖》,題為石濤所作。此手卷畫部分縱31.2厘米,橫169厘米。本為日本大阪坂本氏舊藏,后為美國收藏家收藏。曾經(jīng)過多次裝裱,現(xiàn)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度嶺圖》和部分題跋,圖上有郭元釪、陳鵬年、王式丹、殷譽慶四人跋,圖之外接跋紙,有石濤、楊士吉、八大山人等18家題跋。下卷則有閔麟嗣、王熹儒、先著、李國宋、姜鶴澗等20人題跋。題跋者近40人,時間自1699年,一直到1721年之后,前后持續(xù)20余年。(圖3、圖4)
雖然學界、收藏界多以此為石濤所作,但圖上并無石濤一字之款,也未鈐一印。唯有“翰墨軒芝道人供養(yǎng)”“戴培之家珍藏”二鑒藏印。說明此圖本為清道光時收藏家戴植所收藏。而且題跋之紙,每段都有戴氏之印,分別鈐“戴植秘玩”“翰墨軒芝道人供養(yǎng)”“戴培之家珍藏”等印20余方,對于一位大收藏家來說,如此密集鈐印,說明他很重視。
此卷入手處畫群山綿延,山上古松掩映,并有山梅伸展,一條蜿蜒山路往前,至山之高處平臺,有一大馬,馬背拖著行囊,一人體態(tài)豐碩,氣宇不凡,立于馬前,遠望群山,此當是畫主人—旅行家、詩人黃硯旅,李驎所謂“匹馬獨立庾嶺上”。其身后一人略小,是其仆人。所畫山峰,正是大庾嶺中的梅嶺。屈大均《瑞鷓鴣》詞下半闋云:“梅花最愛梅嶺,雌雄各占高峰。空愁霜露霑衣,望斷羅浮日,早生東。暖向平蕪喚玉驄?!惫艁泶说厥怯晌鹘牖洷亟?jīng)之地,每年冬春之交梅花滿山,是詩人、道教中人深愛之地,其中有大量的傳說。
后接九紙,其中第一頁為石濤的題跋(下面再討論)。以下八紙分別為:
圖3 黃硯旅度嶺圖卷 31.2cm×169cm 紙本設(shè)色 嘉德2013年春拍
第一紙有兩跋,一為楊士吉所書。楊氏生平不詳,與硯旅關(guān)系親近,其中提及硯旅家世等珍貴資料。二為八大山人所書。前鈐“遙屬”印,題云:“乘云幾日崆峒子,辟易飛鳶望云紀。云中閩粵南衡山,翅蝶羅浮東海關(guān)。何處尊罍對人說,卻為今朝大浮白。辛巳五月既望,嘉晤燕翁先生南州,出示此圖為題,正之。八大山人?!毕骡j“何園”印。時在1701年,是年黃硯旅取道西江,在南昌見八大山人之時,請其題跋。
第二紙也有兩跋。一為王士禎所題,漁洋題詩兩首云:“曾詢衣缽問南華,身到曹溪六祖家。今日披圖猶仿佛,越王修竹佛?;??!薄袄笞映跫t江水長,鷓鴣啼處到蠻鄉(xiāng)。嶺南耆舊凋零盡,誰與斑騅送陸郎?!薄?〕款“濟南王士禎”。第二跋款漫漶不清,嘉德解說言為汪舟次,誤。汪楫,字舟次,號悔齋,詩人,書法家,曾出使琉球。他1626年生,卒于1689年?!抖葞X圖》完成之時,他早已下世,此跋不可能出于其手。
第三紙有汪洪度、高不騫、劉師恕三人題跋。汪洪度(字于鼎)與汪洋度(字文冶)兄弟二人皆為石濤好友,徽州歙縣松明山人。高不騫(1615—1701),字槎客,江南華亭人(今屬上海),官翰林院待詔,善考據(jù),精書法。劉師?。?678—1756),字艾堂,寶應(yīng)人,清著名學者。
第四紙,蔣繼軾題長詩一首,款:“題為硯旅學兄先生,西圃蔣繼軾?!笔Y繼軾(1668—1738)為藏書家、刻書家,字蜀瞻,號西圃,江都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進士,以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第五紙,有程夢星、唐孫華、孔尚任和汪穎之跋。程夢星(1678—1747),字伍喬,又字午橋,號汛江,又號茗柯、香溪、杏溪。安徽歙縣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進士,為石濤生平好友,與硯旅等相與優(yōu)游有年。唐孫華(1634—1723),字實君,別字東江,江蘇太倉人,詩人,硯旅與之交誼甚厚??咨腥闻c石濤、黃硯旅等均有深交。他題此圖名為《過嶺圖》〔3〕。汪穎(1630—?),字鈍予,又字遁予,號遁于,又號老漁,故又稱汪遁漁,歙縣籍,漢陽人。與石濤、硯旅等交往密切,與石濤的弟子程鳴、化九等也是朋友。
圖4 《黃硯旅度嶺圖卷》石濤跋書跡
第六紙雪谷曾隆、陳阿平各題長詩一首。曾隆生平不詳。陳阿平為廣東詩人?!肚逦墨I通考》卷二百三十五經(jīng)籍考《缽山堂詩》云:“陳阿平撰,阿平字獻吉,東莞人,康熙中諸生?!被蜓云渥肢I孟,長期居羅浮,《羅浮山志》收其詩多首。
第七紙有李驎、王令樹、嚴耕薇、黃轍四人跋。李虬峰題長詩款云:“程退夫席上觀過嶺圖并送燕思先生南游,楚藩同學弟李驎具稿?!遍L詩見錄于《虬峰文集》卷五〔4〕。王令樹題詩款云:“己卯仲冬下浣,雪中為燕翁先生題于自強堂。廷令王令樹?!弊詮娞?,乃程道光之齋居。而程道光是揚州一位著名的徽商,與石濤、李虬峰關(guān)系密切。程道光(1653—1706),字載錫,號退夫,歙縣巖鎮(zhèn)人,居揚州,早年家境貧寒,后業(yè)鹽,家境漸豐,在揚州有自強堂、其恕軒、慎獨室、敬久亭、自順樓等。王令樹就是在程道光家見此長卷的。《淮海英靈集》甲集卷一:“王令樹,字桐孫,泰興人,康熙己未進士,官四川富順縣令,政成擢禮部主客司主事歷官侍御?!彼c李虬峰之題跋都作于1699年。嚴耕薇生平不詳。黃轍題詩,款云:“燕思黃先生駕將由閩入粵,道莆,遍求譜牒,相見間授以《過嶺圖》,令題其后,爰賦小律奉正。庚辰暮春白桃庵轍?!睍r在1700年。黃為福建詩人。清黃錫蕃《閩中書畫錄》卷九:“黃轍,字聘侯,莆田人,食餼衛(wèi)庠,工詩古文詞,著有《客傭集》《白桃庵集》行世,善書法,既耄,猶能作蠅頭小字,人多珍之。”
第八紙,有廣東文壇名宿梁佩蘭之長題,款云:“長歌奉題燕翁世先生《度嶺圖》并請教正。南海梁佩蘭?!绷号逄m(1629—1705),字芝五,號藥亭,南海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廣東鄉(xiāng)試第一??滴醵吣辏?688)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與屈大均、陳恭尹并稱為嶺南三大家。好交游,其由粵至京師,多取道揚州、金陵,故與這兩地文人多有交誼。石濤有多件作品贈予之。
上卷題跋九紙,其中八紙均為《度齡圖》而題作,唯石濤之作非為此圖而題。
下卷共有12紙,共有20人題跋。
第一紙,為詩壇元老閔賓連之題??钤疲骸凹好卸?,燕思長兄自閩之粵,為萬里游,屬題《過嶺圖》。走筆成十二截句,書圖后以博一笑。檀林老弟閔麟嗣拜手?!遍h麟嗣(1628—1704),字賓連,號檀林,歙縣人,居揚州,明遺民,《黃山志定本》作者,石濤詩友。
第二紙為王勿齋之題??睿骸凹好卸笃呷眨统潭朔蚓淳猛?,雪中為燕思老弟呵凍題《過嶺圖》,兼正。勿齋王熹儒?!蓖蹯淙?,字歙州,號勿齋,興化人。王仲儒之弟。仲儒(1634—1698),字景州,號西齋。二人均為活躍于揚州的詩人。為石濤密友。石濤生平有多作贈之。其兄弟二人與程退夫、李虬峰等交往密切。此中所言之敬久亭、自強堂等均為退夫之齋居。
第三紙有彭會淇、徐天秩、陸天御三人題跋。彭會淇,字菉洲,江南溧陽人,康熙丙辰進士。徐天秩為兩浙詩人,《兩浙輶軒錄》卷十一:“徐天秩,字安敘,秀水人,康熙己卯舉人,有《雙桂堂詩稿》。”陸天御,字漢標,鹿城(今江蘇昆山)人,工刻印,是當時有影響的印人。
第四紙,有韓張、吳瞻泰、姜實節(jié)三人的題詩。韓張,號靜庵,黃硯旅內(nèi)弟。其題有一詩,款云:“丁亥春題截句四首,應(yīng)研旅老姊丈先生命。廣陵靜庵氏韓張拜稿。”時在1707年。吳瞻泰(1657—1735),歙人,吳苑長子,字東巖,是一位有影響的詩人、學者。與石濤交往密切。姜實節(jié)之題詩款云:“丁亥六月三日,萊陽姜實節(jié)題虎丘諫草樓下?!睍r在1707年。
第五紙,有李國宋、喬寅題詩。國宋題詩款云:“己卯冬日,為研旅年長兄題《度嶺圖》奉送南行兼正。大村弟李國宋稿。”時在1699年,是送別時所作。李國宋乃李驎的從弟,字錫山,又字湯孫,號大村,工詩,有《蠃隱居集》。與其叔李沂(艾山)、李驎并稱為“三李”。李國宋與石濤交往也極為密切。喬寅,字東湖,揚州詩人,與石濤、王西齋兄弟、黃硯旅等交往密切。
第六紙為先著題詩??睿骸叭晌缡紫念}贈研旅道翁。廬州弟先著?!睍r在1702年,先著(1651—?),四川瀘州人,先世遷移南京,字謂求,又字遷甫,號蠲齋,與石濤為莫逆之交。
第七、第八兩紙均為馮叡題詩,款:“戊子(1708)仲春,題為研翁先生正。雁門馮叡?!睍r在1708年。馮叡生平不詳。
圖5 [清]石濤 忍庵居士像(與人合作) 57.4cm×135.7cm 紙本設(shè)色 1684年 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
第九紙,有馮歷、宋鬯同、周儀一三人題詩。馮歷題詩款云:“戊子春,題贈研翁先生,兼求教政。半學庵學人馮欽南歷?!睍r在1708年。馮歷,字欽南,代州人,康熙時著名文人。曾在京城與王麓臺等30多人作《芝仙書屋圖》,工書法。宋鬯同題詩款云:“己丑夏初,為研翁長兄題政。弟宋鬯同?!睍r在1709年。鬯同,張庚《國朝畫征錄》卷上載:“宋鬯同者,歲貢生,寫意花草,筆致天成,兼善法書?!敝軆x一題詩款云:“辛卯七月,為研旅先生題。確齋弟周儀。”時在1711年。周儀一,號確齋,是石濤好友。與先著、黃硯旅相善。先著《之溪老生集》多有與之交往之記載。
第十紙,有田林、張之頊題詩。據(jù)道光《上元縣志》載:“田林,字志山,美髯,自號髯農(nóng)。工篆籀,能詩?!薄?〕又號南墅,生于1643年,卒于1730年之后。石濤等稱其為“奇老”。石濤與其有近三十年的交誼。田林與黃硯旅也是密切的詩友。張之頊,生平事跡不詳。
第十一紙,有于振、史貽直題詩。于振題詩款云:“辛丑亥月洮湖于振拜題?!睍r在1721年。于振,字鶴泉,號秋田,一號連漪,金壇人,曾官湖北學政等。史貽直(1682—1763),字儆弦,號鐵崖,溧陽縣人,1700年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
第十二紙,史進義題詩款云:“卷中黃周二子各賦七律,爰次其韻得二首,似研旅學長兄先生教正。時丁酉九月一日,南村弟史進義稿?!睍r在1717年。阮元《淮海英靈集》戊集卷二:“史進義,字方山,揚州人?!?/p>
由此作上下卷的情況看,此圖非為后人托跡,應(yīng)是真跡。
第一,與存世書跡相合。此中八大山人、王士禎、孔尚任、陳鵬年、程夢星等題跋書法,與他們存世書跡吻合,全系真跡。像田林、李國宋、王勿齋、汪洪度等石濤朋友,在存世石濤真跡中,時見他們的題跋,經(jīng)比對,無一有可懷疑者。
第二,題跋的內(nèi)容,與諸家存世文集相合,像李虬峰、王士禎、唐孫華、先著、田林等題詩,并見于其存世文集中。
第三,題跋諸人為黃硯旅之友,其中有其他資料可以證實。如田林、李國宋、李虬峰、閔賓連、周儀一、王勿齋、梁佩蘭、陳鵬年等,都是有案可稽的黃又友人。符合黃又生平特征。
這件作品的出現(xiàn),在石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它雖然反映的是黃硯旅交往中的內(nèi)容,由于黃硯旅與石濤的特別關(guān)系,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石濤的交游情況,可以當作石濤晚年交往面貌的一個路線圖。
圖6 《忍庵居士像》戴本孝題跋
這件為日本大阪收藏家舊藏的作品,20世紀80年代曾在東京展出,引起學界的注意。2001年,喬迅(Jonathan Hay)在《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xiàn)代性》一書中,認為此圖的山水部分為石濤所作,而人物可能為另一位畫家所作(他認為可能是蔣恒,曾畫吳南高像,石濤補山水)。古原宏伸《中國畫論之研究》一書專立《石濤黃硯旅度嶺圖卷》一章討論此圖,直接將此圖作者定為石濤〔6〕。而嘉德2013年春拍,將此描繪為一件石濤“多年未遇的傳世杰作”。
然而這件作品無論是畫中人物還是山水均非石濤所作,我有以下幾點理由。
(一)《度嶺圖》上無石濤一字之款,也無其印章。17世紀末年,石濤北還定居揚州,這時他已是享譽天下的畫家,他在世時,時人以得其一字一畫為拱璧。石濤為硯旅密友,二人放達逸世,志趣投合,硯旅若得石濤所作,定不會秘而不宣。而石濤也是痛快之人,他若為好友壯行,豈可不露一絲一毫之聲息!再者,此中題跋者多為石濤好友,如八大山人、李虬峰等,跋語中竟無一句言及石濤作此圖事??梢韵胂螅舭舜笊饺怂^此圖為石濤這位“大手筆”所作,不知會出怎樣的奇思妙緒。此圖斷非石濤所作。
1701年夏天,硯旅將要南行,李驎《程退夫席上題庾嶺圖送黃燕思南游》詩中寫道:“黃侯好奇兼好游,北塞才回又東甌。徑閩入粵經(jīng)千里,看梅二月到羅浮。先覓好手圖其狀,匹馬獨立庾嶺上?!薄?〕李驎只是說畫手是一位“好手”,若是石濤所作,李驎定然不會用如此見外之語描繪。
石濤之作在當世就有高出群倫之實力,世人并重之。石濤為硯旅畫詩意冊32開,跋此冊者多提及石濤。如李國宋題云:“黃子研旅好游,北登醫(yī)無閭,望塞外風沙駝馬,往來幾案前。南過五嶺,上越王臺,覽觀古今興廢遺跡屯守爭戰(zhàn)處,何其壯也。癸未秋再入粵經(jīng)年始歸,其所閱歷皆有題詠。共得詩若干首。石濤先生為圖寫景物,而各系詩于其上,于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遂成雙絕?!毕戎}云:“……清相瘦面客,為君手寫之。經(jīng)營如目睹,觸手天機隨。畫有元筆高,詩無宋格卑?!倍跏降ひ差}云:“……硯旅豪情入畫圖,清湘禪味摹詩句。因詩為畫畫皆詩,兩意合來逢其故?!贝巳私浴抖葞X圖》題跋者,三人在《黃硯旅詩意冊》題跋中都提及石濤。若《度嶺圖》為石濤所作,眾人怎可無一言及之?
作為旅行家的硯旅,是一位善于規(guī)劃人生的人。據(jù)阮元《廣陵詩事》載:“江都黃燕思又,有硯癖,自號硯旅。好游,畫《蜀道》《度嶺》《出塞》三圖,天下名公巨卿皆題詠之。足跡幾遍海內(nèi)。”三圖中今唯有《度嶺》一圖得見。其實,硯旅請諸公題跋時,不僅有《度嶺》一圖,還有《出塞》。王士禎《分甘馀話》卷三:“己卯六月,新安黃研旅又裹糧過訪,留余西城別墅信宿,瀕行,以《出塞》《度嶺》二圖索題,為賦三絕句。”而《虬峰文集》卷五在《庾嶺圖》之外,又有《題黃硯旅出塞圖歌》:“掀髯抵掌向我言,一馬兩仆出塞垣?!殖中【砼曃遥f里無人大荒野。誰者獨前意興豪,長劍橫腰糧不裹。諦視良久指相示,圖中坐上人無二?!碧茖O華題《度嶺圖》,又題其《出塞圖》,《東江詩鈔》卷十二《題黃研旅岀塞圖》:大贊“黃君俶儻更權(quán)奇,目視九州島同尺”之氣勢。阮元《淮海英靈集》甲集卷三載殷譽慶《題黃硯旅出塞圖》:“邊城一抹曉暾紅,魚海龍堆指顧中。莫向離亭折楊柳,玉關(guān)長笛怨春風。”《淮海英靈集續(xù)》辛集卷一,又錄硯旅內(nèi)弟韓張(靜庵)之《黃研旅姊丈以出塞圖索題漫賦》?!冻鋈麍D》也非石濤所作。
圖7 洪陔華像(石濤山水 蔣恒畫像) 36cm×175.8cm 紙本設(shè)色 1706年 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藏
圖8 吳南高像(石濤山水 蔣恒人物) 33cm×54.2cm 紙本設(shè)色 故宮博物院藏
(二)此圖上卷緊接圖后第一紙為石濤書翰,題詩云:“霧宿霜沾一兩梢,前村凍滑點溪橋。橫塘雪水連天碧,高阜春云邁地遙。人事盡時花事好,他生未識此生饒??此讜儨啛o礙,不使清心坐寂寥?!笨睿骸敖饏T道上梅花。大滌子濟?!扁j“癡絕”朱文小印。書法流利而富有內(nèi)骨,是石濤手筆無疑。
但石濤所書詩并非題黃硯旅此作,而是石濤廣陵探梅組詩之一。大約自1697年開始,石濤常常與諸友泛游揚州名園,遍觀梅花,寫有梅花詩近百詩,并有卷、軸、冊、扇等多種形式的梅圖。石濤是重友情之人,尤其與黃硯旅,由于二人情趣相投,二人愛詩入髓,若他為黃硯旅畫他心目中的南國夢回之地(石濤自稱羅浮仙,曾刻有“四百峰中箬笠翁圖書”以志情懷〔8〕),怎么可能拿一首與此地無關(guān)的他作來敷衍?
石濤此詩中所言之金匱道上,乃是揚州金匱山。清許鳴磐《方輿考證》卷四十六云:“梅花嶺在府西北,一名金匱山?!痹摃稉P州鼓吹詞序》云:“梅花嶺在廣儲門外,明萬歷中太守吳秀開河積土而成,舊名土山,后樹以梅,因名。有池有樓有臺,又名崇雅書院。”
此圖非石濤所作,而石濤之題跋也非為本圖而為,并不是黃硯旅請石濤為之所題。以兩人之交誼,即便此圖非石濤所作,黃硯旅完全可能請石濤為此圖題跋,他沒有這樣做,當另有原因,其中最大的可能,是石濤當時正在為他創(chuàng)作另外的作品,如石濤此頃正在為其畫《黃硯旅詩意冊》。
此頁上也有戴植收藏印,石濤之作不屬本圖題跋,黃硯旅不可能將此裱入冊中。并入此卷者,極有可能是戴植??赡艽髦哺杏X到,冊中硯旅諸友多有題跋,唯缺石濤,他或許從自己收藏中拈得此頁補充之。
(三)此圖風格與石濤大異。石濤也是一位人物畫家,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所藏《十六應(yīng)真圖》、北京私人收藏之《百開羅漢冊》都有很高水平。但他又常應(yīng)朋友之請,為友人造像補景?,F(xiàn)存世的至少有三幅作品與石濤有關(guān),都是人物畫家造像,而石濤補景。
紐約大都會藏《趙子泗像》(圖5),右起首處即有石濤題識:“這漢洪才智廣,山僧恰有奇緣。不是靈山一會,也因少室親傳。與他一柄如意,說些梅花枯禪。甲子夏日張子為寫忍庵居士像,復為濟山僧補石,敬君三十六字,可當來公案也。清湘苦瓜一枝閣下?!庇小皾缴薄翱喙稀倍孜挠 :笥卸嗳祟}跋,其中戴本孝題詩款云:“一枝大師為忍庵先生尊照補圖,拜題長句,余適過長干見之,不禁擊節(jié)?!保▓D6)人像畫家張子不詳其人,與其說是石濤補景,倒不如說是一畫之主景,山石、構(gòu)圖以及古松畫法,都是石濤手筆。與晚年《張公洞圖》(也藏于大都會)的構(gòu)圖頗相近。
石濤定居揚州時,有一位人物畫家,可能是石濤門人,名蔣恒,云陽人(今江蘇丹陽),華盛頓弗利爾藏有《洪陔華像》(圖7),隔水有張大千題:“洪陔華像,大滌子寫山,大風堂供養(yǎng)?!贝俗髦腥讼窦礊槭Y恒所畫。石濤有題云:“蔣子清奇美少年,手持彤管揮云煙。有時為客開生面,風神毛骨傳凜然。陔華洪子□瀟灑,腰橫古劍矚長空。目窮萬里將安極,望古憑今心自得。我偶披圖一見之,為君補此巖巖石。徘徊四顧豈徒然,相對何人不相識。丙戌花日清湘遺人大滌子極?!庇小鞍雮€漢”“大滌子若極”二白文印。石濤補此圖時在1705年前后,此時蔣子尚是風華少年。畫的主體也是山水,而一人腰橫古劍、飄然山間云霧中。山水頗有《桃源圖》之風采,是石濤精心所作。古松也具石濤風范。
北京故宮藏有石濤與蔣恒合作之《吳南高像》(圖8),《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編號1—4767,題為《垂綸圖》,右上石濤以正書題云:“爽氣飄然,凝神怡悅。領(lǐng)長松之飛篁,臨秋水之清冽??祁^憶白眼之高人,懷抱具湖海之時杰。浩浩乎綸竿已拂,非樂魚而不屑,渺渺兮熟讓古人而定優(yōu)劣。噫,志已清意已潔,高山流水情難竭,貫古通今何分別。我知者希,豈敢決舌,行藏非可等閑說,日月易迭,正當澄澈,人生行樂,休言虛設(shè)。南高年世兄道引笑正,清湘大滌子濟?!鼻坝小鞍V絕”印起首,款下鈐“清湘老人”“膏肓子濟”二印,書法具石濤風采。左側(cè)小字款“云陽蔣恒寫”。書法較拘謹,的確是年輕人手筆。其中山石和古松也具石濤特點。
比較《度嶺圖》和其他三圖,有兩點可推知。
第一,《度嶺圖》山水古松法非石濤所補。在上引三圖中,一完成于1684年前后(忍庵像),二為1700年后所作。三圖都是石濤補山水之景,但補景則是畫的主體,體現(xiàn)出石濤一貫的山水筆墨,是其本色。而石濤補圖都有說明,并有題識印款。而《度嶺圖》與此三者完全不同,其上既無人像創(chuàng)作者之印款,也無石濤之印款。顯然,這位畫家的地位是不高的,故黃硯旅匿其名。
《度嶺圖》的山水畫法,與石濤差距極為明顯。石濤是畫古松的高手。對比此圖古松之法與其他三圖中石濤補寫的古松之法,此圖明顯停留在外在形似階段,缺少石濤那種凜然果決之力。梅花是此圖山水景致中主要之物,所度之嶺為梅嶺,黃硯旅特別要突出的也是梅花的特性。故圖上四跋均圍繞梅花而吟之。但此圖的梅花畫法稚拙,完全不具石濤梅花圖之特征。石濤生平有大量的梅花圖,其中藏于普林斯頓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的《梅花圖卷》即是其代表作。由此可見,《度嶺圖》的山水之景非石濤所為明矣。
第二,《度嶺圖》的人物畫法與《洪陔華像》《垂綸圖》二圖中的人物非常相似,如洪陔華像中的頭巾顏色、衣服紋理的處理都十分相似。或許此也為云陽蔣恒所寫。時蔣恒居揚州。蔣恒可能是石濤的學生。從這幅畫的山水構(gòu)圖看,雖然與石濤的功力相差較遠,但構(gòu)圖之大輪廓仍然有石濤的意味。
石濤款十二開《山水精品冊》,今藏京都泉屋博古館,紙本,墨筆淡設(shè)色??v23厘米,橫17.6厘米。本為林熊光藏。上有林熊光之鑒藏印〔9〕。這是石濤居揚州時期的重要作品。時間大約在1695年,是定居大滌堂前的作品。鈴木敬《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三卷第249—251頁收錄,編號為JM13—13。此冊有石濤多位朋友的對題(圖9)。
此冊本為黃硯旅收藏,冊中有三幀左下方鈐“研旅”收藏印。冊中有一開石濤題:“寄上燕思道兄,與昔時所游之處神會之也?!边@是石濤為硯旅所畫一件回憶性作品。其中多畫黃山之景,當與硯旅為黃山人有關(guān)。黃山是他們的共同語言之一。冊中所畫對象最晚者大約在1693年,他客居金山龍游寺時。對題者有黃生(白山)、桑豸、李國宋、程京萼、吳肅公、王熹齋、汪洋度等,都是石濤晚年的朋友。對題中有署時間的,如王熹儒跋書于己卯(1699)、程京萼題于丙子(1696)。
此冊山水圖是石濤流傳著名作品,20世紀就廣為人知,仿作者甚多。張大千也有仿作此冊的作品。
此冊第一開,畫江面空闊中的舟行。題:“昔時江行所見,今日拈處重觀。瞎尊者?!庇小翱喙虾蜕袧嫹ā庇?。對題者吳肅公云:“五月江深草閣寒,最是名句以題此冊。逸塢老人?!眳敲C公(1626—1699),字雨巖,號晴巖(自稱晴叟、晴道人),又號街南、逸塢老人。宣城人,長期居宣城,晚年曾客居揚州。崇理學,是著名的儒學學者。是石濤生平密友。
第二開畫一峰突起之狀,石濤有類似的構(gòu)圖多種(如藏于弗利爾的山水圖冊)。題:“老峰拔地起,苔蘚盡虬龍。石濤濟?!庇小靶〕丝汀卑孜挠?。程京萼對題:“群鋒如劍芒,割取我柔腸。天涯漂泊子,應(yīng)須回故鄉(xiāng)。韡老?!背叹┹啵?645—1715),京萼,字韋華,號祓齋、韡老,江南徽州府歙縣槐堂人,居金陵,又往來于揚州,康熙時著名書法家,著名學者程廷祚(1691—1767)的父親。
第三開畫桃源圖。題:“今人作桃源圖,畫到極細處。余草草以卷云法成之,得矣難定,高明者必有以教我也。九日清湘石道人。”有“小乘客”印。黃生對題云:“昔人作洗研圖,惟畫水草滿池而無一研于中。石翁畫桃源而不見桃源中一人,深具此解。白山老者?!秉S生(1622—1696),字生父,庠名起溟,譜名琯,字扶孟,一字房孟,號白山子,又號冷翁,詩人,篆刻家,文字學家。
第四開畫一人于山前云霧中。題:“嵐氣盡成云,松濤半似雨。石徑野人歸,步步隨云起。往來發(fā)長嘯,聲聞擬千里。達者自心知,拂袖從誰語。瞎尊者寫此樂極。”有“原濟”“石濤”連珠印。李國宋對題云:“繁云抱空山,滄滄杳無際。高蹈一老翁,游戲鴻濛內(nèi)。夙耽丘壑蹤,久滯窮?!?。對此心茫然,輾轉(zhuǎn)夜無寐。大村李國宋?!崩顕危铗暤膹牡?,字錫山,又字湯孫,號大村,工詩,有《蠃隱居集》。
第五開畫蒼松中一人拾級而上。題:“聽猿初上閣,隨虎一扶筇。余昔時居敬亭有此,近忽憶之,不覺游于筆底。石濤。”有“膏肓子濟”白文印。桑豸書云:“松蘿門下讀書臺,此中有人呼或出。桑豸集成語題?!鄙u簦殖?zhí),揚州人,康熙時貢生,為山水畫家。
第六開畫放浪山水間的感受。題:“盈盈淥水,疊疊青山,放吾艇子,高詠其間。瞎尊者濟。”有“老濤”白文印。左下有“研”“旅”連珠印,是黃硯旅收藏印。王勿齋對題:“暫作東西南北身,只□湖舫聚蕭晨。□弦柳岸知誰主,落綺沐風自得粼。酒散離憂酣日暮,坐無拘忌見天真。群公競霜頭方黑,惆悵臨政晚歲人。己卯季夏吳楷亭招仝黃宮允研芝、貰文右、潘受安、黃燕思、程退夫游紅橋□□,和研芝留別原韻。熹儒?!?/p>
第七開,畫險峻的山峰和瀑布。題:“余得黃山之性,不必指定其名。寄上燕思道兄,與昔時所游之處神會之也。瞎尊者濟?!庇小袄蠞庇?。此頁當是這套冊頁的最后一頁,此跋乃總跋。對題乃是黃山汪洋度錄牧公《黃山記》之語。
第八開畫黃山山路游龍松。石濤有多作有此類構(gòu)圖。款“小乘客苦瓜”,有“瞎尊者”印。左下有“研旅”白文鑒藏印。黃生對題:“擬卜幽棲處,浮家在水中……此余擬卜幽棲處八首之一,不意畫中人先得我心。白叟。”
第九開是對比強烈的構(gòu)圖,畫金山龍游寺之大觀。題:“落月起潮迷海霧,身飛只欲跨龍游。到江早見巃嵸首,出岸先驚破浪舟。天際浮空三點翠,水心過脈一絲由。善財立在觀瀾處,叱作猢孫巨□頭。瞎尊者夏日登金龍游寺寫其意。”下鈐“原濟”“石濤”二印,圖上起首處還有“老濤”白文印。程京萼對題:“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后之臨金山者千百首,不能勝此四語的當格耳。京萼?!?/p>
第十開畫江邊舟過,蘆雁高飛,由此著思念之情。題:“斷行雁字波紋□,□難余心故國愁。石濤濟。”有“苦瓜”印。吳肅公對題:“布帆云樹家千里,明月蘆花雁一聲。余詩所散佚,偶于僧舍壁間覿此二語。蓋庚子年送張芑山作也。其全首忘之也。晴叟?!庇钟谐叹┹嘀},款“丙子九月廿五日”。
第十一開畫黃山奇景,題:“丹井不知處,藥灶尚生煙。何年來石虎,臥聽鳴弦泉?!庇中∽謴皖}云:“尋藥爐丹井,復看鳴弦泉。傍有山君巖。今以二樵子點出,苦瓜老人濟?!?/p>
程京萼對題:“虎吻內(nèi)置二樵者,吾謂泉聲中有殺機,其亦如螳螂之捕蟬也。石公犯之,笑笑。袚齋。”
第十二開,拙筆畫山間隱居。款“石濤濟”,鈐“膏肓子濟”此頁無對題,或丟失。
此畫后有何紹基等題跋8頁。其中何氏題云:“畫至苦瓜和尚,奇變狡獪,無所不有矣。最其得意跡,則黃山之松也。萬山青破中,著古怪衲子,如吸云光、飲濤綠者。蓋苦瓜自寫照耳。顧嘗聞六舟上人談及黃海之游,不惟村煙絕蹤,佛宇亦罕憩眠食飲,或竟曰:不得其處,雖耆游者少至焉。因知名山靈境,惟其與人世隔絕,故松氣石色、云(此處落一字)月光,俱自成古曠,與太清接??喙媳睾阍焖褂颍闷浠目侦`異之趣,故畫家無不心師造化,無如此老之真得髓也……治弟何紹基漫記。”何氏真可謂賞鑒石濤之第一高手,所評真得石濤之髓,此冊之妙正在其敻絕處。
史上多有偽品,摹此冊而為之。
(一)北京故宮藏有石濤款扇面一幀,編號為京1—4747(圖10)。上題云:“夜夢文殊座上,白云涌出青蓮。曉向筆頭忙寫,恍如乙未初年。紀為燕老道翁博教,瞎尊者濟。”有“原濟”“石濤”連珠印。此扇面本是聽帆樓舊藏。乙未,或順治乙未(1655),或康熙乙未(1715)。此回憶之作,若石濤所作,當為前者,1655年石濤尚不足10歲,也未來黃山,何以有此游!或有以為“乙未”為“丁未”之誤,丁未為1667年,時石濤正在黃山。但視其書法,也不似石濤所為,筆勢過硬,與晚年石濤手筆有出入。此由黃山、燕思所引出的一幀扇面乃偽品。
(二)《墨色山水冊》,六開,圖今未見,見程霖生《石濤題畫錄》卷四,名《墨色山水精冊六幀》,神州國光本《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著錄,名《墨色山水冊》。
第一開題云:“千巖萬壑勢爭流,澗底松聲響暮秋。夾道水從云里出,順風相送禹陵游?!?/p>
第二開題云:“儀揚取便如屋里,朝發(fā)真州暮廣陵。一覺天明齊到岸,兩頭來去一盤憑。燕思、仲賓、天容諸君之廣陵,戲為之,請正?!?/p>
第三開題云:“龍山頂上望西湖,天隱胥丘背面扶。一笛香風荷里出,銷魂點點畫中圖。清湘老人濟三十年未至西湖上,今日因友人約游歸來,索筆寫此?!?/p>
第四開題云:“□紙此不可得,余每逢寸尺皆敬惜之。偶過研旅,主人滌硯,以撫松圖之,清湘石濤濟?!?/p>
第五開題云:“鑿山煮海吳越地,昔人勾踐之故墟。紫霞之衣蒼精佩,歸來猿鶴相衣裾?!?/p>
第六開題云:“梅花莫道無情物,也解故人結(jié)伴開。昨夜金蓓齊磬口,枝枝如臘稱心哉。爭呼把酒招群對,客亦酣歌興獨催。鹿自鳴兮花自舞,一時傾倒醉添杯。冬日熹燕思、仲賓、天容諸君見訪于真州讀書學道處,時梅花大放,燕老從吳越歸,攜宣紙六幀,命瞎尊者作圖,予戲為之,博笑,乙亥。”
此冊中談游西湖一事。所談當是杭州之西湖,因為詩中有“龍山頂上”“天隱胥丘”語。冊中題跋說:“清湘老人濟三十年未至西湖上,今日因友人約游歸來,索筆寫此。”1695年前后,石濤并無杭州之行。作偽者對石濤的生平活動并不了解。
此冊六幀,第六幀款有云:“燕老從吳越歸,攜宣紙六幀,命瞎尊者作圖,予戲為之,博笑,乙亥?!币粤鶐?,為此作畫六幅。而此冊正是六幅。而第四開題云:“□紙此不可得,余每逢寸尺皆敬惜之。偶過研旅,主人滌硯,以撫松圖之?!逼涿苁敲黠@的。黃硯旅對紙、硯有研究,常以羅紋紙等請畫家作畫。此處說從吳越歸帶來宣紙,似乎宣紙主要產(chǎn)于吳越,此作偽者馬虎之病也。
石濤傳世作品中,有一套八開細筆淺絳山水冊影響頗大,這也是一套與黃燕思有關(guān)的冊頁?!逗缭驴?935年第94冊上影印此冊。(圖11)
此冊清咸豐之前不見流傳,畫史上無著錄。本為清書畫家法良所藏。前有法良題簽:“大滌子工細山水畫冊八幀?!笨钤疲骸跋特S二年歲次壬子九月下浣得于袁浦,漚羅侍者珍藏?!扁j“法良”“可庵”二印。冊后有法良外孫榮文跋:“外祖法可庵先生精鑒別,富收藏。自經(jīng)兵燹,星散殆盡。今春劭庵出示此冊,展閱藏印,審為外家故物。清湘精到之作此為難得,歷劫余灰,劉夢得所謂此中有神物護持矣。讀竟為之忻嘆不置。戊申長夏,長白榮文識?!狈?,生卒年不詳,清嘉慶至咸豐時書畫家,字可庵,號漚羅侍使、漚羅庵,滿族瓜爾佳氏,有《漚羅庵詩稿》〔10〕,官河南河庫道,精鑒賞。其兄斌良(1784—1847),亦工書畫。榮文跋中所提及的收藏家劭庵姓胡,冊中“元和胡劭盦所藏”印即為其所鈐,胡劭庵清末與金城同為無聲詩社成員,其為社長,蘇州人。
此畫清末到民國初年曾為吳郁生所藏,8開中每開有吳郁生對題,對題如同對畫的說明。吳郁生(1854—1940),字蔚若,號鈍齋,江蘇吳縣人。曾官內(nèi)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乃康有為老師。善收藏。其跋此冊在光緒戊申(1908)。
冊中有金城、內(nèi)藤湖南之題跋。金城(1878—1926)云:“是冊精妙無比,惜下角為舊印所污,因補金泥為石師寫造象一區(qū),亦古人鑄金事之意也。光緒戊申中秋蘇伐羅迦耶迦葉記?!卑献饔?908年。內(nèi)藤湖南跋云:“濟公畫有極明麗者,有極豪宕者,此冊一見明麗之極,細玩則豪宕之致磅礴筆墨間。非此筆墨不足以寫江廣之山、溟渤之外也。”此跋作于1929年。二人都是近世文人畫研究權(quán)威,均給予極高評價。
第一開畫聳立的山峰,高亭在望,前有茫茫湖水和遠山。勢奇崛。題:“他人所戒,吾愛寫之??喙蠞!扁j“半個漢”朱文長方印。吳郁生對題說:“此等蹊徑易落小家數(shù),故自題謂他人所戒也。然名筆出之,不覺其纖薄,正以根底厚耳?!?/p>
第二開,高山林立,山形如旋轉(zhuǎn)向上的拱柱,或呈方形。石濤好奇異,然而從未見有如此者。山腰有屋舍人家,翠竹繞之。題云:“萬竿深處結(jié)茆居,長夏如秋意自舒。石路苔深離世遠,愛吹芋火讀殘書。石濤濟?!扁j“原濟”白文方印。吳郁生對題說:“此寫粵西滇中山真景,難到處在雅與凈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吾于畫家亦云?!扁g齋以為石濤為粵西人,故山形似桂林等山勢之景。石濤3歲就離開廣西,后未有再至者,其傳世畫中并沒有關(guān)于粵西山的記憶。
第三開,波浪中騰出幾座山峰,或尖如錐,或如蚌殼展開,人間罕見,故鈍齋對題說如元人仙山樓閣。石濤題云:“江廣之山多此?!睙o款,鈐“半個漢”白文長方印。此又與上朱文“半個漢”印不同。
圖10 [清]石濤(款) 扇面 故宮博物院藏
第四開,以枯筆畫山體,多用直筆,縱橫之間見險怪??睢翱喙稀倍?,鈐“支下人”朱文長印。鈍齋題云:“此與第八幀皆精心鏤刻,從北宗血戰(zhàn)出來,尤難者筆筆雅耳?!薄扮U刻”二字可謂的評。此冊整體看,雕刻痕跡畢露。
第五開,此畫山體與前畫相似。題云:“余畫多俗,是以舊醫(yī)之。石濤濟。”鈐“老濤”白文長印。鈍齋對題云:“畫家用功時,刻意摹古,恒著跡象。此石師自謂畫俗之語所由來也。豈真俗哉?看此幅渲染之妙,是何等氣韻?石溪深厚處亦頗類此種?!?/p>
第六開,畫山溪中一舟靠岸。題云:“云開峰隨地,島闊樹相連??喙虾蜕悬S山句。今日寫出?!庇小翱喙稀卑孜男∮?。鈍齋對題云:“取徑設(shè)色無一不自元人得來,真覺味之不盡。煙客廉州亦時有此種筆墨,蓋同出一源也?!笔瘽小队吸S山坐前澥觀蓮花峰》:“海風吹白練,百里涌青蓮。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云開峰隨地,島闊樹相連。坐久忘歸去,蘿衣上紫煙?!北卷擃}句來自此詩。
第七開,畫山坡上一屋。題云:“夢中常憶金陵勝,寫出依然筆盡非。清湘瞎尊者濟?!笨钕骡j“原濟”白文方印。右下有押角印“阿長”(白文)。鈍齋題:“澹而彌厚,學南宗得其神?!?/p>
第八開,畫山溪中一舟松下過。題云:“黃燕老游黃澥未歸。瞎尊者想象寫其意?!笨钕骡j“老濤”白文印。右上有押角印“前有龍眠濟”(白文)。此開左下有“長白法良審定”,是法可庵鑒定印。
我初步研究的結(jié)論是,此套冊頁非石濤所作。
(一)風格上與石濤山水有很大差異。此冊初視氣氛即不似石濤手筆。石濤有躁硬粗率一路風格,但于躁硬中總不脫文人畫氣息。此畫躁硬中多火氣,山石皴法呆滯,與石濤差距較大。石濤在追求怪奇中也不懼刻露,常于刻露中表現(xiàn)石破天驚的境界。但不似此冊中的雕鐫刻露,呈奇斗巧,無石濤潛氣內(nèi)轉(zhuǎn)之功。且匠氣過重,猶如工匠之作,此在石濤真跡中未之見也。石濤用色當非追求纖巧富麗,但并不排斥俗艷的表現(xiàn),但他的一些作品,看起來俗,并未脫文人畫幽微典雅氣質(zhì)。前人多以“奇”評石濤畫(如張少文、張笨山),重奇思妙緒,有奇特構(gòu)圖,但他的畫其實于奇中見平曠。而此冊中的奇,卻流于怪險一路,此正是石濤畢生力避之路。如第二開奇峰匯集,怪不可言,卻無閑適幽雅的詩意氛圍。凡此等等,此冊乃石濤真跡中未見之筆,與石濤風格不符。
(二)時間和款印有矛盾。冊中透露出作偽者對石濤是有些研究的。涉及石濤生平中的一些過程。此畫未署年款,若是石濤所作,應(yīng)該作于1693到1696年間。此中有“苦瓜和尚”之言,說明他當時還是和尚。也有回憶金陵之語:“夢中常憶金陵勝,寫出依然筆盡非?!钡谄唛_山間的那個小屋,若是石濤作,當是他對金陵大報恩寺周邊一枝閣的回憶??梢娝敃r已經(jīng)離開金陵。聯(lián)系到此畫中贈“黃燕老”之句,可以看出,應(yīng)該不在他北上之時。故定于北還之后一段時間。
依此時間,印款中便顯露出矛盾。第八開題“黃燕老游黃澥未歸。瞎尊者想象寫其意”〔11〕,此冊與“黃燕老”有關(guān),在石濤的朋友中,當指黃燕思。此畫其實就是為黃燕思而作。此作中畫“江廣之山”,黃硯旅曾有江廣的壯游;黃硯旅為黃山人,故冊中引“云開峰隨地,島闊樹相連”的黃山題句;黃硯旅與他交往深厚,二人性格中都有奔放野逸之氣,故此冊多有光怪陸離之趣。
然而,畫中稱“黃燕老”,在石濤絕無可能。如本文前所述,黃硯旅生于1661年,比石濤小近20歲。此冊若是石濤所作,他作此畫時黃應(yīng)30歲剛過,石濤如何以“燕老”稱一位晚輩?
圖11 [清]石濤(款) 工細山水冊(8開選6) 紙本設(shè)色 法良舊藏
此冊中“江廣之山如此”中的“江廣”,是江西和兩廣之地的統(tǒng)稱。大庾嶺為江廣之分界,《黃硯旅度嶺圖卷》中的梅,屬大庾嶺,是由贛入粵的關(guān)口。離此處不遠有梅關(guān),也屬大庾嶺?!洞笄逡唤y(tǒng)志》卷四百五十四云:“梅關(guān)以分江廣之界?!薄斗捷浛甲C》卷五十四云:“立關(guān)于嶺,植柱揭名‘梅關(guān)’,以分江廣之界?!弊鱾握呤橇私狻抖葞X圖》的,但他并不知黃硯旅登大庾嶺在1699年之后。此中矛盾也有顯露。
此畫若是石濤所作,當作于1693年到1696年間,但此畫中有一“阿長”印。在石濤真跡中,他使用“阿長”款和“阿長”印,不會早于1697年。此也構(gòu)成矛盾。
(三)畫面的矛盾。這里僅舉一例。如第六開曰“云開峰隨地,島闊樹相連”詩,畫黃山景。原詩是游黃山坐前海觀蓮花峰的景致,石濤有多圖表現(xiàn)蓮花峰,其“海風吹白練,百里涌青蓮”,不是大海,而是山間的霧靄,群峰在霧靄中浮沉。
而此圖將蓮花峰真的畫成了水中之島,一小舟在蓮花峰前閑度,世間哪會有這樣的黃山蓮花峰景。作偽者真的生吞活剝“島闊樹相連”。如此低劣之構(gòu)思,在此冊的其他幾開中也有表現(xiàn)。
(四)此畫所用“原濟”“半個漢”“支下人”“老濤”“苦瓜”“阿長”諸印,均與石濤常用之印不同。我們可以對比其中“原濟”“苦瓜”二白文印。其與石濤真跡中的此印有很大區(qū)別??梢哉f一視即知。(圖12)
綜此可見,這套被近代文人畫權(quán)威推崇的8開山水冊頁,當非石濤所作。
注釋:
〔1〕 《歙潭渡黃氏先德錄》,見《黃賓虹文集·雜著編》第420—453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版。
〔2〕此二首見王士禎《分甘馀話》卷三。
〔3〕 此圖一般稱《度嶺圖》,李虬峰稱為《庾嶺圖》、孔尚任稱為《過嶺圖》。李驎,字西駿,號虬峰,興化人(今屬江蘇),其父李春芳曾為明宰相。工詩文,一生布衣。
〔4〕 《程退夫席上題庾嶺圖送黃燕思南游》:“我聞庾嶺之高高萬仞,怪石嵯岈似攢刃。一夫當隘千夫阻,關(guān)名橫浦最險峻。時際承平霸氣銷,溪峒晝閉竄蠻獠。樵牧無虞嶺半臥,行人來往不帶刀。黃侯好奇兼好游,北塞才歸又東甌,徑間人粵經(jīng)千里,看梅二月到羅浮。先覓好手圖其狀,匹馬獨立庾嶺上。布袍大帽絳束腰,左顧右盼指疊嶂。放缽石古埋蒼苔,卓錫泉清涌碧浪。叱馭誰人樓尚存,云封何代寺無恙。白猿洞來雁亭,一一先于圖中見,仿佛耳邊聞吟聲,黃侯樂極杯頻傾,曙星欲落東方明,驪駒在門仆催發(fā)。黃侯挾圖別主人,揚鞭上馬出江城。”
〔5〕 道光四年修《上元縣志》卷二十一上,《技藝》。此圖載鄭為編《石濤》(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0年版)。
〔6〕 古原宏伸《中國畫論之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shù)2005年版。
〔7〕 《虬峰文集》卷五,康熙刻本。
〔8〕 羅浮山是一個道教名山。傳說有四百峰三十二峰、九十九道水。山上有很多道教勝景。黃硯旅畫中之大庾嶺即靠近羅浮。
〔9〕 此冊1937年日本東京聚樂社影印出版之《石濤名畫譜》影印,名《石濤山水精品冊》。
〔10〕 《漚羅庵詩稿》,有清光緒刻本傳世。
〔11〕 黃澥,即黃海,石濤每以黃海稱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