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邢臺054000)
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用
李敏
(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邢臺054000)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擁有將近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它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極為關鍵。在唐代,中國茶種植與茶文化正式進入到朝鮮半島,約公元900年正式傳入日本,約十七世紀茶文化進入到英國。自此,中西文化交流頻繁碰觸,茶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將針對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營作深入淺出的討論與分析。
茶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英語;對外交流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極其迅猛,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茶出口、茶文化迎來了良好的發(fā)展契機,逐步與世界市場接軌。其中,茶文化的發(fā)展與英語對外交流息息相關,如何加強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用是我國茶產(chǎn)業(yè)繼續(xù)高速發(fā)展的關鍵。英語,作為世界第一語言,它是我國作為產(chǎn)茶出口大國實現(xiàn)更大規(guī)模的國際貿易的主要工具之一。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用在實現(xiàn)國家貿易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同時,又能兼顧傳承與弘揚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傳播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下文,依次展開討論。
薩丕爾曾說過:“語言同文化意義,難以自給自足。人類需要交流的愿望使得說一種語言的人與臨近語言及文化層面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的人可能引起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庇纱丝梢姡祟愒谶\營多種語言之間因需要“交流”而產(chǎn)生相互作用,以此形成“共同語言”。從翻譯角度講,兩種不同語言在詞匯方面發(fā)生相互作用產(chǎn)生“借詞”,它也是人類語言必然的發(fā)展趨勢。霍凱特對“借詞”緣由分析主要有兩點:其一,貸出詞匯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其二,借入詞匯存在空白。其中,借入詞匯存在空白是“借詞”發(fā)生的決定性因素。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無法與文化脫離。語言溝通帶來文化交流,而“借詞”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然而,因政治飲食、軍事因素和經(jīng)濟因素的存在也影響兩種不同語言及文化交流的公平對等性,由此也造就了各種語言文化的強弱之分?;魟P特提出的“貸出語言”便指出文化交流的基本導向是以強勢語言向弱勢語言輸入。
眾所周知,不同的語言文化之間也有強弱之分,擁有強勢地位的語言文化多以“歸化為先”為主,而弱勢語言文化則以“異化更新”為先。比如,十七世紀的英國文化相對較弱勢,其英語文化中引入茶詞匯便以“異化更新”的方式實現(xiàn)。然而,時過境遷,很多通過音譯法翻譯的茶詞匯已經(jīng)趨于消逝,并逐步以其他翻譯詞匯替代。比如,功夫茶(congou,音譯詞)。直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由李小龍執(zhí)演的中國功夫影片于西方廣為流行開始,功夫(Kongfu)一詞正式被錄入英語辭典,功夫茶的譯名“congou”也隨之更名為“Kongfu tea”。較之音譯的“congou”,“Kongfu tea”則是一種歸化詞匯。
時至今日,英語作為當今世界最為流行的語言文化相較于中國漢語文化強弱地位不可比擬。像中國茶詞匯這樣具有異質色彩的語言文化在翻譯方面也應存在一定限度,“借詞”超過限度勢將使得茶詞匯遭受“文化污染”??缥幕虒W角度下茶類詞匯的翻譯最為推崇的方式是構造新型詞匯,而能夠反映異質色彩的茶類詞匯則無需再“畫蛇添足”。然而,英語文化已吸納的茶類詞匯畢竟不夠全面,僅依靠構造新型復合詞匯是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應另辟蹊徑構造新詞匯。另辟蹊徑不代表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詞匯構造,須符合語言文化具有系統(tǒng)性的原則。也就是說,新型復合詞匯應該具有構造術語詞匯的功能。
文化的載體是基礎文學,茶文化的繼承載體也主要以來與茶相關的各種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v觀茶文學作品,其中優(yōu)美的句子、精美的構思、純美的情感、完美的韻味都讓該文化得到長久傳承。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方面,很多西方文化也想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嘗試,最終實現(xiàn)全世界茶文化的良好溝通。因此,在將茶文化思維利用英語傳遞到世界時,要在充分利用語言共性基礎上,準確再現(xiàn)茶文化思維的價值和內涵。
茶之故鄉(xiāng)是中國,茶文化以我國歷史最為悠久。以往提及茶文化,外國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同屬東亞文化圈層的日韓。然而,事實上從十五世紀開始,中國茶葉就已流傳國外,自此英國將茶葉與咖啡放在了一個等同的位置,歷經(jīng)五個多世紀,英語形成了與自身相應的茶文化。西方在接受茶的同時,融入了自身風俗、習慣,這就是構成具有英國特色的茶文化的原因。在英語文化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批與茶葉有關的詩歌、油畫、音樂等,這為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提供了更為便利的通道。
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應用,首先應該搞清楚中西文化之間的語言共性問題,另外還需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漢語言文化更多是一種隱性的,融入感情色彩的語言,而英語文化則是注重語境和語法,表達意思通常比較直接。茶文化文學作品通常注重平仄韻律,而英美文化則注重結構,正是兩者在具體表達上的不同,就成為茶文化英譯的難點。因此,必須在原有漢語言文化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并針對不同文化形態(tài)的規(guī)則與表達方式進一步加深認識。在準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彌補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別,從而在差異中,最巧妙的表達原有含義,達到既能準確表達,又不失原有意義的目的。
3.1 思路分析
3.1.1 茶文化引導專業(yè)人才全面培育建設觀念的形成
普及開展茶文化知識教育課程,完善教學體系。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深入優(yōu)化教學內容,開展茶文化知識的通識課程。讓專業(yè)人才培育對象更為清楚、更為準確地了解茶文化的歷史與內容,加深學習印象,提升培育效果。
3.1.2 引導有關茶文化的社團組織建設,鼓勵相關研究學會的成立,興趣與教育相結合,并延伸至課內課外
很多學校通過成立茶藝表演隊并積極開展茶藝表演等活動,讓這些專業(yè)人才都夠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的秀美,加深認識與了解??梢哉f,采取表演的方式,提升和改善了茶文化的教學效果。
3.1.3 基于新媒體背景與發(fā)展趨勢,為專業(yè)人才培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隨著微信、多媒體等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發(fā)展不斷成熟,開展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充分借鑒這一系列教學形式。比如,收集與茶文化相關信息和知識并通過新平臺告知培育對象,讓他們更為深入地了解。此外,要積極構造茶文化教育相關的氛圍,讓培育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成長,通過隱性教育,實現(xiàn)教學目的。
3.2 預期效果
3.2.1 傳揚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同時,也為專業(yè)人才培育樹立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標榜
通過傳統(tǒng)茶文化教育,宣傳以德和尊重為內涵的茶文化,能夠幫助培育對象有效解決自身問題和不足。茶文化中倡導人要互相分享,而茶道、茶禮的基本要求都是尊重,同時也十分注重待客之道。通過將茶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培育對象人才培養(yǎng)之中,能夠讓培育對象認識到自身不足,同時通過深入了解茶文化內容,進而樹立集體意識。可以說,茶文化的弘揚和教育,能夠有效幫助培育對象樹立全面、有效的集體意識。
3.2.2 深入推廣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可大幅度提升專業(yè)人才的英語素養(yǎng),對外交流能力更強
部分專業(yè)人才在對待英語對外交流方面存在消極心理,不管是個人事務,還是社會事務都不能積極參與。在部分低俗文化的辨別和抵制上缺乏應有的能力,很多專業(yè)人才未能形成全面完善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通過推廣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普及茶文化中豐富英語文化,進而讓更多培育對象都能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規(guī)范。從而不僅能有效提升個人文化修養(yǎng),更能以正確觀念對待他人,同時也能幫助培育對象用茶文化中的禮儀、英語來處理社會事務,由此提升對外交流能力。
3.2.3 為專業(yè)人才注入新型的全面的英語文化觀念,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基礎之上提升對外交流水平
多元文化發(fā)展是當前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新趨勢,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融合、交流是必然趨勢。但很多培育對象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缺乏應有重視和正確認識。很多培育對象過分推崇外來文化,形成了外來文化優(yōu)越觀的錯誤觀念。因此,通過融入茶文化教育,結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茶文化,讓培育對象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有優(yōu)勢,進而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正確文化觀的樹立和形成,將有效幫助培育對象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同時大大促進培育對象有效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
總之,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各地區(qū)文化的相互交融在所難免。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無法與文化脫離。在跨文化角度下英語文化與中國茶文化的交流接觸對于我國各方面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的運用,既可以增大交際范圍,又可以成為中國走向國際貿易市場的試金石。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用,首先應該關注茶類詞匯翻譯所具備文化意識,翻譯工作者應對兩種不同文化及語言具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而跨文化教學角度下茶類詞匯翻譯過程仍需迎合外國人的思維并盡可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保證正常交流的同時不失中國茶文化的異質色彩。其次筆者對茶文化思維下實施專業(yè)人才培育計劃的思路分析與預期效果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須知道,茶文化可以引導相關專業(yè)人才全面培育建設觀念。茶文化在英語對外交流中的運用可以傳揚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同時,也為專業(yè)人才培育樹立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標榜,可大幅度提升專業(yè)人才的英語素養(yǎng),為專業(yè)人才注入新型的全面的英語文化觀念,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基礎之上提升對外交流水平。
[1]黃汝干.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與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J].農(nóng)業(yè)考古, 2010(2):43-45.
[2]施由明.論中國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J].農(nóng)業(yè)考古,2011(2):7-7.
[3]賈雯.英國茶文化及其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楊俊惠.淺析英語在中國茶產(chǎn)業(yè)對外交流與貿易中的作用[J].海外英語,2014(8):55-58.
[5]樂素娜.中國茶文化在東西交流中的影響——以英國茶文化為例[J].茶葉,2011(2):121-122.
李敏(1982-),女,山東聊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