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重慶海聯(lián)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市渝北區(qū)401120)
基于茶文化的高職院校魅力德育問題研究
劉林
(重慶海聯(lián)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市渝北區(qū)401120)
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其內涵豐富,在當今時代特征下具有特殊的魅力德育功能,本文在對茶文化內涵、特征及其德育價值分析的基礎上,對目前高職院校魅力德育中茶文化的引入和應用狀況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希望可以為茶文化在高職院校魅力教育中的應用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借鑒。
茶文化,高職院校,魅力德育
茶及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伴隨著中國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地發(fā)展和延伸,茶文化已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而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茶文化養(yǎng)育和滋潤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魅力與心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茶文化引入和應用到高職院校魅力德育工作領域中,不但可以促進高職院校魅力德育工作質量的提升,開創(chuàng)新的魅力德育工作新局面,而且還可以促進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充實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境界、道德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
1.1 茶文化內涵
茶文化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是指茶葉發(fā)展歷程中所累積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在內涵上則只包括茶葉發(fā)展中所積累的精神層面的財富,是在茶葉生產、加工、消費等過程中形成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因此茶文化是一種既包括物質層面又包括精神層面的具有立體內涵的概念,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統(tǒng)一體。
1.2 茶文化特征
茶文化作為中國典型傳統(tǒng)文化之一,在源遠流長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征。首先它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融合的產物;其次它具有雅俗共賞、高雅與世俗兼容并包的特征,一方面茶文化與琴棋書畫一并作為高雅之物,另一方面茶文化與柴米油鹽一樣為日常生活必需之物;再次茶和茶文化既具有保健、營養(yǎng)等實用功能,同時茶葉、茶具、茶湯還具有明顯的審美功能。
1.3 茶文化的德育價值
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價值,尤其是在德育方面。以茶文化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從而增強其自覺接受并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性;以茶文化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其傳統(tǒng)美德,將茶文化中所隱含的寧靜、樸素、淡泊、廉潔等文化內涵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情操之中;以茶文化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種低碳環(huán)保綠色的理念,從而有助于綠色校園文化建設;以茶文化為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情懷,增強其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
2.1 茶文化魅力德育的整體情況
目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學生魅力德育建設中引入和應用了茶文化,對于茶文化與魅力德育之間的關系及相互作用機制等有所掌握,以茶文化為媒介的學生魅力德育工作也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整體來看高職院校在茶文化魅力德育建設上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探索出一個卓有成效的模式,對于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還處于一個比較膚淺的層次,對于精神層面的茶文化過于依賴,而對于物質層面的茶文化在學生魅力德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缺乏認識,發(fā)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學生缺乏從對物質層面茶文化的具體感知而向精神層面茶文化升華的媒介,這種問題在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中比較普遍。
2.2 茶文化魅力德育的主要目標和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的主要目標是以茶文化為媒介,讓學生明白茶與健康、茶與知識、茶與美學、茶與探究、茶與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和作用,茶文化魅力德育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茶的歷史、知識、文化等而進行的,諸如:傳統(tǒng)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歷史以及國際影響,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茶文化自信;認識和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茶的茶性、品種分類等知識,具備初步的紅茶、綠茶、花茶等茶葉的鑒賞、選擇、泡制等技能和方法;讓學生對茶水、茶具、茶禮、茶藝等進行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掌握幾種常見的茶藝方法,初步具備沖泡、賞茶、茶具清潔、奉茶等基本茶藝知識;學習和欣賞與茶相關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讓學生參與茶文化普及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茶文化專項講座和主題探討,并通過設置茶藝活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接觸傳統(tǒng)茶人的風范,感悟和領會傳統(tǒng)茶人的美德和茶的真諦。
2.3 茶文化魅力德育的實施途徑
目前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的實施途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主要包括茶文化教材、學科滲透、班級社團活動、師資培訓、經費投入等幾個方面,具體而言主要包括:組織編寫茶文化魅力德育的相關教材、教案,通過選修課、拓展課等方式向學生開設茶藝課;綜合梳理各學科教材的內容,有意識有計劃地在各學科教材講授中滲透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定期舉辦茶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組織教師和學生定期開展茶藝活動;組織茶文化專題教師或指導教師的專業(yè)培訓,為茶文化魅力德育活動的開展準備過硬的師資隊伍;從校園、社區(qū)、家庭三個方面進行茶文化課程建設,圖書館提供相應的茶文化教育信息資源,圍繞茶文化進行校園環(huán)境設計,引導茶文化與學生家庭茶藝相結合。
3.1 存在的問題
3.1.1 對茶文化在魅力德育中的戰(zhàn)略地位認識不足
目前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在魅力德育領域引入了茶文化教育,進行了初步嘗試和探索,但很多高職院校對于茶文化在魅力德育中的地位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或誤區(qū),一部分院校雖然十分認同茶文化對于魅力德育的價值和積極作用,但卻不能將茶文化放在魅力德育的戰(zhàn)略地位去認識和看待,造成了茶文化魅力德育的發(fā)展和推動缺乏長效持久機制,使得茶文化在魅力德育中的作用不能夠持久地深入下去,更多的時候甚至流于形式,從而損害和降低了茶文化在魅力德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3.1.2 缺乏有效科學的茶文化課程評價考核機制
很多高職院校將茶文化課程作為選修課或者擴展課,而沒有成為學生的專業(yè)課程,這一方面與茶文化課程的特點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高職院校對于茶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這些都導致了相應的評價機制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很多高職院校的茶文化課程沒有相應的校本教材,所使用的課程教材主要是有任課老師或主題教師臨時選擇的課件,因而相應科學有效的課程評價考核機制也就無從談起,造成了很多學生對于茶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不夠認真的問題,這勢必對茶文化魅力德育的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
3.1.3 對茶文化的挖掘和應用有待進一步加深
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是十分豐富的,隱含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從哲學、美學、科學到藝術、歷史、文化等等,而目前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中無論對于茶文化的挖掘還是應用,都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次中,并且由于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課程同質化程度的相對較高,一方面抹殺和掩蓋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的內涵,另一方面造成了學生對于茶文化審美的疲勞和思維的禁錮,從而抑制了學生對于茶文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精神,進而對茶文化對學生魅力德育的效果形成了折扣。
3.2 對策
3.2.1 充分認識茶文化在魅力德育中的戰(zhàn)略地位
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對于高職院校魅力德育的推行和實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茶文化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對于魅力德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高職院校在推進茶文化魅力德育的過程中,要從戰(zhàn)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到茶文化對魅力德育的重要性,建立長效機制推進魅力德育工作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絕不能將之視為權宜之計或者表面工作,特別是在新的時代特征和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有效的挖掘像茶文化這種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并將之應用到魅力德育工作中去,將關系到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全局。
3.2.2 建立健全科學的茶文化魅力德育課程評價考核機制
為了不斷地提高茶文化魅力德育課程的教育質量,推進茶文化魅力德育工程的穩(wěn)定積極發(fā)展,高職院校在魅力德育工程中必須根據(jù)魅力德育的目標、茶文化教育的內容等建立、制定一套科學的茶文化魅力德育課程評價考核機制,并在實踐中予以不斷地健全完善,用以測評和發(fā)展學生茶文化學習的質量、存在的問題,并據(jù)此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從而推進整個茶文化魅力德育工程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評價考核機制的制定建立健全中要對學生茶文化教育的形成性評價,即注重對學生茶文化課程學習過程的評價,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對等起來,這是茶文化魅力德育課程自身的課程特點所決定的。
3.2.3 進一步加深對茶文化豐富內涵的挖掘和多樣化應用
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中需要進一步加深對茶文化豐富內涵的挖掘和多樣化的應用,目前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中對于茶文化的解讀和挖掘多停留在茶藝知識和差異技能等層次中,對于茶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靜、和、真、美的內在情操和行為模式卻較少涉及,這使得學生在對茶藝知識和茶藝技能了解的同時缺乏對茶藝內在性情的情感的把握,而后者被認為是更高更深層次的茶文化,并且這后者對于學生的成長、人格健全、待人接物等更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茶文化魅力德育工程的順利實施必須向深層次的茶文化拓展,挖掘茶文化的人性并以此作為核心來制定茶文化魅力德育的具體教育形式和方案。
[1]鄧敏.茶文化進入校園的現(xiàn)狀分析與理論思考[J].農業(yè)考古,2011 (2):43-46.
[2]陳莉.文化育人:“茶藝”課程的舒展[J].新課程(綜合版),2011(3):25-26.
[3]李春明,蔣仙英.阿婆茶香——上海市青浦區(qū)商榻小學“阿婆茶”文化教育紀實[J].輔導員,2010(31):32-33.
[4]吳欣怡,張昭妍.以茶育人春風化雨——訪上海梅隴中心小學校長吳敏[J].大眾心理學,2009(7):13-14.
[5]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與實現(xiàn)[J].福建茶葉,2015(5): 58-60.
[6]涂乃天.傳統(tǒng)文化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1):138-139.
重慶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階段性成果,“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魅力德育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3SKSZR11)。
劉林(1984-),男,湖南新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