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盛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被ㄩ_花落,物換星移,本屬自然,非人力所能改變。就在人們感嘆花落的時候,燕子卻翩然歸來。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此乃天道,即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跟人類的善惡悲喜全然無關?!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雖說賤為野草,詮釋的亦是生命之道:生命不可能一直衰敗,也不可能永遠茁壯;生命總要發(fā)榮滋長,也總會凋零消亡。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彰顯出的便是生命的頑強和無限的活力。
生命的本性便是新陳代謝,此消彼長。非獨草木如此,萬物皆是這樣。只是草木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和明顯罷了。
秋,是一年中最蕭條的季節(jié)。自古以來悲秋的文人數(shù)不勝數(shù),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都極言秋之蕭瑟悲涼。然而,這絕非生命的本意,即便是花落,也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說??梢娀渲皇菫榱酥参锉旧砀玫厣L,而非生命的萎謝。再看“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這幅畫面盡顯脫俗的豪邁!可是人們往往只感嘆詩句之美,又有幾人想到這幅美景是建立在冬天野草焚為灰燼的基礎之上的。野草暫時的“毀滅”,只是為了來年新生命的復蘇,為了下一代集聚養(yǎng)分和生機。
萬物的生長自有它的“道”,即便是那些不起眼的生命,也有其固定的生命的軌跡。
眾所周知,蟬是害蟲。其實,這完全是站在“人”的立場上說話?!昂οx”一詞僅僅針對人類而言。生存總要吃飯,人吃豬、牛、羊和糧食也是這個道理。因為“蟬”與“禪”諧音,古人常借觀蟬悟道?!熬痈呗曌赃h,非是藉秋風”——這是古人從蟬的生命軌跡中悟出的道理。雖然蟬存世只有寥寥數(shù)日,但藍天之下、佳木之上這一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為其短暫的生命注入了無限的活力,讓萬物之靈的人也渴慕不已。
一棵千年古木倒下了,然而古木上卻開滿了鮮花;一茬莊稼被收割,然而新的種子已經(jīng)在萌生新芽;春蘭謝去,夏荷綻放;秋菊枯萎,梅綻枝頭;燕子離去,大雁歸來……生命就是這樣,生生不息,生機盎然。
甚至我們常常會看到,一棵枯朽的樹會滋養(yǎng)、成就一片幼林。老的逝去,新的誕生,這便是生命綿延不盡的力量。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睍r間消磨的只是我們的歲月,而非生命。天道如此,生生不息。生命,自古就有著一種動人心魄的活力。
【評點】
文章援引了大量古詩文,并借助自然景物的勾勒,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生命是一條川流不息的河,只有新陳代謝推陳出新,沒有永遠的枯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都有其對應的功能,萬物的生老病死也同樣如此。舊生命的凋零、流逝乃是為新生命讓道,為新生命提供滋養(yǎng),甚至是在催生新的生命?!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不要為陳舊的生命的逝去而流連傷悲,應該為新生命的誕生喝彩打氣!
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